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受落髮、百針刺,只為「子女回家有媽叫」…罹癌媽辦「生前告別式」不留憾:用喜歡方式說再見

忍受落髮、百針刺,只為「子女回家有媽叫」…罹癌媽辦「生前告別式」不留憾:用喜歡方式說再見

▲李明瑛舉辦生前告別式,盼啟發參與者面對「死亡」看的不是「死」,而 是「生」。

與其想著死亡,倒不如好好活在當下!彰化罹癌媽李明瑛忍受化療落髮、百針戳身的痛苦,只為讓子女回家有一聲「媽」可以叫。奇蹟抗癌25年後,她在今年農曆年前發現肝已腫大到如懷雙胞胎,決定接受安寧緩和療護,並舉辦生前告別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說再見。她說,死亡並非一件可怕的事,它其實是一個歡樂場面,「你和我必須是活在當下,活得精采。」

 

李明瑛在2000年發現罹患乳癌,從開刀、切除乳房到化療落髮,挨了上百根針,甚至手臂戳到無處可下針,身體「每個地方都沒有放過」!25年來歷經反覆化療,進出醫院無數次,受盡各種藥物副作用折磨與病痛都沒放棄,為了就是子女25年來回家都有一聲「媽」可以叫,甚至熬到兒女成家、孫子出生,「連醫生都說是奇蹟!」

 

但今年農曆年前,醫師發現她的肝已經腫大到有如懷雙胞胎,評估只剩下2~3週時間,她驚覺生命倒數計時,於是積極聯絡親友與教會,希望能透過生前告別式再創生命的價值。

 

生前告別式完成「5道」,讓愛沒有遺憾

 

李明瑛說,「最後圓夢,就是能夠在我活著的時候,講最後的話,也希望你們能夠聽我最後的講話」,盼能完成人生5道——道愛、道謝、道歉、道別及道路,「第5『道』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面對死亡,與其當生命鬥士,倒不如好好活在當下!」李明瑛坦言,自己得知生命進入倒數,從未流下一滴眼淚,因為看到的還是一個美好的未來;而舉辦生前告別式,是她面對死亡的態度,也是用自己的方式說再見,「讓愛沒有遺憾。」

 

她笑說,站在死亡之前,看的不是「死」,而是「生」,直言「為什麼要生前告別?因為我才看得見,因為我才聽得著,因為你的祝福!我才感受得到。」事實上,她這幾年透過自己的生命經歷,積極推廣並參與生前告別理念,而今這場生前告別式,是她的第3場,也是與家人團圓的人生最後一場。

 

▲李明瑛(左3)第三場,也是與家人團圓的人生最後一場「生前告別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說再見,讓愛沒有遺憾。

 

積極抗癌,為家人爭取珍貴陪伴時間

 

彰化基督教醫院副院長張東浩表示,李明瑛為了所愛的人抗癌25年,才能看到子女成家、孫子出生,「在抗癌的過程中有許許多多的愛,所以才爭取到25年的時間。」張東浩感觸地說,自己的父親也是這樣,奮力抗癌爭取到6年時間,「為我們爭取到珍貴的陪伴,讓愛能永恆流傳」,鼓勵癌友別輕言放棄。

 

張東浩也指出,李明瑛在生命最後一段時間接受安寧團隊的照顧,「疼痛不要忍,可以做美好的事情,她燃燒自己到生命最後一刻,為自己與家人留下永恆的回憶,生命更加圓滿。」

 

中華圓了生命關愛協會理事長尹亞蘭則說,近來許多名人猝死,有些案例更是很年輕就驟然離開,什麼都來不及交代,這對個人、家屬來說都是遺憾,正彰顯「生前告別」的重要性。

 

而李明瑛的3個子女也在生前告別式上淚眼送別母親。大女兒吳宛林表示,「我想要您留下來,但我希望您更能好走,因為我不想要您再受身體上的痛苦與折磨,讓我們眼淚可以滋養我們生命的森林、充滿愛的森林,然後我想要用我充滿愛與不捨的眼淚,跟您道別!」

 

▲彰基安寧緩和療護團隊提供身心靈整體性的照護,守護癌友家庭到生命最後一刻。

 

延伸閱讀:

70歲癌末法師白天講經,晚上睡棺材!他「與身體和解」在家尊嚴離世…4照護模式讓末期病人安寧善終

 

兒子吳承蒲則說,媽媽總是在孩子背後默默付出,用一生的愛與力量,讓3個小孩能無憂無慮地長大。儘管這段期間,母親與病痛的抗爭從未間斷,但她總是不以此為意,並對孩子說:「希望不要造成你們的負擔,成為你們的累贅。」

 

如今,3個孩子都長大了,孩子的成就也是因媽媽而實現,媽媽的陪伴不是累贅,而是孩子的喜樂,「雖然這是自私的願望,希望這份喜樂能有無限期拉長的一天,謝謝您當了我們的媽媽,也感謝您,您的愛一直與孩子陪伴。」吳承蒲說。

 

「如何讓生命的最後一刻充滿意義?就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說再見!」李明瑛說。面對無常人生,能活著是幸福的,死之前好好道別,是每個人都期待能實現的願望,生前告別式,或許就是一個讓人生不留遺憾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