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9日
蔡曉萱 整理
「我的父親生病走得很突然,因生前沒有交代任何遺願,我們在準備喪禮時,只能用硬幣擲筊去猜測爸爸想要火葬或土葬,這一直是我心中的遺憾。」弘道臺中服務處長照服務體系主任劉培菁表示。 這樣的遺憾,相信許多人都曾經歷過。我們常常為工作、理財做規劃,卻很少思考自己的「身後事」。然而,隨著時代進步,死亡不再是禁忌話題。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臺中服務處的「福氣社區據點」,就有10位長輩主動提出,希望能自主決定疾病末期的「醫療決策」和「身後事」。
閱讀更多
2024年10月02日
鍾灼輝
編按:根據作家鍾灼輝著作《好好走向終點線:人生最重要的10個終活練習》所述,終活,指的是人們在生命的最後階段,積極思考和計劃如何度過剩餘的時間,並且為自己和家人做好準備。終活的核心理念是以自己的意願和價值觀為中心,為生命最後的章節做出適切的安排。 許多人誤以為終活關注的是一堆死亡前的實務安排,例如處理遺囑或葬禮等事項,但其實終活更關注個人的心靈需求和情感層面。 終活鼓勵人們思考人生的意義,完成未竟的夢想,建立更深厚的家人和朋友關係,並為離世做好心理和情感上的準備。不論你現在處於生命的哪個階段,都應該思考並做好這方面的準備。如果將人生視為一段旅程,終活的目的就是讓人們能以更有意義的方式走完這段人生旅程,並給留下的人帶來和平和安慰。終活提醒我們,生命的價值在於我們對自己和他人的關懷,以及我們在有限時間內做出的積極貢獻。 這種實踐不僅能讓人更滿足和幸福,也對身心健康產生積極影響。因此,終活不應被視為令人沮喪的話題,而應被看作是提醒我們珍惜生命、追求個人滿足和幸福的機會。
閱讀更多
2024年10月01日
鍾灼輝
終活,指的是人們在生命的最後階段,積極思考和計劃如何度過剩餘的時間,並且為自己和家人做好準備。終活的核心理念是以自己的意願和價值觀為中心,為生命最後的章節做出適切的安排。
閱讀更多
2024年09月04日
法蘭西絲卡‧阿諾爾迪
傳承(永生不朽)若是以有意識的方式去完成,就能讓這世界意想不到地美麗。有人會創辦慈善事業或年度籌款活動,也有些人會打造社區花園,因為他們知道這些努力會在他們離世之後延續下去。 還有人全力爭取法律或規則的修訂。也有人會將無價之寶傳承下去,譬如不為人知的家傳食譜、某藝術家的工藝,或者祖傳的故事。 哪怕是最簡單的好心之舉,或者體現價值觀的行為,都會讓你在別人的記憶裡占有一席之地。追憶禮物無分大小,都能用某種有利無害的方法將我們自己投射到未來,同時穩住我們當下的心緒。
閱讀更多
2024年08月28日
郭美懿
據健保署統計,台灣2022年使用安寧療護服務者已達6萬7千多人,癌症病人過世前一年接受過各種形式的安寧療護者,比例也超過61%。安寧病人身體的病痛,能透過先進醫療獲得一定程度的緩解,但身心靈性的困頓,該從何處得到撫慰? 所謂「靈性關懷照顧」,便是由此應運而生。一般以為「靈性關懷」與宗教信仰相關,事實上它更著重引導末期病人找到生命價值與意義、圓滿心願,學習因應即將發生的事。「目的就是生死兩相安,讓離開的人放鬆、沒有遺憾地往前走,而活著的人可以帶著祝福、思念,走他該走的人生。」
閱讀更多
2024年08月23日
郭美懿
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隨著平均壽命延長,意味著人們有更多時間安享晚年。然而多數人只做「生涯規劃」,卻不知做「生死計畫」,面對生命必將迎來的最終旅程,你會怎麼安排餘生?
