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2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台式麵包是許多民眾日常早餐與點心的首選,從菠蘿麵包、紅豆麵包到肉鬆捲,風味多樣、香氣誘人。然而,醫師提醒,這些麵包常含高油脂、高糖分與高鹽分,不僅熱量驚人,也容易導致血糖快速升高,進而增加脂肪囤積與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閱讀更多
2025-05-12
蔡佳伶
蘇媽媽今年66歲,住在台北一棟沒有電梯的老公寓三樓。 領有身障手冊的她腳不太能走了,年輕時還撐得住,現在就算拄著枴杖,也沒辦法自己上下樓。偶爾遇到鄰居問她怎麼沒出門,她只會笑笑地說:「最近腳比較沒力。」 那天是母親節,家人說要帶她去餐廳吃飯。她說好,但表情有點猶豫。出門時,她坐在門邊等著預約好的長照車和爬梯機來接。每次出門要花1,600元──對現在的她來說,那不只是錢,還是一種心理負擔。 雖然她沒親口說過,但大家其實都知道,她不常出門,不是因為不想,是因為太麻煩了。 她住的那間房子,是年輕時夫妻倆省吃儉用打拼買下的,當時給了她安全感,現在那幾道台階成了一道牆,把她和世界隔開。她沒說過自己寂寞,只淡淡地說一句:「樓梯太高了,年紀大了,出門……就不方便了。」
閱讀更多
2025-05-12
郭美懿整理
胸悶、喘不過氣別輕忽!一名48歲女性6個月前即出現活動時胸悶症狀,甚至因數度瀕臨昏倒而被送醫,但她一直沒放在心上。直到今年3月,她因不適到醫院檢查心臟超音波,才發現罹患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隨時可能導致猝死!
閱讀更多
2025-05-12
聯合報/ 記者 袁志豪
台南市一名婦人無法接受母親過世後,兄弟提出的遺囑記載,將15筆上萬坪、總價值近4億元的房屋土地都留給兩個兒子繼承,提告主張母親明明識字,遺囑竟註記其不識字而無法簽名;台南地院認定,遺囑未踐行法定程序,判決遺囑無效。這也代表遺產將面臨重新分配。
閱讀更多
2025-05-12
蔡碧月
登山網紅很多,但像張惠美這種「凡人系」的很少。51歲的她體重80公斤,8年間登頂77座山,一句「阿美可以你也可以」激勵不少人追隨,社團每篇貼文輕鬆破千讚。在群山懷抱、清貧自律的生活中,她走出離婚還債的苦楚,解開二婚與老後的焦慮,堅定地說:「我長得不漂亮,但生活一定要過得漂亮!」
閱讀更多
2025-05-12
NOW健康
1位28歲女性,無任何慢性疾病亦無癌症家族史,因健康檢查時發現甲狀腺結節,於是前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複查,於門診就醫時,病人抽血報告正常,超音波顯示右側甲狀腺有1個低回音、邊緣不規則且合併鈣化、大小約1.4公分的結節。因疑似惡性腫瘤,因此安排甲狀腺細針穿刺抽吸檢查,病理報告顯示高度疑似甲狀腺乳突癌,轉介至中興院區外科評估手術,病人後續接受了甲狀腺切除術,確認為甲狀腺乳突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目前持續門診追蹤中。
閱讀更多
2025-05-12
格溫多琳‧邦茲
夏天很快過去,然後過了秋天再進入冬天,我依舊沒有採取行動調查完全陌生的障礙跑競賽。這年的耶誕節,我們決定在魁北克與我的父母共度,四個人開著兩輛越野休旅車前往加拿大,每輛車都載著一隻上了年紀的黃金獵犬。
閱讀更多
2025-05-10
郭美懿
肺癌是台灣當前最「要命」的新國病,在癌症統計中囊括多項第1——發生人數最多,每年新增約1.7萬例,超越大腸癌奪冠;每年死於肺癌人數逾1萬人,位居十大癌症之首。不僅如此,肺癌更是健保支出最高的癌症,每年花費超過220億元。 面對駭人癌症殺手,亞洲肺癌手術名醫、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攜手營養科學權威許瑞芬教授、以及現任台大醫院營養室營養師葉宜玲,共同推出《精準營養與肺癌治療》一書,除了細解抗癌知識,也導正民眾營養觀念、破除飲食迷思,盼能協助病人和家屬以正常的生活方式,健康走過這段抗癌旅程。
