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跟我一樣都是心理工作者,好不容易終於拿到了博士學位,卻面對未來何去何從,感到很徬徨。她想去大學教書,想說這樣比較安定有保障,但卻又想跟我一樣,做一個自由工作者,她也想要自由。
你看,人很貪心耶。
生活本來就兩難,當下,我只是問B一句話:「哪一種角色,比較可以讓你過你真正想過的生活?」
B茫然地看著我,不解。於是,我只好說故事給她聽。
以我為例。我說:今天早上醒來,我先喝一杯酵素,接著打開冰箱、把一碗煮好的有機黃豆拿出來解凍,然後去打坐。
打坐十五分鐘後(有時後更久,看情況),穿上球鞋去公園散步。我在一排綠蔭榕樹下做脈動練氣功,練了十五分鐘、再走到一叢桂花樹旁,深呼吸、吸收桂花香氣與能量(這是我的早餐之一)。然後,這才心滿意足地回家。
回到家,我把黃豆丟進果汁機裡,加上半顆蒸好的地瓜,加點熱水,一起打碎,馬上一大杯營養豐富、香甜可口的地瓜豆漿就完成了(我發明的,哈)。
接著,安然地坐在客廳沙發上,我一邊享受著美味養身豆漿,一邊望著陽台上的風景,發呆。突然,一隻白頭翁飛到陽台的蝴蝶蘭上,驚喜。(有一次更幸運,看見一隻五色鳥光臨,叫我開心一整天。)
喝完豆漿,刷牙、洗臉,順便從冰箱裡拿出一塊面膜來敷臉。然後,我才打開筆電,開始書寫(不要懷疑,此刻我是敷著面膜的)。
兩個小時後,書寫完畢,起身,我開始整理家裡。
當我趴在地上拖地時,腦海裡想著中午該去超市買些新鮮的蔬果。對,今天我要煮五穀飯,晚上有朋友要過來吃飯,我想煮一鍋好吃的養生粥請他們吃。想畢,繼續拖地,突然,我聽見自己在唱歌。
這,就是我一天的生活。
我跟B說,這樣的生活沒有好壞,也不見得適合每個人,但是,它適合「現在的我」,這就是我目前想過的生活。
年過半百,我想讓自己過得從容一點、簡單一點。我不想再趕路了。我說。
很多朋友都問我:「志建,你好不容易拿到博士學位,為什麼不去學校教書當教授?」
你想想看,如果今天我去學校任教,我還可以擁有如此悠閒的早上、享受優雅的早餐嗎?絕不可能。
如果到學校教書,我知道我的時間將永遠不夠用,而且我得去做很多我「應該」去做、而不是我「想」做的事。
到了這個年紀,我選擇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我不想再勉強自己。至於教授的光環,唉,讓它去吧,一點都不吸引我。
況且,我不是一個需要經濟穩定的人,我也不需要退休金,錢夠用就好,反正我一個人也吃不了多少。我跟B說:「年過五十,我只想隨心所欲、做自己。」
聽了我的故事,B雖理解認同,卻依舊充滿了疑惑。
「這樣的生活雖愜意,但會不會太過消極?而且,人真的可以這樣隨心所欲地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嗎?這樣會不會太自私了?」她感到不安地問。
唉呦,或許別人(主流價值)會認為這樣是消極,那我也沒辦法啊,我尊重每個人的生活價值與看法。我說過,這沒有對錯,這只是一種「選擇」,每個人要的本來就不一樣,不是嗎?
但現在這樣,就是我想要的生活。「這是我的選擇,我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沒有什麼自私、不自私的問題。
而且,在他人看來可能消極,但對我而言,卻是積極。我很「積極」在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積極」想把自己的健康快樂找回來,你看不出來嗎?
接著,我跟B坦承:以前我也經常把自己弄得很忙、很累,也很不快樂。
這些年,我經常深刻反思,問自己到底想要過怎樣的人生,我才會快樂?我發現:我要的其實不多,我只要過簡單的生活,就會快樂了。
過去,我把自己與生活都弄得太複雜了,簡直作繭自縛。現在,我唯一要的是:簡單、安靜,好好過生活。
人一旦搞清楚自己要什麼,就不再隨著世間價值來回擺盪、隨波逐流,於是,人就安定了。
你,其實是可以自己去「定位」自己的人生的。
定位人生,就像買車票一樣。你要先知道自己要去哪裡,才能買車票。如果你要去花蓮,你絕對不會買高鐵票搭去台中的,不是嗎?
但現在人最大的問題是:連自己要什麼?要去哪裡都不知道?
最後,我跟朋友說:「你得先幫助自己弄清楚自己要什麼?如此,你才有辦法做選擇、做決定。」
B自己也是學心理諮商的,她清楚我在說什麼。如果她想幫自己,首要之務是:她要對自己誠實,不要騙自己。這件事,最難。
要弄清楚自己的人生定位,當然不是一蹴可幾。這十年來,透過書寫,我從不間斷跟自己對話,覺知自己、探索自己,於是,如今才能一點一滴地、確認出自己想要活出的樣貌。
自我探索是一輩子的事。這件事,永不嫌晚。而且,這是你的功課。請你為你的人生負責,負起百分之百的責任。
請忠於自己,勇敢走自己的路,千萬不要出賣自己的靈魂,否則,快樂將永遠不屬於你。
本文摘自「敘事部落格」,
詳情請參考:http://blog.xuite.net/joe.chou/twblog
本文摘自「把自己愛回來」(方智出版)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