創業、投資,資產翻倍
2020年退休後,我們開始摸索。
我試著把焦慮拋在腦後,專心地調動我的知識、經驗,開始創業、投資。
我開始大量押注AI股,用期貨持有股票節稅、學習操作外匯;甚至買了一間透天,裝修成5個套房,租給房客。
我沒有躲在洞穴裡,抱著我退休前累積的現金,仔細地計算我的股息、股利、報酬率,而是大方向地探索、押注,然後壓抑我的焦慮。
沒想到,在退休後的第5年,我和我先生退休後的財務狀況,發生巨大轉機!
在2025年,我找了會計師,幫我計算我的資產。我突然發現,退休5年後,我和我先生的資產淨值,竟然暴漲了2倍:
● 我開創的公司,4年內營收暴漲10倍;淨利暴漲13倍
● 我持有的土地,在2024年,突然爆漲2.5倍、我的租賃房產,漲了50%
● 我的股票,因為押注AI,5年內增值了1~2千萬元
才短短經過5年,我的家庭淨資產,絲毫沒有降低,還往上暴衝,增值一大筆。這樣的結果,讓我非常吃驚。
高估風險,低估自己
作為一名理財作家,我一直以為,一個要退休的人,必須盤點「資本的增長路徑」、設立「清楚的提領策略」,才能安全離開職場,不會陷入困境。
但這幾年我的經驗,徹底地摧毀了我的「路徑焦慮」。
5年前,我什麼也沒做。
我先生退休的時候,我沒有「配置股債」、沒有「設定提領比例」、我不計算股息、不預測資產膨脹的速度……我只是集中精神,思考、創業、開拓現金流、押注趨勢,然後我的資產,就迎來「磅!」的一聲,暴漲了2倍。
我不禁感慨:
在退休這件事情上,我們每一個人,是不是都把「風險」想得太大,而把「自己」想得太小了?
我們以為失去了工作,就失去了賺錢的能力,只能謹慎地,抱著僅存的一小筆現金,瑟瑟發抖。
我們以為自己,絕對不能犯錯。
但事實上,我們也許都「高估了風險,低估了自己」?
缺錢就工作,不缺就躺平
上個禮拜,我訪問了「遊民小姐」,她的故事,讓我醍醐灌頂:
「遊民小姐」有很長的時間,在廣告公司工作。她的工時很長,往往從早上10:00,伏案到凌晨3:00。也常常連續7天,每天只睡2個小時,高壓、高工時、把她折磨得不成人形。
於是,為了逃出工作,她在42歲這一年,規劃的「頂天佛系」的「財務計畫」,帶自己逃出生天。
遊民小姐,把她和先生,一起存下來的1000多萬現金,通通放在美國、台灣、大陸的ETF裡,缺錢就領。
她想去旅行、想出國、需要付水電房租、孝親費,就賣掉股票,領出來花。她很少翻動投資組合,每隔半年才檢查一次帳戶,極度「躺平」,但光是「把錢放在ETF」的投資策略,竟然獲得超驚人的投資收益:
遊民小姐告訴我,他們5年前存了1000多萬,5年內,提領了580萬。但連續5年,領了這麼多錢,退休戶頭裡的本金,竟然一點都沒減少,讓她很安心。
這種極度簡單、極度無腦、極度放鬆的做法,一度引發我的焦慮:
我在訪談裡,不斷質問她,如果有一天,你的帳戶裡,錢花光了,怎麼辦?
我憂心忡忡地說,如果你遇到2008年的金融大海嘯,錢變少了,你怎麼辦?
遊民小姐拈花微笑,不疾不徐地回應:
那我就去工作啊!我缺錢了就去工作,把錢補滿了,我就躺平。
我聽到這句話,突然腦洞大開,醍醐灌頂。
時間、能力、資源,帶來富裕
莊子說: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碗是空的,所以能裝水,裝沙,裝鑽石。人是鬆的,才能嘗試、體驗、做自己。
遊民小姐提醒我,我們是不是,能在退休這件事情上,放空自己、允許任何事情發生,流動地使用金錢,體驗人生?
說到底,我們也許都是大富翁?只是知不知悉?
現在的我,突然理解。
金錢是資源,也許會用罄;但「時間、能力、知識」也是資源,只要我們調動它、鼓動它,它就源源不絕,帶給我們富裕。
退休,真的不需要擔心。
共勉之!
作者簡介_李雅雯(十方)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曾經擔任國文老師,後隨先生工作移居上海多年,今已返台定居。意外踏上理財之路,並成功致富的故事,不但獲《今周刊》封面人物報導,也在網路瘋傳,吸引廣大網友關注,並獲三立新聞台、東森新聞台等多家媒體專訪。現已財富自由提早退休,步入自我實現的第三人生,常現身財經新聞與節目,並專事寫作、演講、培訓課程。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