閱讀更多
2025-05-10
ICU醫生陳志金
媽媽堅持手術前帶全家去旅行,原以為只是家庭回憶的珍貴時光,直到多年後ICU醫生陳志金才知道,那是媽媽為子女們準備的最後身影。那趟旅程,是她自己默默安排的人生「畢業旅行」,也是她為年幼的孩子留下的遺照。他曾因無能為力而恨自己、恨家境,如今成為醫師,陳志金知道家屬對病情有許許多多的疑問等待著被解答,他試著用家屬們能夠理解的淺白話語、畫圖讓他們瞭解,解說一次、兩次、三次……不厭其煩的一再重覆,讓他們每一位都瞭解為止。只願讓每個家屬都能少一點恐懼、多一點準備,不再留下像他這樣的遺憾。
閱讀更多
2025-05-09
學老誌/張小蓮 國立臺北大學USR計畫橘子讀書會成員
以前我的個性,好東西都束之高閣捨不得用,心想等有合適的日子才拿出來,現在經歷過太多的無常事物,日常生活也會變無常,且年紀已大,日日皆應視為好日。
閱讀更多
2025-05-09
林暐鈞
你想過自己老後的生活,會是怎樣嗎?如今,有一場設計展活動,很適合每一個關心這件事情的人參加!2025年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也迎來30週年,今(5/9)日正式發表《未來共好報告書》,並於松山文創園區舉辦「未來生活自造所」設計展,提出12項關鍵洞察與行動提案,攜手六大共好夥伴跨域合作,從健康、照顧、經濟、自我實現到友善環境與人才育成,融入設計、有趣、思考的空間,期許以當下的參展為始,共同面對未來的高齡挑戰。
閱讀更多
2025-05-09
郭美懿
高齡駕駛人交通事故頻傳,交通部公路局自2017年7月1日起,規定75歲高齡駕駛人除體檢合格外,還需通過「認知功能測驗」或檢附「未患中度以上失智症證明」,才可換發3年期效的汽(機)車駕照。但所謂的「認知功能」究竟是什麼?跟失智有關嗎?平常又該怎麼訓練,才能避免自己「認知功能退化」?
閱讀更多
2025-05-09
我年過60,又怎樣? 黎兒人生相談室之139
Q:我是亞琴,今年57歲,與同齡丈夫結婚30年,女兒29歲未婚,還跟我們住在一起。8天前老公突然說要離婚,原因是外面有女人,而且想跟她結婚,他還說就算花錢請律師打官司也要離。我都已經這個年紀,一直想著跟他終老,而且10年前我為遷就他工作調動到南部而辭掉工作,現在變成全職主婦,此時聽到這樣的要求,實在太震撼了,我暫時表示反對,堅決不離婚,但不知道今後該怎麼辦? 老公外遇的對象,其實就是他剛調到南部時認識的一位相關企業A女,大概小我8歲吧!據說A女當時跟丈夫不合,鬧得職場不安寧,老公大概就是那時被捲入,10年前我不過晚了幾個月才離職搬過去,沒想到他短短幾個月內就跟A女有深入關係,我至今半信半疑。 3年前,他工作調回台北,我們搬回原有的家,2年前他一度提離婚,我問他「為什麼?外面有女人嗎?」他否認,表示近幾年跟我沒有太多話可說,算是一種性格不一致吧,我當場劇烈抗議,他也覺得有點牽強,說了幾天之後就沒再提,我也就不當一回事了。沒想到2年後的現在又再度提出,居然就是為了A女,看來是她緊逼老公離婚吧! 其實8年前還住在南部時,A女丈夫打了幾次電話來家裡,都是我接的,對方說「拜託妳老公不要把我的家庭搞得破碎不堪!」隔1個月又打來說「因為妳老公,導致我老婆搬出去住!」不久後對方告知「妳老公害我們離婚!」我當時問老公,他都否認,說是只是接受A女諮詢,就被她丈夫誣賴。我也深信不疑,認為老公跟A女沒有什麼關係。 老公每天都正常上下班,除了偶而出差外,不大外宿,只是他一周有幾天會因為加班晚回來,因此長年以來,我從未想過他外遇,而且是A女;雖然他在家裡不大說話,但這樣的老公不是很多嗎? 我實在不想離婚,女兒也表示支持,她無法接受老爸外遇還想跟小三結婚,覺得自己被騙多年,有很深的背叛感;我更擔心老後無依無靠孤獨一人!我很怕老公宣告離婚的下一步會搬出去,據說兒女成年而夫妻分居太久,離婚就會成立,真的如此嗎?我該如何是好?
