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0日
郭美懿
知名香港作家李怡2022年10月在台過世,遺孀邱近思去(2024)年出版《我與李怡:歷史洪流下的愛情故事》,曝光她與李怡早在2022年6月登記結婚。而李怡的2名女兒卻跨海提告,指控邱近思謀奪遺產,涉及詐欺、偽造文書等罪。 邱近思今(1/20)召開記者會澄清,表示李怡女兒說法不實,「他來台灣,是他的自由選擇,希望和我共度餘生。」兩人婚姻合乎法律規定,李怡女兒指她盜領李怡遺產也屬誤會,她已匯回所有領出存款,「先生遺產至今全在他名下,並未短少。」邱近思感嘆,若先生知道女兒會以法律應對所有事情,「他可能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更早去寫遺囑。」
閱讀更多
2025年01月15日
蘇家宏 律師
編按:遺產分配爭議時有所聞,若涉及沒有血緣之人,更可能引發糾紛!一位人妻在網路論壇發文,表示公公生前允諾要給照顧他30年的「阿姨」250萬元遺產,但大姑在公公過世前就把戶頭裡1700萬存款領光,如今阿姨生活出現困難,老公竟要原PO先墊付3萬元的生活費,讓人妻不滿「憑什麼要我付?!」 這位人妻表示,公公生前由一位「阿姨」照顧30年,公公曾承諾「哪天他先走了,要給阿姨250萬生活」,而家人擔心阿姨一次花光250萬,因此協調改成每月支付阿姨3萬生活費。沒想到大姑竟在公公過世前就拿走他帳戶裡的存款與金飾,更在公公走後把阿姨趕出家門。 如今公公已離世1年,大姑仍擺爛不願處理遺產分配,只拿出一份簡單的Excel表,上面寫著1700萬。而今阿姨生活出現困難,頻頻打電話催問家人何時可以拿到錢?原PO老公竟要她先墊付3萬元,讓原PO不滿直呼:「公公遺產沒到位,有什麼理由要我先支,我不支不可以嗎?」 對此,恩典法律事務所創辦人蘇家宏律師指出,兩代之間的感情糾葛錯綜複雜,老先生想照顧枕邊人的心意,或許子女並不認同,既然無法強要子女遵從,最好的方式就是事先透過法律「專業」的安排,貫徹自己的心願。
閱讀更多
2025年01月10日
劉韋德 律師
現行自書遺囑的規定是在民國19年就有了,到現在快要百年,至今沒有修改過,那時電腦尚未發明,中文打字機也不普遍,當時立法的人,可能也沒想過是否可以利用電腦或是打字機的方式來做自書遺囑。
閱讀更多
2025年01月07日
郭美懿整理
資深媒體人陳文茜2019年被診斷出肺腺癌後積極抗癌,但去年12月透露癌症復發,且已轉移到肝臟與骨盆腔,之後發現是更凶猛的「黑色素癌」,一下子擴散至多個器官,病況跳至第4期,就連跨年也只能在醫院度過。 對於疾病,陳文茜淡然面對、態度隨緣,自述「那不是堅強,而是體悟」——每個人最終都會被疾病打敗,只是何時什麼方式? 不過她畢竟是學法律出身,因此仍存在一些理性,想在人生劃下句點前預立遺囑,為視若孩子的寵物狗安排好去處,也想將遺產留給想捐贈的單位。只是看到預立遺囑的繁冗規定,她差點沒昏倒,直呼「活人都可以被整暈!」
閱讀更多
2025年01月06日
周依潔 律師
多數的父母,在打拼一輩子後,都會遇到一個問題:我的財產是生前贈與給子女好?還是過世後再給子女繼承好?