閱讀更多
2024年08月21日
陳乃菁 醫師
身為老人醫學科醫師,失智症是生活日常,並不讓我害怕,反倒是怕在診間聽到長輩這樣說自己:「活這麼老,怎麼不死一死。活著真沒意思。」 他們的表情灰心喪氣,可等我回顧一下他的病史,往往沒發現什麼大問題,沒罹患影響心智能力的疾病,甚至連衰弱跡象也沒有。 年長者喊著想去死,但這種話晚輩可不敢接,更不敢主動問,於是我的診間常出現另一種與死有關的狀況,例如家屬會焦慮地問:「陳醫師,媽媽反覆住院,肺積水,營養不良,體重只有三十二公斤,我要怎麼幫媽媽增強免疫力啊?」 我翻看病歷後說:「你媽媽已經九十二歲,身體又已經走到這樣的狀況,你們有想過依照媽媽的意願來處理嗎?她是希望順其自然,還是急救到最後呢?」 家屬一臉茫然,「我不知道她的意願是什麼,她沒有清楚交代過啊。」接著又囁嚅地說:「我想,應該是不希望過多的醫療介入……可是我不敢做決定,萬一我猜錯了或者家人反對呢?」
閱讀更多
2024年08月14日
麥克‧諾頓
法國歷史學家菲利浦‧阿里埃斯(Philippe Ariè)將二十世紀稱為「禁忌死亡」的年代,他指出現代社會的做法會對當事者隱匿自己即將離世的事實,導致他們的親人也開始壓抑自己的情感反應。 人類的本能往往是避開對死亡的思考,保護人們免於面對失去的痛苦,盡快忘記並繼續生活。
閱讀更多
2024年08月12日
郭美懿
台灣推動安寧療護多年,儘管國人多數認可這個觀念,但對於安寧仍存在許多迷思,認為安寧療護就是等死、放棄治療,甚至跟「安樂死」劃上等號。事實上,安寧療護有多種形式,也不是只有住在醫院才能接受治療,能依病人心願選擇居家或在社區,在生命最後階段得到妥適安心的照顧。
閱讀更多
2024年08月07日
胡肇芳 整理
空中英語雜誌創辦人彭蒙惠(Doris Brougham)在8/5生日過後的隔天傍晚去世,享耆壽98歲。她出生於美國,1962年創辦「空中英語教室」,是許多台灣人學習英文的共同記憶,早年民眾得守在收音機旁聽彭蒙惠上課,教導台灣3代人學習英語,彭蒙惠已跟英語學習密不可分。 2023年,前總統蔡英文參訪空中英語教室,將台灣護照交給彭蒙惠,歡迎她正式成為台灣人,並感謝她對台灣的貢獻。為台灣奉獻73年的彭蒙惠,在遺囑中特別交代「把所有一切全捐出」。 前總統蔡英文也在臉書悼念,她表示,彭蒙惠老師在台灣,一待就是超過70年。她不只看見台灣人的需要,也在這裡落地生根,奉獻她的一生,幫助台灣人學習英語,為台灣帶來福音。 蔡英文表示,今年4月,是最後一次與彭蒙惠老師見面。每一次見面,她都會說:「我常常都為你祈禱」。謝謝彭蒙惠老師,總是在她遇到困難與挑戰時,為她帶來許多溫暖以及鼓勵。 彭蒙惠老師曾經說過:「心在哪裡,家就在哪裡,而我的心在這,台灣就是我的家」。 「彭蒙惠老師,台灣永遠都會是你的家。雖然你離開了我們,離開了心愛的台灣,但是我相信,那美好的仗你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你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你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都為你存留。」 其實,彭蒙惠的兩個弟弟已先她而去,然而她並不擔心那一天什麼時候到來。「就像你想出國,要先辦護照,不能直接跑到機場說『我要出國』」彭蒙惠比喻。 她說的準備「護照」就是指信仰。「萬一遇到車禍、地震這些意外,最後一秒才說『我想上天堂』,恐怕來不及。如果準備好,任何時間去都沒有問題。」
閱讀更多
2024年07月10日
今周學堂
霸氣的中年男子在外事業有成,但回到家中,婚姻陷入危機,親子關係緊繃,這似乎也是許多家庭的縮影,有時是太太事業有成,有時是夫妻都有高社經地位,有時候,夫妻都為了家庭付出了全部的自己,但是愛卻卡住無法連結和流動⋯⋯