閱讀更多
2025-05-08
蘇家宏律師、郭美懿整理
5月報稅季來臨!每年申報所得稅時,「扶養親屬」可說是最快、最直接的節稅途徑,113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項減免扣除,扶養親屬每人可減免9.7萬免稅額、年滿70歲以上每人可扣除14.55萬,能節省不少稅金。但家人之間若同時或輪流照顧扶養直系尊親屬,很容易就出現「重複申報」的狀況,甚至有手足為爭搶申報「扶養父母」傷了和氣。律師蘇家宏說,其實可以透過4個方式解決由誰申報扶養的問題,讓家人獲得最大利益,「報稅也可以很有愛」!
閱讀更多
2025-05-08
張安安
不管離職過幾次,提離職的那一刻,還是很糾結。到底是要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還是要來個撕破臉、從此恩斷義絕?
閱讀更多
2025-05-08
格溫多琳‧邦茲
標記我的Facebook貼文寫了一行打趣的話語:「溫蒂,我已看到你的未來!」 在文字下方,來自北卡羅來納州大學教堂山分校的朋友喬‧巴斯張貼了一個網址,報導的標題是「八十三歲女性成為最年長的泥巴硬漢選手」,內容講述一名頭髮全白的密蘇里州婦女在有刺鐵絲網下,腹部貼地滑行,周圍是一灘黏糊糊的泥漿,照片中她的身體與笑臉上的皺紋布滿泥漿。
閱讀更多
2025-05-07
中時新聞網 林周義
編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骨質疏鬆正悄悄成為高齡社會的隱形危機。根據統計,60歲以上人口中每6人就有1人骨鬆,其中女性占比高達8成,等於每3位就有1人受影響。今年3月起,健保正式擴大給付骨鬆藥物,不僅已骨折者可提早用藥,尚未骨折但有高風險的族群也能提前預防,預計13萬人受惠,這也象徵我國骨鬆防治正式從「治療」走向「預防」新時代。
閱讀更多
2025-05-07
蔡佳伶整理
食道癌不是男人專屬疾病!根據國健署最新統計,2022年食道癌新診斷個案近3千人,其中逾9成是男性,且多數都有吸菸(75.6%)、飲酒(50.8%)或嚼檳榔(46.8%)等習慣。但別以為女性就能倖免,昔日「玉女掌門人」、60歲藝人方文琳去年就被診斷出罹患食道癌,推測可能與她為緩解更年期不適,養成睡前喝一小杯58高粱的習慣有關,加上方文琳平日超愛喝熱湯,燙到嘴巴破掉都沒關係,可能就是傷害食道的主因。 醫師提醒,超過65°C的熱食可能反覆灼傷食道,長期下來提高癌變風險,尤其初期症狀不明顯,一旦有吞嚥困難、胸悶或體重異常減輕等情況,務必盡早就醫,把握治療黃金期。
閱讀更多
2025-05-07
張安安
要一個人立刻放棄一切去追夢的那種話,我覺得是在害人。畢竟在所有人的心裡,社會觀感就是佔了很大的一部分。追夢前,得要先問自己:「是想逃避上班,還是真的有夢要追?」如果還沒有明確的答案,先符合社會期待,心裡會踏實很多。
閱讀更多
2025-05-07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現在醫療發達,人的壽命越來越長,活到百歲已非罕見。在醫院就常看到60、70歲的子女帶80、90歲的父母去看病,而推輪椅的人有時看起來比坐輪椅的人還老…
閱讀更多
2025-05-07
林暐鈞整理