閱讀更多
2025年01月03日
劉韋德 律師
上個月接到老友銘的電話,他朋友的妹妹湘,最近有遺囑方面的問題,想要請我協助。
閱讀更多
2025年01月02日
樂透人生─吳家揚
編按:許多人夢想退休生活,也早早儲備退休金,但意外的支出卻可能打壞你全盤計畫!日媒《THE GOLD ONLINE》報導,東京一名71歲老翁,過去曾擔任一家中小企業高階主管,他熬了40年、在65歲退休,存了超過7000萬日圓(約新台幣1462萬元),每月還有25萬日圓(約新台幣5.2萬元)年金可領。 為了犒賞自己,他帶著太太搭商務艙、住高級飯店旅行,外食頻率也增加,每次跟親友聚會更是大方請客,讓存款大幅縮水。 但6年後,他的高齡老母突然病倒,長照費用與居家照護所需要的房屋修繕,又花了數百萬日圓。沒想到,晚婚的兒子突然迎來生子喜訊,升格爺爺的他不但給了一筆祝賀金,還資助兒子一家換房。原本充裕的存款就在6年內瞬間見底,剩不到1000萬日圓(約新台幣209萬元),讓老翁後悔不已。 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在台灣也時有所聞,理財專家認為,給辛苦工作的自己一些獎勵並非壞事,但必須「適可而止」,更要慎防周邊的人有意無意的財務倚賴。特別是退休後,可能會出現一些意外的支出,因此必須制訂「周全的財務計畫」。 但,究竟何謂周全的計畫呢?作者吳家揚從高中開始接觸股市,因為工作和投資安排得當,37歲財富自由,42歲開始享受退休樂透人生。他又是怎麼規劃的?
閱讀更多
2024年12月27日
郭美懿整理
聽到至親離世噩耗,即使人在國外也會想辦法返家奔喪!但彰化卻有一名人子,在父親臨終時仍在新加坡遊玩,一路玩到父親頭七前1天才返家;反觀老翁與前妻所生的女兒,一得知父親病危就從台東趕到彰化照顧,之後又協助處理父親後事。 雖然父親生前曾說要將4筆土地、2間房全給兒子繼承,但眼見弟弟遲遲未歸,原本無意爭產的姊姊決定告上法院。而弟弟則提出父親在電腦上繕打的遺囑,並聯合姑姑、伯父作證指姊姊「不孝」,仍遭法官打臉,認為不足證明姊姊喪失繼承權,判姊弟平分遺產。
閱讀更多
2024年12月25日
聯合報/ 記者 陳儷方
今周刊編按:已經連槓25期的威力彩在10月28日開出頭獎6.3億元,得主為2名年約50歲的餐飲業女員工,兩人透過合資方式購買,讓電腦選號竟一舉奪得頭獎。不過因無法提供合資證明,領獎時除了被扣除所得稅之外,還被課贈與稅近4千萬元,扣稅後2人各得2.79億元及1.86億元。 兩人也各捐出1800萬元給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另外也各自捐50萬元給點燃生命之火的活動,共同捐出3700萬元,其餘獎金有意購置不動產。
閱讀更多
2024年12月16日
郭美懿
時下年輕人買房大不易,不少爸媽都會選擇幫小孩買房、繳房貸,特別是兒女即將結婚時出點力,讓小倆口順利成家。但律師蘇家宏在粉專分享案例,表示有家長為兒子買房,沒想到兒子訂婚後把房產過戶給未婚妻,不到2個月兩人就因籌備婚禮鬧到分手。這對爸媽得知後如晴天霹靂,驚問:「難道房產就這樣成了別人的?」
閱讀更多
2024年12月12日
郭美懿整理
日前台北才發生一對母女因誤信詐騙集團廣告,導致畢生1200萬元積蓄一夕歸零,憤而輕生的悲劇。沒想到70歲資深藝人譚艾珍也誤入「假檢察官辦案」陷阱,被騙走98萬元,幸而第2次要匯款110萬元時,台南警方及時攔截,才成功阻止這樁詐騙案。 譚艾珍的女兒歐陽靖今(12/12)日在臉書發出長文揭露此事,呼籲「停止檢討受害者」,並鼓勵受害者現身說法,才能更新詐騙手法。其次,要減少資訊落差、接收防詐或任何詐騙手法資訊,並不厭其煩地跟親朋好友分享,最後是為家中失智長輩辦理「金融註記」。
閱讀更多
2024年12月12日
胡肇芳 整理
擁有百萬投資人的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 (00919),日前配息維持新高,吸引股民持續加碼,觀察前10大台股ETF受益人數概況,包括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元大高股息(0056)、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這4檔季配型受益人數逆勢創新高。 00919等季配型ETF的好成績,讓1名月薪31K的技術人員,靠著存股累積到150張00919和45張的元大台灣價值高息(00940),以及包括玉山金(2884)、中信金(2891)、兆豐金(2886)在內的150張金融股,今年配股配息大約60萬,怎麼做到的?
