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不到266萬「不用考慮勞退自提」
政府鼓勵上班族將薪資的6%額外提撥到個人勞退帳戶,可以抵稅又能為退休做準備,看起來很棒對吧?但闕又上老師提醒,事情沒這麼簡單!
闕又上分析,除非你是高所得族群(年薪超過266萬、適用30%以上稅率),否則你自己拿錢去投資0050或SPY這類市值型ETF,可能比把錢交給政府管理還賺得多。他甚至直言:「稅率5%、12%、20%這些族群,大概不需要考慮勞退自提!」
勞退自提盲點 小資族恐錯失財富翻身機會
闕又上點出台灣勞退制度的一大問題:勞工無法自行選擇投資標的,這與美國等先進國家有明顯落差。「美國高達7~8成勞工參與自選提撥,台灣卻不到2成,關鍵在於政府管理績效與制度設計。」
儘管財政部允許勞退自提的金額抵稅,但這項美意在特定稅率區間下,反而可能讓小資族錯失更大的財富增長機會。
勞退自提 vs. 0050:退休金驚人的690萬差距
闕又上老師以具體數據比較了勞退自提與自行投資0050的差異。
假設一名年薪60萬元、適用5%稅率的小資族,在30歲至65歲的35年工作期間,若選擇勞退自提6%薪資,雖然可省下約5.2萬稅金,透過政府代操投資,退休後約可累積308萬元。
然而,若不參加勞退自提,而是將這筆錢投入0050,考量0050過去幾年(2005-2024)平均11.14%的年化報酬率,退休後資產可望達到1,000萬元。
相較於勞退帳戶的308萬元,兩者之間竟有高達690萬元的差距!若是夫妻兩人合計,就相差將近1400萬。
(圖表截取自《金臨天下》影片)
勞退自提不是人人都適合!所得稅率20%以下,不如存0050
闕又上也指出,勞退自提的好處是政府提供兩年期定存利率的保證報酬,也就是說就算遇到金融海嘯、股災,帳面報酬也不會變負數。
但這樣的「保守穩定」方式,只有在你繳的稅真的很多(例如稅率30%、40%)時才值得,因為這時候節稅金額才「夠看」。
以稅率20%的族群為例,若選擇自行投資0050,相較於勞退自提,資產有望多出415萬元。然而,隨著稅率提高,兩者的差距則會縮小。對於稅率30%的族群,自行投資0050僅會比勞退自提多出17.4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稅率40%的高所得族群,自行投資0050反而會比參加勞退自提少賺17.3萬元,這顯示勞退自提對高稅率族群反而更具優勢。
闕又上建議,年薪未達266萬元(通常對應20%以下稅率)的族群,應將勞退自提的錢轉為自行投資市值型ETF。
更何況現在ETF投資門檻低、操作簡單,對年輕人來說,把錢自己運用、長期定期定額投資,未來反而有機會滾出更大財富。
(圖表截取自《金臨天下》影片)
中產階級如何聰明節稅?善用海外所得免稅額750萬
闕又上也特別提到中產階級的節稅策略。他指出,台灣的免稅額和薪資所得扣除額在過去十年僅小幅增加,但海外所得的最低稅負制免稅額卻從670萬元大幅提高到750萬元,一年增加了80萬元。
這意味著中產階級可以考慮將部分股票投資轉向海外市場,藉由善用750萬元的海外所得免稅額,來降低稅負。他強調,這並非鼓勵違法,而是鼓勵納稅人懂得利用稅法所提供的合法節稅管道。
闕又上強調,只要你搞懂一點稅務與投資知識,就可能為自己每年多省幾萬塊、最終存下上千萬退休金。這些觀念不難,重點是要「開始做」。
聰明節稅讓你的錢生錢 少奮鬥30年
今年報稅季延長至6月底,闕又上老師建議小資族,雖然「生米已煮成熟飯」,但仍可提前為明年佈局。
最後,闕又上強調:「節稅不只是省小錢,是讓你有更多資金去投資、去滾大錢。」想退休金變多,小資族該懂的不是死存勞退,而是搞懂自己的稅率、風險承受度,然後選對投資工具。
所以,下次有人跟你說「自提勞退一定賺」,你就可以反問一句:「你年薪超過266萬了嗎?」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
本文不授權媒體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