糖尿病一直穩居台灣國人十大死因之一!《MOMOTV綜合台—小宇宙大爆發》主持人廖盈婷指出,全台目前有超過200多萬名糖尿病友,且每年高達破萬人因此而離世。對此,節目邀請到新陳代謝科名醫洪建德,為國人健康提出解方,他據臨床超過3000人的成功案例指出,要正確對抗糖尿病,要吃飯,而且是吃冷的白米飯,他進一步指出,很多食物的升糖指數其實都比冷的白米飯高。
閱讀更多
2025-05-06
郭美懿整理
許多理財專家都建議,盡早準備退休金,才能發揮滾雪球的複利效益,但拼命節制開銷、專注理財,晚年生活就一定幸福嗎?美國有位79歲女性為求安穩退休,不旅遊、不聚餐、也很少休假,省下每一分錢存入退休帳戶。如今她的錢多到花不完,卻發現值得回憶的幸福片刻不多,多年的省錢習慣讓她與朋友漸行漸遠,現在也沒體力旅遊,悔憾說道:「我太專注於存錢,以至於忘記了真正的生活。」
閱讀更多
2025-05-06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所長
編按:老一輩將「傳宗接代」視為人生大事,隨著現代人婚育年齡延後,更讓不少長輩把「結婚、生子、第二胎」掛在嘴邊,時時刻刻追問晚輩進度,造成兩代之間的壓力與衝突。 那廂媳婦才經歷產後的疼痛、初為人母的震盪,而這廂婆婆已喜孜孜在臉書昭告天下:「第一胎好棒棒,期待第二胎喔!」這一句婆婆的「關愛」與「祝福」,在媳婦眼中卻成了「你還不夠」的壓迫,觀念落差、語言錯位、愛與期待的表達方式,成了誤解與傷害的起點...
閱讀更多
2025-05-06
謝雪文(雪兒Cher)
她也曾懷疑,不結婚、不生孩子的女人,到了四十歲會是什麼樣子?但現在的她沒有家庭羈絆,沒有柴米油鹽的日常,卻活得比誰都自在。寫作、旅行、接案、賺錢,每天都在自己喜歡的生活裡忙碌著。那些年被親友催婚的壓力,如今早已煙消雲散,她活成了別人口中的「剩女」,卻過著自己最想要的樣子。「孤獨不是沒人要,是我不想隨便選。」
閱讀更多
2025-05-06
張安安
我最崇拜的廚師象廚說:「煮成功的焦糖,是苦中帶甜的。如果煮出來太甜,那就代表是失敗的焦糖喔!」太甜,是因為太害怕失敗,所以太早就關火。煮焦糖是一個非常緊張的時刻,失敗了也不能怪任何人。
閱讀更多
2025-05-06
郭美懿整理
據糖尿病學會與糖尿病衛教學會2024年11月公布最新調查,台灣的糖尿病盛行率創新高達10.6%,總罹患人數恐突破300萬人關卡,且盛行率與死亡率都比日本、韓國高。 糖尿病可能導致眼睛與腎臟病變,以及中風、心血管疾病等風險,但很多人並不知道,牙周病也是糖尿病的併發症之一,高血糖也會增加齲齒、牙齦炎及口腔念珠菌感染的風險,因此平常做好口腔保健至關重要。
閱讀更多
2025-05-05
郭美懿整理
新台幣上週五(5/2) 一天飆升9.53角,創下近40年來最大單日升幅!今天(5/5)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以30.91元開盤,迅速衝破30元整數關卡,盤中最高升至29.675,創下2022年7月上旬以來新高。退休族佈局海外投資,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高利「美元定存」,或是購買「美元保單」,值此時刻,許多人心中都疑惑:「美金還會再跌嗎?我該趁便宜撿便宜嗎?」
閱讀更多
2025-05-05
蔡佳伶整理
