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1
蔡曉萱 整理
根據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對1035位長者外出行為的分析,發現影響長者外出行動的主要因素是「生理健康限制」和「心理情緒因素」,其中身體狀況不佳引發的心理壓力,往往讓長者產生對外出的畏懼感,最終選擇封閉自己在家中,而打破這一困境的關鍵在於「他人的陪伴與協助」。
閱讀更多
2024-09-26
韓星姬
「哪一種動物早上用四隻腳走路,中午用雙腳走路,晚上用三隻腳走路呢?」這個腦筋急轉彎的答案就是「人類」。人出生的時候用四隻腳爬行,一段時間後學會用雙腳站立。隨著時間推移,有了年紀後開始拄著拐杖行走,成了三隻腳。雖然雙腳行走困難,有枴杖已是萬幸,只要有心,隨時能靠自己的力量走動。但隨著年紀增長,健康狀況惡化,行動越來越不便時,日常起居終究要依賴別人,這點再成功的人也不例外。
閱讀更多
2022-10-07
松浦晋也
編按: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預估2025年全台長照人口將突破100萬人,許多家屬不堪長期照護壓力而走上絕路,長照悲歌一再上演!屏東一名55歲男子照顧病母長達33年,今年5月母子雙雙確診,男子竟將母親從2樓陽台推下,隨後自己也跟著墜樓。高雄則有66歲女兒與99歲父親同住,因為老父失智後行為脫序,女兒持刀刺死父親後,自己割腕自殺獲救。對許多家屬來說,長期照護如同走在看不見邊際的黑暗中,再有孝心、耐性,也未必能支撐到最後。日本作家松浦晋也是一位與母親同住,過得自由自在、50多歲的單身漢。萬萬沒想到,年輕時精明俐落,盡情享受人生的母親,卻在晚年患上了失智症。從事科學報導多年,凡事講求合理及邏輯,面對行為舉止無法用理性來分析的母親,他開始體會到一個單身男子照顧患病母親的難度有多高。打開家門看見如戰場般的髒亂環境、打開存摺看見不斷減少的餘額……母親似乎變成和從前完全不同的另一個人,像個失控的孩子,永遠在挑戰理智的極限……這讓他彷彿置身於壓力鍋中,擔心隨時都會爆炸。他如實的寫下自己的經歷,讓更多人知道 老年照護 的現實與糾結,也讓身處相同境遇的讀者更從容的看待漫長的照護生涯,不再是只能對著被照顧的親人說聲:「對不起。」(原文刊載於2019/10/03,更新時間為2022/10/7)
閱讀更多
2021-10-07
劉煥彥
《今周刊》今天舉行第五屆「幸福熟齡台日論壇」,在主題為「創新共享、打造樂齡生活」的對談中,從地方首長、醫療體系創辦人到醫院院長都提到,做好老人照護不能只靠政府,宜推動照護產業化,讓商業機制補足政府力有未逮之處,不僅有助打造樂齡台灣,更可以降低年輕人負擔,促進經濟發展。其次,若商業化的照護服務做得好,也能讓久居國外的長者願意返台定居,在台灣終老。另外,隨著台灣成為進入高齡化社會,未來更將步入日本經驗成為超高齡社會,國人可以及早改造家中環境,先一步打造適合老年的生活環境,而不是等到真正變老才動手。
閱讀更多
2021-04-29
瑪格麗特・萊斯
要「回家」過世的意念非常強烈。澳洲的第一份相關資料,是根據南澳洲一份研究在二○○○年至二○○二年收集到的數據,當中顯示,有百分之七十的澳洲人想在自家床上過世。其他國家廣泛引用的數據也很類似。不過在澳洲,僅有約百分之十二的人在家中過世。
閱讀更多
2017-01-26
今周刊整理
台灣適婚年齡的單身人口創新高,30歲以上的單身人口高達559萬人,他們樣貌多元,有中年未婚、離異單身、單親單身、同居單身……,比起舊世代,這勢力超級龐大的單身新世代,自主性更高、更懂得規劃單身生涯,消費力高且重視理財,擁有「一個人」也從容自在的本事,享受「樂在單身」的人生狀態,我們稱之為「超單身世代」。
閱讀更多
1/ 1
第 1頁,共 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