閱讀更多
2024年04月26日
郭美懿整理
知名作家瓊瑤甫於4月19日歡度86歲生日,卻無預警宣告將停更有2.9萬人追蹤的臉書,讓許多粉絲感到不捨。瓊瑤坦言,長期發文傷害視力、體力和精力,又會耽誤睡眠,卻因沉浸讀者留言中,而成為自己最不捨的「甜蜜負擔」。但近期因身體上諸多「小毛病」,已不允許她再如此奢侈,將會慢慢淡出社群。
閱讀更多
2024年04月06日
金範錫
「司機,請盡快開到樂天酒店。」 那天是我演講的日子,眼看就快要遲到,於是我趕緊在醫院前面叫了計程車。計程車司機從後視鏡看了我一眼,轉身對我說:「咦?您不是金範錫醫生嗎?」
閱讀更多
2024年03月25日
數位內容部整理
資深歌手、創作人鄭華娟傳出3/21在德國離世,享壽61歲。滾石唱片在臉書官網證實,鄭華娟的後事目前已有德國親友細心處理。 鄭華娟長達近40年創作生涯累積近300首詞曲作品,密集多產展現過人的天賦才華,包括陶晶瑩《太委屈》、張清芳《加州陽光》、《Men's Talk》、優客李林《多情種》、林志炫《蒙娜麗莎的眼淚》、潘越雲《謝謝你曾經愛我》、陳淑華《聰明糊塗心》等都出自她之手。 她在中廣青春網主持的「Music Box 音樂盒」,也是不少人在求學過程中必聽的廣播節目之一。
閱讀更多
2024年03月12日
招名威 教授
編按:毒理專家招名威教授在發現母親罹胰臟癌後,傾注全力和她共同抗癌,一路相伴、細心照顧。 因為母子感情太過親密,在母親離世之初,他幾乎無法承受這巨大悲傷,只能在日後,透過各種方式,慢慢梳理、轉化自己的情緒。 照顧罹患重病的家人時,幾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會在病人身上,而疏忽了照顧者可能承受的焦慮、悲傷、壓力、悔恨與諸多對生命的不解。透過作者回憶母親生病、治療、離世的過程,或許我們也能鼓起勇氣,回頭面對自己曾經逃避的悲傷。 這悲痛就像一道傷口,當我們刻意遮掩,可能表面上看來平靜無波,但一輩子都無法痊癒;若我們願意勇敢掀開,或許一時之間會血流如注、劇痛難忍,但它終有結痂、痊癒的一天。
閱讀更多
2024年03月08日
廖心筠
每次到府整理遺物,我們看見的不只是物品,而是一家人共同生活的畫面。說到底,我們整理的不只是物品,而是一段回憶。唯有願意鬆手,和過去好聚好散,才能敞開雙手擁抱未來。
閱讀更多
2024年01月29日
謝金河
天上的爸爸,地上的爸爸! 十六日在花蓮參訪海洋深層水的考察途中,參觀台肥廠區內日治時代一座鳥居,神社,附近有一座迷你防空洞,我從防空洞走出來,突然絆了一跤,爬起來看到妹妹秋月傳來簡訊!爸爸危急,已叫救護車!很快地,爸爸失去生命跡象,我知道這是我們與他告別的時刻。
閱讀更多
2024年01月25日
郭美懿
76歲知名作家黃越綏去年才宣布將以「斷食善終」的方式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今(1/25)日又在社群網站表示近日再度確診新冠肺炎,這次各種症狀齊發,咳嗽有痰甚至咳出血絲,提醒大家出外要戴口罩防範病毒。而此次生病也讓她有感而發,決定再多簽署一份大體捐贈的文件,生死之間何妨灑脫一點。
閱讀更多
2023年12月19日
南宮仁
紛亂的週末白天,一個患者緩慢地穿過急診室的中央,找到一個安靜的角落坐了下來。那是一個衰老的老奶奶,像是與疾病抗爭了很久,她的臉頰消瘦,但全身都是腫脹的,意識也看起來不太清楚。稍微晃動老奶奶的身體,她也沒有任何反應。透過全身的狀態可以推測是長期的腦部病變所致。老奶奶身邊只見一個瘦小的老爺爺,兩人看起來像是在相近的時間裡一起老去。我開口向滿臉皺紋的老爺爺詢問。
閱讀更多
2023年12月18日
