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牙科部主任 黃瓊芳】寒冬的早上,周伯伯滿臉憂愁敘述今天早上刷牙時的痛苦,「醫生我早上用冷水刷牙,幾乎所有的牙齒都是酸的,酸到我連吃飯都很痛苦,是不是蛀牙了?」,於是牙醫師幫周伯伯詳細的檢查後,告訴周伯伯 : 「伯伯 : 您不是蛀牙是敏感性牙齒啦。」「啥,牙齒會過敏!」周伯伯大驚,「不!不!敏感性牙齒正式的醫學名稱是 - 牙本質知覺敏感症,由醫師慢慢跟您解釋吧!」
一顆健康的牙齒,可分為牙冠及牙根。露出牙齦的是牙冠,由外而內,由牙釉質(俗稱琺瑯質)、牙本質(俗稱象牙質)、牙髓腔所構成。而藏在牙齦內的牙根,外層並沒有牙釉質,只有牙骨質、牙本質及牙髓腔。
牙釉質,位於牙冠的最外層是相當堅硬、耐磨的材質,本身沒有知覺,當然也不會疼痛。牙本質含有僅在顯微鏡下可見的數千個微小孔道,這些孔道含有液體,當牙本質與外界接觸時 ( 例如在吃冷或熱的食物後 ) ,這些微小孔道的液體就會移動,讓存在牙本質的細胞突觸伸長或壓縮,這拉扯的信息傳到牙髓腔內的神經叢,且刺激牙齒中的神經,而造成疼痛與敏感。
理應被牙釉質保護,或者是藏在牙齦內的牙本質,為什麼會接觸到外界的刺激,其主要原因大多不外下列幾點:
1.不當的口腔衛生習慣,如使用不當的牙刷,刷牙方法不正確或過度用力,使牙齒琺瑯質磨耗、牙齦萎縮、牙本質裸露。
2.常吃酸性食物,導致牙齒表面腐蝕,牙本質暴露。
3.牙周病造成牙齦萎縮所造成的牙根裸露。
4.不正常的咬合、夜間磨牙或咀嚼檳榔等,使牙齒琺瑯質嚴重磨耗
5. 牙齒有裂縫 (crack tooth syndrome)牙齒敏感極為常見,根據台大醫院 1996 年的報告,國內 18 歲以上的成年人,32%有牙齒敏感的情形,其疼痛與敏感原則是當刺激去除時是可恢復的。且牙齒敏感的程度會隨時間而有所變動。
要改善牙齒敏感,首先要找出成因:
首先一定要先看牙醫師,作仔細牙齒的臨床檢查,排除其它牙科的疾病是確診敏感性牙齒的第一步。如是屬不正確刷牙造成的刷耗,則首重改善刷牙狀況 ( 包含 : 正確的選用軟毛小頭牙刷,學習正確小範圍輕巧之刷牙方法 )。
在敏感性牙齒的治療上,如破壞情況尚屬可逆,醫師常會建議使用抗敏感牙膏,利用抗敏感牙膏封閉牙本質小管、減少牙齒敏感。此外則會視敏感的程度及位置,給予雷射、黏著劑、塗抹藥劑,甚至於是牙周手術等等方式來封閉或覆蓋牙本質小管,能較快速改善敏感不適。
「哦!我明白了!」周伯伯點點頭,經再確定周伯伯只須改善刷牙方式加上使用抗敏感牙膏即可改善。伯伯帶著抗敏感牙膏滿意離開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