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y&Hold複利威力很驚人!他推這策略持有績優好股票,獲利甚至大幅獲利,早日財富自由

Buy&Hold複利威力很驚人!他推這策略持有績優好股票,獲利甚至大幅獲利,早日財富自由

在投資領域中,到底要「由上而下(top-down)或「由下而上(bottom-up)」呢?在投資股票時,到底要則「擇時(market timing)」或「選股(stock picking)」呢?我們常聽到這些說法,到底有何差別呢?

 

這兩種投資策略有顯著差異,取決於投資人的喜好,主要是:「由上而下法重視擇時;而由下而上法重視選股。」無論選擇哪種方法,投資人要根據經驗,最好能靈活應用這兩種策略。但說的比唱的好聽,「靈活應用這兩種策略」,一般人根本做不到。

 

▎由上而下的投資策略
 

由上而下的投資策略是:「從總經開始分析,逐步縮小到特定的產業,最終選擇個別公司。」

 

這種方法強調的是「擇時」,即試圖通過分析總經(政策、利率、國際貿易、地緣政治)等因素來判斷市場整體趨勢,並根據這些趨勢選擇合適的產業或地區進行投資。學術圈公認的代表性人物為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

 

優點是由上而下,要能夠把握全球經濟和市場趨勢。但是,這種方法強調擇時,可能忽略了個別公司的機會。總經因素複雜且難以預測,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錯誤的市場判斷可能導致重大損失。所以適合「市場劇烈變化」時使用,可以根據景氣變化來調整投資組合。

 

▎由下而上的投資策略

 

由下而上的投資策略:「從個別公司的基本面開始分析,無論市場整體環境如何,尋找具備內在價值和有潛力的公司。」這種方法強調的是「擇股」,即專注於個別公司的經營模式、競爭力和財報等因素。學術圈公認的代表性人物為巴菲特。

 

優點是對公司的基本面進行詳細分析,有助於發現被市場低估的公司。很適合長期投資,不在乎短期市場波動,相信公司的價值最終會反應到股價。缺點是忽略總經風險,如果市場整體下跌,「覆巢之下無完卵」,該公司的股價也會受到影響。而個股分析,也需要大量的資料和專業知識。

 

▎理想的做法

 

我還不認識巴菲特和索羅斯之前,早就將這兩種策略結合使用。使用由上而下的方法來確定大方向,選擇具有潛力的行業,然後再使用由下而上的方法,在行業內尋找具有競爭優勢的公司。所以我出社會後找工作,就進入半導體業,股票投資就以半導體為主。從類股中選出有潛力的公司進行投資和成為其公司員工,這樣可以兼顧投資與職業發展。

 

我們散戶通常學藝不精,又想採取「一步登天,一夕致富」的策略,道聽塗說也不下苦功研究,最後變成「不上不下」的投資策略。一下子「由下而上」,一下子「由上而下」,一下子「擇股」,一下子「擇時」。太多花招同時使用,搞到最後通常是套牢或停損出場,而覺得人生很難。

 

 

每個人都想成為股神巴菲特,那就好好遵循他老人家的教誨。他不會害我們,曾多次公開鼓吹投資人應該放棄「擇時」策略,因為不知道市場價格何時會漲,何時會跌,應該要好好研究公司的財報和競爭力。而他的老師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也曾在著作中提到:「價值投資人能夠做的,就是算清楚公司內在價值,在有足夠安全邊際的前提下購入股票,然後耐心等待」。

 

▎股市長期趨勢向上

 

因為人類不斷產生新的「需求」,有些聰明人看到需求,創立新公司來解決這些「痛點」,所以也不斷的產出「供給」。不管是「供給刺激動需求」或「需求拉動供給」,能解決痛點的公司就不斷成長,股價也頻創新高,造成社會不斷的進步和財富不斷的增加。例如,蘋果、微軟、輝達、谷歌、台積電等等,反應到股價,就是趨勢向上,股市指數不斷創新高。

 

這個財富向上的「長期」趨勢,也不會受到「戰爭或地緣政治」的影響。至少,長期不會,但短期幾天或許會,主要是心理因素。

 

台灣股市最近2年來,也沒有因地緣政治、俄烏戰爭、中東以哈戰爭或中國股市崩盤而受到影響,反而持續創新高。

 

就算中美冷戰持續,全球供應鏈一定要選邊站,騎牆派或選錯邊的下場都會很淒慘。台灣因有半導體和高科技產業支撐,且選擇站在民主國家陣線,所以成為一個富裕的強國。

 

如果將來有一天,台積電驕傲不思長進,也一定被會淘汰的。因為所有曾經偉大的公司,最後都被掃入歷史的焚化爐裡。但總是不斷地有新創公司冒出來,立志成為獨領風騷數十年的龍頭企業,因為創辦一家成功的巨大公司,創辦人能獲的巨額財富、影響力和歷史留名的機會。30年前的台塑四寶,呼風喚雨不可一世,現在整個集團總市值,只是台積電一家公司的零頭而已。世代交易,不行的就下台一鞠躬,讓行的來。

 

▎Buy&Hold
 

在「投資網紅」當道的年代,他們過度簡化成:「擇時就等於技術分析,而忽略這是一整套由上而下的投資策略」。

 

很多人都自以為聰明,可以利用技術分析高買低賣,可以永遠打敗大盤。但一般人,只要錯過一年內幾天的起漲點或起跌點,投資績效就差很多,我們也永遠不知道這天何時會降臨。

 

擇時難,但選股更難。選股就是要分析財報,基本的財報一定要懂,否則就像巴菲特說的:「不懂財報,就不要投資股票。」

 

我們不是學者做研究的,但可以直接拿學者的結論來操作,就是:「投資股票長期而言,報酬率是擇股優於擇時」。

 

我們是要來股市賺錢的,不是來做功德的。好的選股邏輯,要自己看得懂的簡單方法、要有信心。如果可以長期持有績優的好股票,獲利甚至是大幅獲利,是可以期待的。

 

在強調一次,台灣選對人做對事,股市才能長期趨勢向上。最簡單的賺錢策略,就是「長期活在股市中」,買進好股票然後長期持有(Buy&Hold)。結論就是:「我們永遠不知道熊市何時會到,但是如果擔心熊市30% 的損失,而放棄牛市77% 的獲利,是愚昧的。

 

▲S&P 500價鉻在90年間的變化。(圖/吳家揚整理)

 

2011年1月18日我退休前時是擇股愛好者,以賺價差為目的,這有其歷史和心理的因素。我不會也不想和股票談戀愛,只要達到獲利目標,年化報酬率10%,就停利出場。以前是上班族,每月會有薪資入帳,採「停利不停損」策略。每當套牢就往下買,不斷降低成本,等到反彈後賣出,平均每年獲利10% 不是問題。套牢時很難過,但該斷不斷時,有時反而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退休之後,失去本業收入還要大量投資。當現金不夠時,就是要賣股票,不管股票是賺是賠。雖然知道Buy&Hold複利威力很驚人,但就是做不到。2021年9月19日對我是個新的里程碑,之後陸續拿回自己的財產。吃大虧受屈辱要放下很難,但人生總是要往前走,被侵占的巨款也認賠了,和過去的人事物劃清界線。現在我可以開始實踐Buy&Hold策略,也希望你可以選到好股票,然後利用這個策略,早日財富自由。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本文摘自《股市大崩壞,照樣穩穩賺:用對策略、選對標的、逢低買進,迎接財富再分配》鏡好讀出版,吳家揚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