南宮仁
安靜的夜晚,一個乾瘦的中年男子進到了急診室裡。他以緩慢的動作,坐到了我身前的圓形椅子上。近看才發現,他因病態看起來更瘦弱了。陳舊的衣袖下,他伸出了纖細瘦長的手臂。他的衣物與身體相比過於寬鬆,比起穿上,更像是披上了一塊布料。
閱讀更多
2023年12月10日
郭美懿
最好的想念,是帶著他的愛勇敢活下去! 資深音樂人林秋離去年12月11日肝癌病逝,他的遺孀、也是知名作曲人熊美玲,在丈夫離世滿周年之際推出台語專輯《一路平安》,並將兩人攜手合作的《哭砂》重新填詞翻唱,歌名就叫《秋離》。 熊美玲透露,過去1年很難熬,傷痛時腦海總浮現《哭砂》這首歌,而當年由黃鶯鶯詮釋的《哭砂》不僅膾炙人口,更讓熊美玲獲得第3屆金曲獎「最佳作曲獎」,因此決定將這首對夫妻倆意義深遠的歌重新詮釋,以此向丈夫做最深情的告別。她感性地說,「每次配唱前,當我對著麥克風,都會仰著頭看看,我覺得秋離就在那裡陪著我,對我微微笑。」
閱讀更多
2023年11月29日
郭美懿
80歲老太太與丈夫結褵60年,兩人育有2子2女,前不久老先生過世,生前雖未留下遺囑,但曾以口頭方式交代遺產分配方式。於是老太太按照丈夫意思,把他名下股票賣掉,連同現金、定存等近5000萬元全數匯給兒子。 沒想到,老太太雖是據丈夫指示分產,但口頭遺言不具法律效力,也確實侵害女兒權利,八旬老媽媽竟被兩個女兒一狀告上法院…「老太太一生奉公守法,被告就算了,竟然還是生她、養她、一手拉拔長大的親女兒提告,這種親情的撕裂,真的蠻遺憾的…」遺傳繼承法律專家劉韋德感嘆。
閱讀更多
2023年11月27日
胡肇芳 整理
萬安生命集團榮譽董事長吳珅篁,11月22日在家屬陪伴下安詳離世,享年60歲。集團發出聲明深感哀痛與不捨,表示吳珅篁將往生室管理導向專業經營模式,用前瞻思維引領產業創新,不僅是1位企業家也是1位慈善家,對社會秉持付出愛心,讓善循環,成為行善的目標。 吳珅篁與今年3月罹患腦瘤病逝的龍巖集團總裁李世聰、70歲的國寶集團總裁朱國榮,並列殯葬3大亨,家族3代都從事殯葬業,父親吳伙丁1965年於一殯落成後,成立「萬泰禮儀用品公司」,為當地百家葬儀社的鼻祖,曾處理數千具無名屍的後事,被外界稱為「殯葬界善人」。 吳珅篁25歲時以5萬元開設「萬安禮儀鮮花店」起家,在殯葬3大亨中年紀最小,卻最早交棒,10多年前就因健康因素,將事業交給弟弟吳賜輝。吳珅篁在接受媒體專訪時透露,18歲時感到關節不適,當時未查出病因,23歲劇痛後確診罹患僵直性脊椎炎,已近40年。
閱讀更多
2023年11月19日
黃筱雯
2023-11-18編按: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傳出週六(11/18)上午在醫院過世的消息,享耆壽95歲,各界紛紛表達哀悼之意;對此,奇美集團證實,「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已於今天上午11時17分過世」,目前許文龍家屬與奇美集團正在處理相關事宜。 據悉,許文龍近年來的健康狀況不如以往,多次往返住家與醫院,親友得知後難過不已。面對外界詢問,奇美集團只簡短發出聲明「謝謝關心」,並沒針對許文龍過世原因對外說明。 集團表示,「請給我們一點準備的時間,將會盡速對外發布聲明稿」。 1928年2月25日在台南出生的許文龍,在1960年創立奇美實業廠;與日本三菱油化株式會社合作生產石化原料聚苯乙烯。1977年,奇美文化基金會成立,1989年2月成立奇美藝術資料館籌備處,1992年成立奇美博物館,2004年5月許文龍屆齡退休。 許文龍不僅專注於奇美實業、奇美醫學中心,及奇美博物館,熱心公益的他也全力推動藝術教育扎根。 他曾在2009年返回母校成大附工演講,分享他從高中落榜生到幸福企業家的精采歷程,鼓勵學弟妹們只要努力、有耐心,就有機會成為下一位許文龍。 以下為2009年今周刊報導。