閱讀更多
2024年12月03日
郭美懿整理
新竹一名莊姓男子因肝癌末期轉入安寧病房,未料他再婚的黃姓妻子卻在丈夫死亡當天,持存摺與印鑑到農會、郵局及銀行領走莊男309萬存款。事後,莊男與前妻的子女們發現爸爸帳戶被繼母提領一空,氣得一狀告上法院,近日新竹地院依行使偽造私文書罪判黃女有期徒刑10月,易科罰金30萬。律師蘇家宏指出,許多人認為夫妻財產一體,且生前提領就沒問題,其實若未獲得同意及授權,都是損害全體繼承人的權益!
閱讀更多
2024年12月02日
周冠男
理財是主動的,要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與風險承受能力,積極擬定支出計畫及投資目標與策略。理財規劃主要的工作是資本配置,決定將資金配置在無風險資產及有風險資產的比例,並在合法範圍內,盡量將稅負降到最低。 無風險資產包含現金、定存、銀行存款及美國國庫券,有風險資產包含有風險的固定收益證券(即債券)、股票及房地產。債券有國內外長短期國家債券及公司債券,股票則有國內外公司的股票。
閱讀更多
2024年12月01日
施昇輝
狄更斯(CharlesDickens)在他所寫的世界名著《雙城記》(ATaleofTwoCities)開場,是這樣說的:「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用在現代年輕人的身上,同樣恰當。 「最好的時代」指的是醫療保健發達,人類未來平均壽命上看百歲指日可待;「最壞的時代」指的是薪資不漲、物價飛漲,而且工作機會可能越來越少。 (原文刊載於2023/2/7,更新時間為2024/12/1)
閱讀更多
2024年12月01日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最近我的很多粉絲有點納悶,說看我訪談,或來參加我的演講,發現我都會先講兆豐金,最後才講到0050、0056,難道我開始買個股了嗎? (原文刊載於2021年12月,更新時間為2024/12/1)
閱讀更多
2024年11月29日
郭美懿整理
「股神」巴菲特延續感恩節傳統,向4個家族基金會捐贈價值超過11億美元的波克夏海瑟威公司股份,最新給股東的信也曝光,透露其持有逾1500億美元(約新台幣4.87兆元)的財產,99.5%將在身後陸續捐出。他也在信中分享自己對財富價值的見解,認為「富裕的雙親應該為孩子留下足夠資源,讓他們可以去做任何事情,但不能多到讓他們可以什麼都不做。」
閱讀更多
2024年11月29日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借名登記,是我國人常見的一種財產管理方式。但令人困擾的是,如何要求返還? 借名登記關係,通常發生在親屬,或是一起投資的朋友之間。背後的原因動機,不一而足,五花八門。 諸如,家屬貸款可以有優惠利率方案,因此就用他的名義登記購置房產。 打官司期間,不方便把自己真實的財產情況公開,避免新增困擾,所以買房也借用親屬名義登記。 而若是,父母使用子女的名義購置房產,一開始可能覺得自己可以掌控,小孩一定會聽自己的話,隨時要取回沒有問題。 但隨時間經過,孩子長大,甚至結婚有配偶,父母年邁,其他小孩覺得不公平或擔心未來有分配財產的爭議,此時父母要跟孩子說「房產登記回來? 或是「登記部分持份給其他兄弟姊妹?」 許多時候,都會遇到困難。
閱讀更多
2024年11月26日
林韋伶
根據統計,2004年集中市場股票價格超過100元的股票僅有11檔,在證交所推出盤中零股交易制度的前1年,也就是2019年年底,股價超過100元的股票為122檔。 但以2024年10月底數字來觀察,股價超過100元檔數已高達至250檔,超過1000元的股票更有12檔,隨著高價股數量不斷增長,投資門檻隨之提高。 在盤中零股交易與台股ETF商品盛行下,高價股不再高不可攀。以盤中零股交易制度來說,讓投資人能以1股至999股為單位,在盤中進行交易,不再受限於整張交易的千股門檻,降低了高價股對小資投資者的門檻。
閱讀更多
2024年11月18日
周冠男
散戶投資人喜歡高股息或高收益金融商品是全球性現象,不是台灣投資人獨有的迷思,投資標的配發現金收益時,投資人會非常「有感」,畢竟是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 相較於股票、債券、選擇權和期貨等每天本金大幅震盪、搞不清楚到底有沒有「賺到錢」的金融商品,投資高股息或高收益金融商品能收到現金的感覺真是太美妙了。這正是心理偏誤的具體呈現,為什麼一定要拿到現金才是有賺錢,難道股票和債券帳戶裡還沒變現的錢不是錢嗎?