乳癌已成為全球發生率第1的癌症,近年台灣乳癌患者更有年輕化趨勢,每年新增2萬例。據統計,35歲以下的年輕型乳癌佔9%,是美國的4.5倍,罹癌高峰族群則落在40~50歲區間,較歐美婦女年輕10歲,確診期數也較歐美晚期。 為何會有這樣大的落差?為什麼台灣女性乳癌會年輕化?預防醫學醫師張適恆透露,這恐與我們生活中潛藏的毒素有關。張適恆揭示乳癌的3大隱形危機,並分享6大自救方法,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降低風險,守護健康。
閱讀更多
2025-05-05
數位內容部
為強化中台灣健康產業與生技醫療創新能量,中山醫學大學與附設醫院攜手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在2025年5月3日(六)舉辦「健康台灣:中台灣生醫創育深耕平台啟動論壇」。
閱讀更多
2025-05-05
NOW健康
大腸癌早期無症狀難以防治,已連續多年蟬連台灣10大死因前3名,威脅全民健康。國健署今年起擴大篩檢對象,45至74歲以上國人可免費接受2年1次免費篩檢,為的就是及早發現與治療。羅東博愛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楊增慧副院長指出,早期大腸癌靠內視鏡切除病灶即可治癒,因此及早篩檢是為自身爭取更多治癒機會,千萬不可輕忽。
閱讀更多
2025-05-02
NOW健康
34歲林先生是一位科技業工程師,長期肩頸僵硬、脖子卡卡,按摩、復健、熱敷樣樣做,卻怎麼樣也無法真正舒緩,不僅影響睡眠,連早上起床都覺得「頭是黏在脖子上」。 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來中醫門診求助,中醫師吳文誠觀察患者舌苔厚膩、氣色偏灰,詢問後發現近來三餐不定、常吃炸雞配啤酒,而且還有胃酸逆流的困擾。
閱讀更多
2025-05-02
NOW健康
60歲蔡先生是口腔癌患者,曾接受左臉腫瘤廣泛性切除與淋巴清除術,並取左側大腿皮瓣修復左側臉頰。儘管歷經完整放射線與化學治療,但在放射線治療中段開始便出現口乾舌燥,並隨著放射線治療進行而持續加重。
閱讀更多
2025-05-02
郭美懿
72歲資深藝人廖峻4月中旬驚傳三度中風,所幸病況好轉,但如今卻牽扯出助理與廖家兒女互控紛爭,家務事被迫攤在陽光下!廖峻助理楊小姐向周刊爆料,指稱廖峻中風後家人互踢皮球,「晚景淒涼」。兒子廖錦德更把廖峻當提款機「要錢才會出現!」而她在廖峻中風後成為主要照顧者,並受託保管重要私人物品,卻遭廖家兒女指控涉嫌竊盜。 律師周依潔指出,類似廖峻這樣在年老、病倒後,親友間因照顧或財產管理等事宜發生糾紛的案件,屢見不鮮。要讓自己在年老或失能時,能夠有尊嚴、有品質、不受紛擾的生活,並保護好照顧者,可以從3方面著手。
閱讀更多
2025-04-30
數位內容部
Omicorn第七波疫情來了!上周新冠門、急診就診達3226人次,較前一周增加近2成,已連續3週上升。疾管署預估高峰可能落在5或6月,示警民眾不可掉以輕心,並呼籲長者、慢性病族群,應儘速接種本季新冠疫苗。
閱讀更多
2025-04-30
艾蜜莉
編按:0050即將進行「1拆4」的股票分割,股價將從原本約160元下修至40元左右,一張4萬,讓許多小資族摩拳擦掌,準備搶進「變便宜」的0050。但拆股只是將一張股票切成更多份,總價值完全沒變,等於是一塊披薩從6片切成24片,看起來變多、其實一樣多。這次拆股,不只是價格調整,更可能影響投資人的行為與市場流動性,真正該關心的,是你的資金配置該不該改變。投資達人愛蜜莉用一個簡單的「比薩理論」,就能輕鬆搞懂這些變化背後的資金配置邏輯,讓你存股更安心、進場更聰明!