閱讀更多
2023年11月16日
林靜君談心室
生前的整理,要怎麼開始著手呢?每個人都可以有專屬獨特的做法,我比較庸俗的以「有價」、「無價」做大分類。
閱讀更多
2023年11月03日
聯合報/ 記者 沈能元 /台北即時報導
今周刊編按:國內神經醫學與罕見疾病權威、台北榮總周邊神經科主治醫師兼科主任宋秉文11月1日離世,享壽70歲。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證實,「宋秉文醫師在臺北榮民總醫院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過程平靜安詳」。 據了解,宋秉文一生致力於推動台灣神經遺傳疾病的學術研究與國際交流,為該領域學術巨擘,即使在病中仍心心念念學術,主持編纂「小腦萎縮症的臨床試驗」專書,彙集當代學者研究精華並於今年付梓出版。 台北榮總副院長王署君表示,宋秉文堪稱醫師科學家典範,即便在人生最後這3年身體不舒服,仍致力編纂專書,用一根手指,一字一字打出來。
閱讀更多
2023年10月16日
林暐鈞
新光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胡念之代表新光醫院、醫師角色來分享,如何擁抱樂齡。
閱讀更多
2023年10月16日
聯合報 記者沈能元
四年前台灣制定亞洲第一部「病人自主權利法」(病主法),衛福部最新統計,迄今僅有六點二萬人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意願書」,三點九萬人願意安寧。為提高民眾意願,衛福部長薛瑞元昨公布三大措施,其中最快明年起,由健保支付每小時二千至三千多元諮詢費。
閱讀更多
2023年09月23日
聯合報 記者游明煌
今周刊編按:位於屏東科技園區的高爾夫球具代工廠「明揚國際」昨(9/22)日傍晚傳出爆炸事故,迄今已造成5死98傷5失蹤,其中包括4位消防員。殉職消防員之一的陳柏翰出身單親家庭,原本在基隆信二分隊服務7年多,為陪伴媽媽才請調回鄉,存的第一筆錢也是帶媽媽到歐洲玩。 陳媽媽今(9/23)晨接獲噩耗後趕到殯儀館,傷心到全身癱軟,只能坐輪椅移動,爾後更昏厥送醫。陳柏翰的表妹受訪時則一度哭到無法言語,哽咽說:「大家都覺得你是英雄,但我們只想要你當一個平平凡凡的好哥哥」、「不用讓那麼多人認識你、不用當英雄那麼偉大……。」
閱讀更多
2023年09月08日
林靜如, 鍾依庭, 彭志煊
我很感激當時父親的醫生,他建議我們拔管讓父親逐步學習自行呼吸,因為他判斷父親或許因為長期和纖維化的肺共存,所以呼吸指數本來就沒有一般人好,可以讓他試試看在及格邊緣拔管。
閱讀更多
2023年09月07日
商沛宇
進入安寧場域工作後,我常思考: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日子裡,除了打針、吃藥、好好休息以外,有沒有可能再創造一些可能性,讓末期病人的生活不只是過一天、算一天,而是仍能對每一天、對所重視的人事物,保有期待與動力。
閱讀更多
2023年08月25日
商沛宇
動筆時,腦海浮現出的第一個概念,是這幾年台灣臨床心理學界在推廣心理健康觀念時,最耳熟能詳的「安、靜、能、繫、望」五字訣,這也是我在工作上與病人、家屬互動的基礎。書裡的每一則故事雖然各自有強調的重點與主軸,但核心仍圍繞著這五個原則,只是依據不同的臨床情境來延伸和運用。
閱讀更多
2023年08月16日
盧亞屏
「終活」,是少子高齡化先驅的日本,向高齡人士積極推動的理念:人的出生無法選擇,但希望至少能按照自己的意思安排歸路,「終活」便是對人生最後一哩路的事前準備。