閱讀更多
2024年11月18日
郭美懿
過世家人留有債務時,常會產生「拋棄繼承」的狀況,但有些人為了減稅或其他因素而選擇拋棄繼承,卻因為沒注意箇中眉角,導致意想不到的結局。律師蘇家宏近日在臉書分享一個案例,一位婆婆為單獨繼承丈夫遺產,給了兒媳500萬元要求放棄繼承權,沒想到媳婦發現自己懷有遺腹子,收了500萬後再靠新生兒成功繼承,把婆婆「反將一軍」。
閱讀更多
2024年11月15日
林韋伶
你有存股習慣?存的是股票還是ETF?過往有許多嚮往在退休後能擁有「被動收入」的投資人,會選擇用定期定額存股方式累積退休後的小金庫。 然而,隨著ETF投資熱潮席捲市場,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今年1月到9月,定期定額存ETF的投資人數為定期定額存股人數的3倍,若以金額來看,存ETF的金額更是存股的4.3倍。
閱讀更多
2024年11月14日
周冠男
荷蘭歷史學家羅格.布雷格曼(Rutger Bregman)指出,如果把現代人類出現的歷史化為六十分鐘,農業只出現在最後兩分鐘(3%的時間),而前面五十八分鐘(97%的時間)人類都處於採集和狩獵的漫遊全球生活狀態。 野外求生充滿各式各樣危險因素,例如野獸、天氣、食物來源與地形等,所以貪婪與恐懼是人類演化過程中影響決策及行為最重要的因素。
閱讀更多
2024年11月05日
胡肇芳 整理
擁有145萬受益人、有「國民ETF」之稱的國泰永續高股息ETF (00878),剛宣布每股預計配發0.55元,投資人數一舉超越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成為全台最多人投資標的。 盤點市場投資人數前10大ETF,依序是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元大高股息(0056)、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元大台灣價值高息(00940)、元大台灣50(0050)、富邦台50(006208)、元大美債20年(00679B)、群益ESG投等債20+(00937B)、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 而理財專家楊倩琳在臉書指出,00878成分股的權重分配較均衡,投組中有近65%的電子股,如聯詠(聯詠)、廣達(2382)等受惠AI浪潮的企業也是成分股。同樣持有逾2成的金融股,包括國泰金(2882)、富邦金(2881)等兩大金融巨頭,「開心長期持有00878多年,一直都有令人安心的配息成績」
閱讀更多
2024年10月30日
且慢基金投資研究所
對大多數人來說,理財是伴隨一生的重大工程。在人的一生中,消費是相對穩定且貫穿始終的,但在不同時期,因為受到不同財務狀況、生活重心的影響,收入與支出通常是會有較大波動的。因此,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理應要有不同的理財規劃。 從單身到成家立業再到退休養老,每個時期的財務規劃,都需要根據個人或家庭的不同特點,結合當時的收入和開支,合理分配消費、儲蓄及投資資金,這樣才能既保證生活需要,又可使節餘的資金有效保值、增值。
閱讀更多
2024年10月30日
孫太
編按:以ETF做為核心持股的孫太,存股上千張00878,目前年股息收入200萬,她以親身經歷分享,如何從月薪3萬的小資女,透過正確的理財方式及正念思維,重新開啟新的人生,42歲提早退休,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閱讀更多
2024年10月30日
黃靖文、郭美懿
國發會周一(10/28)公布9月景氣對策信號,分數為34分,較8月減少5分,亮起象徵景氣「轉向」的黃紅燈,沒能維持紅燈 景氣燈號是不少ETF投資人參考重點指標,燈號變來變去,到底什麼時候該買、什麼時候該賣股?投資達人股魚日前在節目《富足今周起》直言,「早該在第一顆紅燈時就賣,等黃紅燈才要賣就慢了」! 當然,許多人會疑惑,如果第一個紅燈就賣,也許又繼續往上走,那怎麼辦?股魚實務務操作一次就是「全賣」獲利收場;如果無法做到,可以至少賣一半,部分入袋,跌了也不會難過。
閱讀更多
2024年10月30日
且慢基金投資研究所
在建立了正確的投資認知後,就要開始著手進行目標規劃。正式開始投資前的第一步就是瞭解自己,對自己的投資目標有個清晰的認知。 所謂知彼知己,百戰百勝。怎樣才算投資目標很明確呢?當然是越具體越好。投資目標設定得越具體,你在進行投資決策時就越容易篩除不該納入決策範圍內的產品,選擇範圍大幅縮小,選擇自然也就輕鬆許多。一個完整的投資目標應該包括以下三大要素:收益、風險和時間。我們在設定目標時,務必要做好以上三者的動態平衡。
閱讀更多
2024年10月25日
劉韋德律師
李先生上禮拜帶著一份遺囑來協會諮詢,但這份遺囑並不是他的遺囑,而是他太太生前立的遺囑,而這份遺囑裡面有一個令人遺憾的故事。
閱讀更多
2024年10月24日
藤本茂
編按:88歲藤本茂老先生,人稱「日本巴菲特」的股市波段交易傳奇!他出生在貧困的農家,只有高中畢業,沒有投資理財背景,靠著在寵物店打工、經營麻將館賺進第一桶金,在股市中累積出18億日圓資產(約合台幣4億元)。 藤本茂可說是難得一見,完整經歷了多個全球景氣循環的投資人,走過昭和、平成、令和三個時代共計69年的股票市場,度過了日本泡沫經濟崩潰、阪神大地震、網路泡沫化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 憑藉著穩健的交易紀律,他在泡沫化時期還維持著充足的現金,甚至能帶著太太去瑞士遊玩。 每天晚上8點睡覺,凌晨2點就起床準備交易、研究美股盤勢、全面蒐集各類付費及免費資訊,並用三台電腦+三本筆記隨時記錄交易;每日平均實現獲利超過47萬日圓(約合台幣10萬元),交易表現好的時候,單日實現獲利甚至高達1,000萬日圓(約合台幣220萬元)。認為自己絕對不是靠運氣,而是靠著用功+紀律+冷靜,才能在茫茫股海中賺錢至今。
閱讀更多
2024年10月22日
孫太
編按:「為了省錢,大賣場一條吐司,我可以吃一個禮拜!」從小窮苦度日,為錢所苦的孫太,以ETF做為核心持股,存股千張00878、42歲提早退休,年股息收入200萬,她如何做到的?