閱讀更多
2025-04-30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編按:日本是全球「最瘦」的國家,國民肥胖率僅4%,是美國的十分之一,但日本人卻不像美國人一樣熱中運動,為何還能保持纖瘦體態?這是許多人心中的疑惑。 醫師蒼藍鴿盤點背後關鍵,歸功於日本人的「飲食與生活習慣」。事實上過去也有媒體報導,一名美國男子中年移居日本工作,融入當地生活後不知不覺瘦了10公斤,顯見不是日本人天生有「易瘦」基因! 這名男子當時受訪表示,不像美國任何品牌的速食店都有超大份套餐,在日本,無論是定食餐廳或連鎖店,食物份量都偏少,且注重食材本身味道,鮮少有過甜或過油的食物。而這名40多歲男子習慣日本當地口味與食物份量後,自然而然減重10 公斤。「身體變輕了,整體狀態也變好。」
閱讀更多
2025-04-30
NOW健康
1名20多歲留美的陳姓女研究生,去年初在美國留學期間,左耳突發性耳聾,因當地就醫不易且費用高昂,拖延2個多月返台求醫。 之後到好幾家大型醫院求診,但因認為錯失黃金治療期,治療無效,而未給予治療。醫師提醒一旦放棄最後機會,成為永久性的重聽,實在是很可惜之事。
閱讀更多
2025-04-30
郭美懿
蔬果烹調前清洗乾淨,是許多人遵循的鐵律,但一位網友近日得知「香菇原來不能洗」,驚問:「不能洗耶!那多不安心啊!」其實農糧署「鮮享農YA」粉絲團早有解答,金針菇、鴻禧菇、蘑菇等生鮮菇類多採無菌太空包或瓶栽,且生長過程不需使用化學藥劑,因此「多數可以不洗」。至於在半開放環境中種植的香菇、木耳等,則建議「清水快速簡單沖洗」且「避免浸泡」,以維持菇類最佳風味。
閱讀更多
2025-04-30
朴成賢
在我二十三年的股票投資生涯裡,有十七年以上的時間都處於投資小白階段。後來,終於能擺脫投資小白處境的祕訣如下: 1. 飽覽相關書籍,吸收投資大師們優秀的投資哲學。 2. 培養自身分析公司內在價值的能力,然後投資安全又不會虧損的公司。 3. 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投資機制,補強自己脆弱的心理素質和耐性,並且作為依據嘗試交易。
閱讀更多
2025-04-30
吳家揚
25年前黃金不貴,1錢1千多元,結婚金飾全部加起來,大概就是幾萬元。年輕的我認為黃金太俗氣,一點美感都沒有;反倒是受了廣告洗腦,買了一對很貴的小鑽戒,花了好幾萬元。想不到銀樓金價近期一度飆破1萬4,金飾跟鑽戒放了N年之後,黃金總價值可能遠超過60萬元,而鑽戒的克拉數太小,依然毫無價值。「Buy & Hold」,不但適用於績優成長股,更適用於黃金投資……
閱讀更多
2025-04-30
蘇琮祺
多給的不只是錢,更是給彼此的一種體貼! 那天,我在板橋高鐵站準備搭計程車前往演講地點。 走出車站,一長排的計程車等著載客,而排在第一台的計程車,外觀有些老舊,內部也看得出使用多年。 車門一打開,一股濃烈的菸味竄了出來,我稍微猶豫了一下,但想到時間有點趕,而且這個時候再換車實在不好意思,還是硬著頭皮上了車。
閱讀更多
2025-04-30
艾蜜莉
高人氣高股息ETF00919宣布重大調整:成分股從30檔增加到40檔!單一持股上限從10%放寬到15%,並新增前五大持股比例限制、流動性篩選門檻等。這讓一些原本喜歡00919「精準高息」策略的投資人產生疑慮,擔心選股變得分散、殖利率被稀釋。但其實,這次調整反而強化了資金靈活度與控管風險的機制,投資達人愛蜜利提醒真正的關鍵在於:你的投資目標是否清楚,是否還與00919的策略一致?