閱讀更多
2023年08月08日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要做到很多專家建議的「善終」,其實非常困難,因為最大的心理障礙就是「於心不忍」,甚至事後可能會後悔「自己是不是太早放棄了?」
閱讀更多
2023年07月31日
數位內容部
在家善終是許多人最想要的,但往往事與願違、得在醫院走完最後一程,健保署將在9月擴大居家整合照顧計畫。 衛福部長薛瑞元周一(7/31)接受聯訪時表示,目前國際上都希望推動「在宅住院(Hospital at home)」,就是把家當成醫院,原本需要在醫院中施打的管制藥品、抗生素,未來可以帶到家裡使用,目標做到居家安寧的給付與醫院相同。
閱讀更多
2023年07月21日
許峰源
怡君跟我在三重天臺廣場附近的星巴克喝咖啡,原本聊著美國與回臺灣生活的點滴,突然停頓沉默下來⋯⋯過了一會,她泛紅著眼眶跟我說,雖然放棄美國的一切真的很捨不得,但遺憾真的太煎熬,甚至有時會讓她在半夜落淚到吸不到空氣。「父母親為我辛苦付出一輩子,我已經錯過了一個,不想要再發生第二次的遺憾,絕不能讓母親一個人孤獨老死⋯⋯」
閱讀更多
2023年07月21日
許峰源
如果今天我們要去探病──對方四十多歲,事業經營正成功,卻被診斷出罹患癌症末期,老婆帶著四個孩子,最小的女兒只有三歲。今天我們要到安寧病房去探望他,請問,我們應該對病人說些什麼?對家屬及孩子們說些什麼?我們自以為的好口才派得上用場嗎?
閱讀更多
2023年07月20日
翁申霖
高齡90歲的「毛衣奶奶」薛羅紗,在30多歲時就開始編織毛衣送給偏鄉孩子,58年來送出超過2千件毛衣,心繫孩子的她直到過世前,手裡都還握著尚未織好的毛衣,家人們曾勸她別再織了,阿嬤僅回,「不能讓孩子受凍,會織到手不能織才停。」
閱讀更多
2023年07月06日
郭美懿整理
天后李玟CoCo昨(7/5)驚傳離世,享年48歲!與她感情最好的二姊李思林在臉書披露噩耗,震驚各界。據《香港01》報導指出,李玟週日(7/2)在家輕生,86歲母親第一時間發現她昏迷,緊急聯絡另兩個女兒並送醫,無奈仍救不回她。李思林透露,急救期間,媽媽守在醫院寸步不離,即使醫生已告知李玟的腦細胞都死了,媽媽仍不肯放棄,「看到就心酸,白髮人送黑髮人」。
閱讀更多
2023年07月01日
李易紓整理
編按:第34屆金曲獎週六登場,「特別貢獻獎」頒給林俊傑的恩師,台灣知名作詞家、唱片製作人林秋離,林秋離於去年12月病逝。 林俊傑演唱多首林秋離的作品,包括張惠妹的《聽海》、黃鶯鶯《哭砂》、陳潔儀《心痛》以及JJ自己的《不為誰而作的歌》等膾炙人口的組曲。 演唱《不為誰而作的歌》前,林俊傑對著鏡頭說「秋離老師謝謝你」,台下林秋離的遺孀熊美玲頓時眼淚不止。 熊美玲與兒子上台為林秋離領獎時說:「大家好,我是熊美玲,我是秋離一生中合作時間最長的創作夥伴,我是他的老婆。秋離寫出很多很好的作品,在市場的銷量也受到肯定,今天秋離老師獲頒特別貢獻獎我想是眾望所歸,對於秋離40年來在流行音樂界的努力和貢獻給予最高的、也最即時的肯定,謝謝每一位愛護秋離老師的朋友們,謝謝你們。」 62歲林秋離在去年12/11病逝,他在近8-9年時間苦於肝硬化及肝癌,雖然大兒子在日前捐肝給他,希望能救父親一命,可惜事與願違。 當時熊美玲在臉書發文說,「秋離老師昨日,20221211下午,離開我們了,感恩這段時間每位朋友祝福銘感于心」。 (原文刊載於2022/12/12,更新時間為2023/7/1)
閱讀更多
2023年06月27日
胡肇芳 整理
興櫃股老四川(2741)週二(6/27)上午透過重訊公告,創辦人暨執行長梁朝辰逝世,據了解,他昨晚突然在睡夢中離世,享年56歲。老四川表示,各項業務均由專業經理人負責,對公司營運無影響。
閱讀更多