閱讀更多
2024年10月22日
今周學堂
現今社會有許多人看似擁有高收入,過著光鮮亮麗的生活,但其實可能陷入了「精緻窮」和「月光族」的財務困境。存不了錢除了收入有限、慾望無窮,也因為物價房價高漲,長遠的財務規劃太遙遠,還不如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和享受的心態所影響。 結局就是沒有足夠的存款或資產,財務壓力迎面而來。其實,這些問題與財務管理能力,就是「財商」的高低。
閱讀更多
2024年10月21日
遠藤洋
作者遠藤洋1987年生於埼玉縣,今年36歲,9年前還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目前是專業投資人、自由工作者,主導投資社群群組ixi。 遠藤就讀東京理科大學的三年級暑假,決定做一件新的事情,於是將當家教打工存下來的錢當作本金,在完全沒有知識的狀態下開始投資,結果短短兩周就賠光(更曾有一晚就噴掉800萬日圓的紀錄)。親身體驗到「與其投資知名企業的股票,不如投資小型股」,「與其分散投資,不如集中投資」,其實才是真正的低風險、高報酬。 大學畢業後,雖進入有前景的創投企業工作,但仍然決定用投資所得的資金為資本,在26歲時獨立創業。服膺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法」,自創「1年內股價會漲3倍以上」的完全打擊公式,集中投資於小型股的風格,一年最大獲利達到600%以上,1支個股的最大投資收益1200%以上,達成了「即使只投資一支個股,也能獲取破億」的報酬。 他33歲時就財富自由,現在一年有200天都在旅遊,人生自由最大化。在新書中,他以自身的投資經驗、68個QA形式,教你學會挑出穩賺股,不管你是投資小白、想進階的存股族,還是總賺少賠多的老手,都能培養讓獲利放大翻倍的驚人選股力。
閱讀更多
2024年10月17日
ETtoday 記者廖翊慈
香港已故巨星梅艷芳的母親覃美金14日被香港律政司司長入禀高等法院申請破產。覃美金自梅艷芳2003年因子宮頸癌逝世後,屢屢爭奪女兒逾億港元遺產,及提高生活費,官司纏訟多年,導致欠下巨額訟費,於2012年就曾被法院頒布破產,破產期2016年完結。
閱讀更多
2024年10月17日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0056元大高股息週四(10/17)除息第一天,以37.95元開盤,這次季配每股配發股息1.07元,以週三(10/16)收盤價39.02元計算,單次殖利率2.74%,年化殖利率約11%,配息發放日為11/12。 施昇輝在專欄曾提到,繼承了母親上百張0056,2022年股價在28元之上,當時他選擇不賣來紀念母親,也打算留給子女,可以說是新型態的「傳家寶」。 以下是施昇輝2022年11月專欄,雖然當時台股氣氛不佳,最慘跌到12629點,時隔2年後印證,長期持有高息ETF比起短進短出更有利可圖。 (原文刊載於2022/11/09,更新時間為2024/10/17)
閱讀更多
2024年10月13日
洪慧如 整理
最近高股息ETF紛紛吹起降息風,包含00936、00934及00929的配息都呈現縮水。很多存股存在高點的散戶感受最深「有一種被割韭菜的感覺,不知道該怎麼辦。」