閱讀更多
2025-04-30
鍾雲霓
編按:有人說,女人可以有才華,但別太有主見;也有人說,男人應該賺大錢撐起家庭,才算成功。可對這一代的夫妻來說,他們不再照著老劇本演出。她不是等人給好日子的人,她的房子、車子、包包、黃金,全靠自己拚出來;而她也從未試圖幫丈夫改寫人生劇本。他有才氣、有夢想,她只想守著他的自由,不替他補位、不壓制、不取代。 對他們而言,愛不是退讓,而是信任。不是誰撐誰,而是彼此都有能力撐起自己,也願意為對方,成為最溫柔堅定的靠山。 他們的愛,是讓靈魂變得完整,是能並肩前行、也能放手讓對方奔跑的勇敢。
閱讀更多
2025-04-30
郭美懿
戴智慧手錶真的可以救命!一名55歲男子常感覺心跳突然變快,從新聞得知Apple watch可以監測心律,配戴後發現手錶的心臟健康監測功能,經常提醒他有心律不整的狀況,就醫發現患有「心房顫動」,且嚴重時竟連續40多小時出現心律不整狀況,直到進行PFA脈衝場消融術之後,心臟終於不再亂跳,而這名男子也成為東台灣首例PFA病人。
閱讀更多
2025-04-29
郭美懿
再老,也要跟閨蜜作伴去旅行!美國德州有一對83歲的奶奶Ellie Hamby 與Sandy Hazelip,多年前兩人因工作結為好友,彼此扶持走過喪夫之痛,更從2008年開始結伴旅行。 80歲那年,她們許下80天環遊世界的願望,雖因疫情推遲1年,但兩人順利在隔年達標,更因在社群平台分享旅程而爆紅。完成環遊18國的探險後,兩位奶奶閨蜜沒停下腳步,2024年花30天探索南美洲,今(2025)年則完成1個月的大洋洲之旅,用行動證明年紀只是個數字,「永遠別讓年齡定義你的極限!」
閱讀更多
2025-04-29
整合傳播企劃製作
台灣精品咖啡領導品牌湛盧咖啡,宣布推出【2025年度全新莊園單品濾掛咖啡】,新增「耶加雪啡 潔蒂普」與「哥斯大黎加 拉斯拉哈斯」兩款風味,將單品濾掛咖啡的果香與層次推向新高點,呼應當前市場對淺焙風味的喜好趨勢。
閱讀更多
2025-04-29
好食課/楊哲雄營養師
天氣一變熱,頭皮就很容易出油,除了外在清潔與保養,其實油頭也可能跟營養有關喔!今天就讓好食課營養師 Oliver 楊哲雄 教你怎麼補充+做來改善油頭問題!
閱讀更多
2025-04-29
玉置泰子
討好部下、不想被討厭的上司,未必會真正受到部下的喜愛,反而還得到反效果。
閱讀更多
2025-04-29
傅志遠
有位老先生斷斷續續腹痛了十多天,進出各大醫院數次,內視鏡、電腦斷層、超音波,各種檢查幾乎都做過了,得到的診斷總是腸胃炎或腸躁症,無論打針、吃藥始終沒有改善。
閱讀更多
2025-04-29
好食課/廖芳儀醫師
現代人壓力大、作息不規律,許多人認為自己天生髮量少,常年為髮量、髮縫所困擾;有些人看著鏡子驚覺髮量少看到頭皮,轉而訴諸眾多生髮產品與生薑、黑芝麻等偏方,這些真的有效嗎?具有中醫、西醫專業的廖芳儀醫師來為大家一次解答!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