2023年06月21日
王映之
生命在走向死亡的路上,身體功能逐一停擺帶來的限制。死亡,在多數人的心裡,是指向無望枯槁的。但有個病人卻告訴我,死亡在即,他才更珍惜地活著! 陳爸五十出頭歲,生命如日正當中,是一個男性生涯的巔峰。事業已拚出一番風景,孩子大了,手邊也有些閒錢,生活可以開始有品質了。他剛把舊房車換了部休旅車,說是要帶太太到台灣各地走走,履行年輕時他對太太的承諾。 然而,在這個巔峰,一切美好的前景,都因為癌症換上了不同的布幕。景色不再多彩,只剩下跳針的黑白。
閱讀更多
2023年06月14日
中村恒子, 奧田弘美
55歲的奧田弘美與93歲的恒子醫師,一起針對「人生下半場」的各種「不安」,分享彼此的真心話。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的前2個月,16歲少女為了成為醫生,隻身一人從尾道市前往大阪,走過動盪不安的時代,把兩個兒子養育成人,直到90歲為止,一直認真做好精神科醫師的工作。 她深受6個孫子喜愛,卻決定在安養院度過最後一程。堅持「長輩最後的體貼」和「人生最後的分寸」,這就是恒子醫師的一貫作風。
閱讀更多
2023年06月11日
今周刊編輯團隊
三花棉業創辦人施純鎰周四(6/8)因病逝世,享壽88歲。三花棉業證實,施純鎰安詳辭世,兒孫至親隨侍在側。 施純鎰曾創造出「我把關,你品管」、「你們需要的,三花都知道」等經典台詞,更親自上陣拍廣告,深入人心。 他34歲時創立三花棉業,以三朵花的標誌發想,創造出第一雙三花棉襪。過去受訪時也曾提到,每天晚上都會穿著自家的襪子睡覺,每1款至少穿半年以上,確定品質後才能生產,可說是最嚴苛的「試穿員」。 施純鎰每天上午8點準時到公司報到,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曾說過,「有一天我死了,一定要員工帶著我的棺木把所有工廠繞過一圈,巡視完才能放心!」 三花棉業表示,創辦人先前已完成交棒傳承,全體同仁將在接班人領導團隊的帶領下,延續創辦人經營理念,於崗位上全力以赴,持續提供最優質產品,為棉製品產業及社會貢獻心力。
閱讀更多
2023年06月08日
呂佩芬
如果孩子被醫師宣判活不過20歲,會選擇怎麼陪伴他呢?單親媽媽陳嘉齡推著患有重度腦性麻痺的兒子小比,5年內參加了兩百多場馬拉松賽事,在2023年更帶著小比成功挑戰鐵人三項比賽。
閱讀更多
2023年06月06日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生離死別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課題,近日就有一名老奶奶在辭世前,要求家人找人「幫她洗澡」,未料洗完澡當天晚上,奶奶就在睡夢中安然離世,許多網友都看哭了。 一名女網友透過Dcard發文透露從事「幫老人家洗澡」的工作,日前她與同事前往一位老奶奶家中協助沐浴,將浴缸放置妥當、放水等待水溫適中時,老奶奶的兒子走來與她小聊幾句,對方表示奶奶如果在醫院、沒有插管的話,早就走了。等到兩人結束談話,原PO將奶奶扶進浴缸,並貼心地詢問「水會不會燙」,奶奶還搖頭回應表示不會太燙。
閱讀更多
2023年05月26日
肯尼斯J.多卡
應對悲傷包括兩個截然不同的過程。首先,我們必須面對並哀悼失去。其次,我們也必須學會在面臨這種失去時繼續過日子。我們可能必須學習新技能並且展開新的人生路程,現在人生已經不同。
閱讀更多
2023年05月22日
賴俊佑
「從我媽走了以後,我爸就一直很努力地活著,不想造成任何人的負擔。這次,就讓我們不那麼堅強一點,好嗎?」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