閱讀更多
2024年10月09日
數位內容部整理
藝人汪建民因肺腺癌離世,享年56歲,傳生前欠下2000萬巨債,債主超過20人,他幾年前一度跑路、還被黑道圍堵,工作停擺又罹癌,連醫藥費都難以負擔。汪建民的妹妹,長期照顧長年中風失智的母親,在哥哥走後發文,希望被汪建民欠錢的「朋友們」不要來找家人:「哥哥下輩子再還大家」。 家人欠下鉅款後離世,當家人的就要扛起債務還債嗎?
閱讀更多
2024年10月09日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每個人投資理財觀念不同,有的人喜歡將資金投入股市,也有的人選擇買房置產。近日一名女網友就表示,她的存款大都放在股市,但身邊卻一直有人勸她買房,讓她實在無法理解。
閱讀更多
2024年10月05日
中時新聞網 記者楊文琪
股市散戶能致富嗎?林先生投資台股長達30年,在他進場25年時,包括手中持股和從股市獲利買的雙北八間房子,合計至少淨賺4億元,而他當初投入的資金是200萬,獲利多達200倍。
閱讀更多
2024年10月04日
林依榕整理
每人每年都享有244萬元的免稅額,許多父母都會在這免稅額度內贈與財產給子女,替女子的未來提前做好規劃。不過你知道嗎,除了244萬元的贈與免稅額,其實還有100萬元的「婚嫁贈與扣除額」,也就是說,加上原先244萬元的稅額,雙方雙親4人合計上限可贈與1376萬元。 但要注意的是,「婚嫁贈與扣除額」僅限子女,不適用於媳婦、女婿。
閱讀更多
2024年10月03日
郭美懿
我有個朋友是長媳,因為協助先生照顧公婆,必須介入整個家族為照顧產生的紛爭,她要跟夫家做協調,也要跟自己家裡人做協調,「公婆老了,父母也老了,她一個人照顧4個老人家,然後她身體就垮了!」 這是普華家事與高齡權益部門主持律師賴芳玉好友的親身經歷,「我們都來到這個年紀,或者是我們的父母也來到了這個年紀…當父母老後,我們到底該怎麼孝順我們的父母?」
閱讀更多
2024年10月03日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買進高股息ETF之後,就抱牢不賣。股價每天當然會有起伏,但你不是要「賺價差」,只是想「領股息」,所以根本不必理會,也不必停損。 領到的股息應該足以支應日常開銷,這是一個比定存更可以讓你放心花錢、安心退休的方式。 (原文刊載於2024/5/6,更新時間為2024/10/3)
閱讀更多
2024年10月02日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俗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但要父母完全不再關心成年子女的生活,真的並不容易。我雖然不會過問他們的人生,但心裡不可能完全沒有任何牽掛。 我在子女還在就讀國中和國小時,就失去了工作。或許他們體諒父親的經濟狀況,所以沒有人提過要出國做交換學生,讓我省了很多錢。我曾經直接斷了他們的期待,跟他們說:「我只負擔你們到大學畢業的學費,以後你們要念研究所或出國念書,請自己籌錢。如果未來要創業,我也不會出錢幫助你們。」 我的3個子女真的從來都沒有跟我提過以上的需求。既然如此,他們以後要從事什麼工作,我哪有資格表達意見?
閱讀更多
2024年10月01日
郭美懿
夫妻帳戶共用是常見的事,但若銀行帳戶持有人過世,配偶未經全體繼承人同意便逕自領出存款,就是觸法! 新竹一位蕭姓男子身後留下進千萬遺產,其陸籍配偶陳女卻持蕭男生前交付的存摺、印章,私自到銀行取款,前後共計約887萬元,事後遭蕭男家屬提告。新竹地院依行使偽造私文書等罪,判處有期徒1年。陳女因為不想被入獄,將侵佔的遺產全數歸還,並另賠30萬,取得家人和解,最終獲緩刑3年。
閱讀更多
2024年10月01日
青春向錢看—施昇輝
很多投資專家都說「唯有違反人性,才可能在股市賺到錢。」因為違反人性太難,怪不得大多數的投資人都賠錢。難道順應人性,就一定賺不到錢嗎? 人性在股市中的表現,不外乎「恐懼」、「貪婪」,以及「僥倖」。
閱讀更多
2024年09月29日
胡肇芳 整理
投資ETF「該買市值型ETF還是高股息ETF」,一直以來都有著諸多討論,投資專家認為,年輕時可把主力放在市值型ETF,先將本金養大,待退休時再逐漸將資金轉到高股息ETF。 只是元大台灣50(0050)、富邦台50(006208),1張動輒6位數,而國泰台灣領袖50(00922)兩萬元就能入手,2023年3月上市以來報酬率贏過加權指數,波動率也小於大盤,可謂是低調的黑馬。 知名理財達人怪老子曾分析,市值型ETF會幫投資人選出台灣市值最高、最有競爭力的企業,包括 00922等3檔ETF,都是值得長期投資的標的。
閱讀更多
2024年09月28日
劉韋德 律師
上個月,小光來遺囑協會請求代擬遺囑服務,他的故事讓我覺得溫馨,但又有些令人心酸。 他說小時候父親因意外去世,母親也離家拋棄他們,所以小光從小與姐姐相依為命。 小光說自己不太會讀書,高職選了餐飲科,畢業後在一家餐廳當助理,後來做到主廚,工作多年下來也存了一筆錢,但由於性格內向,不善交際,所以至今未婚。 他來到協會的目的是尋求遺囑協助,他希望自己如果哪天遇到離世,能將財產做最好的安排。
閱讀更多
2024年09月27日
郭美懿、林暐鈞
台灣將在明(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然而活到老,也要活到好、活得有尊嚴與健康,這就需要預先做準備。《今周刊-幸福熟齡》於9月27日舉辦第八屆《幸福熟齡台日交流論壇》,特別邀請永豐銀行信託處資深協理林麗真、普華家事與高齡權益部門主持律師賴芳玉,以及北市聯合醫院前總院長黃勝堅,針對「理想熟年規劃」來做分享。
閱讀更多
2024年09月25日
李瑞瑾、林怡妏
央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上路,意在打擊炒房投資客,卻衝擊有實際換屋需求的民眾,對此房市專家教戰四種因應策略、兩種申貸管道,民眾可多評估比較。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