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十、五十歲的搶救老後大作戰

三十、四十、五十歲的搶救老後大作戰

想要享受愜意的退休生活,不管幾歲,退休金的準備都得從現在開始。

這是一個愈來愈老的世界,你有可能活超過九十歲,如果以目前退休年齡六十歲計算,退休後的日子可是「落落長」。這「落落長」的生活開銷,你準備好了嗎?如果漠不關心,那恐怕要淪為「老後難民」了。

退休,某種程度是一種愜意的生活形態,像是前往具田園風光的小鎮退休,便是人生一大享受,《今周刊》八五九期介紹全台十二個幸福退休小鎮,就是希望讀者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桃花源。

但,生活要過得愜意,得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否則退休反將成為沉重的負擔。所以,退休金的規畫與安排,沒理由擺在最後,事實上,不論你幾歲,退休金的準備都得從現在開始。

那麼,一般民眾對於儲存退休金的態度為何呢?根據《今周刊》網路調查發現,有近五成的受訪者表示,退休金要準備一千萬至三千萬元才夠;其次,有兩成的人認為退休金應該要準備五百萬至一千萬元。

不過,當問及儲存退休金的進度時,根本還沒開始規畫的比重有近一三%;表示才剛開始儲存的人則有約二五%;另有兩成的受訪者表示儲存進度僅達二○%。


退休金最少要上千萬元


也就是說,大家普遍認為退休金至少要準備上千萬元,但儲存進度卻相對落後。經交叉比對發現,年齡在三十一歲到四十歲的受訪者,有高達四成的人表示才剛開始儲存退休金;即使四十一歲到五十歲的受訪者,退休金的儲存進度也是慢了好幾拍,未規畫及剛開始儲存的人,加總起來就占了近二七%。

已經完成退休金儲存計畫的定期定額教母蕭碧燕表示,步入五十歲大關,退休金其實就應該要準備妥當了,這樣到了六十歲的退休年齡,才能好整以暇面對沒有工作收入來源的生活。

只是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家對退休金該準備約千萬元的想法算務實,但行動卻相當遲緩。要提醒的是,不論你願不願意,退休都是未來一定要面對的過程,既然無法「拒絕」,那麼就從現在起開始做規畫吧!

 

退休金

▲點圖放大

 

理財


三十世代累積期
開始領薪就應規畫退休金


三十歲的年紀,可能已不是「一個人飽、全家飽」的狀態,也許有子女的教養費用產生、也許已有房貸負擔,但退休金還是要開始做安排。

當然很多人會大喊:「生吃都不夠,擱有通曝乾?(台語)」富邦人壽執行副總經理董采苓卻強調,這是discipline(紀律)的問題,「早年我們的薪水也很低,怎麼做?就是靠discipline,當時在美國工作,我和先生一拿到薪水,不論總額多少,一定提撥固定的比率進到退休帳戶,從沒例外。」


每月提撥三千元買基金


蕭碧燕則強調,退休金的準備,應該從領到第一份薪水就開始啟動,「起碼每個月要拿三千元出來定期定額買基金。」當然到了三十歲,每個月提撥的動作不僅不能停,還應該視收入狀況加碼投資金額。

一個簡單的算法是,先預想退休後希望每個月有多少資金運用,例如三萬元,那麼把基本的定期定額三千元,以及勞保及勞退可領的年金加總起來,就可以算出大概的缺口。

舉例來說,勞保加勞退可有約兩萬元的年金收入,表示缺口約一萬元,扣除掉基本的三千元定期定額基金,還要追加七千元。「反正就是想辦法擠出錢來做投資。」蕭碧燕認為,現階段的環境,也只有利用投資,才能達成儲存千萬元退休金的目標。

而三十世代這個階段,因為處於「累積期」,因此選擇的標的可以股票型基金為主,北美加上三大新興市場--亞洲、拉美、東歐等可作為核心配置。如果還有多餘的資金,才考慮納入其他區域或產業。

如果打算用保險存退休金,那麼三十世代應該選擇投資型保單,磊山保經首席顧問李佳蓉提到,此世代的族群距離退休時間還早,對於市場短期波動風險的承受度較高,因此最好以積極型產品為主。而就算是買投資型保單,連結的產品也應以股票型基金為首選。

 

理財


四十世代巔峰期
基金養基金 養大退休帳戶


古人說:「四十不惑」,不過現在的環境,四十歲徬徨無措的人不少,特別是面對金錢安排,雖然收入增多,但相關開銷也跟著直線上升,此時最重要的是「控制支出」。

蕭碧燕以自己為例說明,在四十歲左右的年紀時,雖然收入處在高峰,但房貸支出、孩子教養費,還是讓人喘不過氣來,她的作法是大大降低欲望。節流之外,當然就是開源,不妨趁著四十歲左右體力與腦力都處在高峰時,多找一些兼差的機會吧!

在資金的安排上,李佳蓉建議,月入三萬元以下的人,可強迫自己存二○%;月入三萬至六萬元間,可提高儲存金額至三○%;如果月收入大於七萬元,那真的要好好利用,扣掉生活基本開銷後,剩餘的部分全數存起來。

這樣一來,也許賺的錢只多一萬元,但存下來的錢則可能多上數倍,「重點是,對生活品質的要求程度,不能跟著收入增加同比率拉高。」

賺三萬元↓存二○%↓六千元

 

賺四萬元↓存三○%↓一萬二千元
 

結果:多賺一萬元,但可存下來的錢多一倍

至於這個階段的理財方式,蕭碧燕指出,定期定額還是最佳策略,可以「基金養基金」的方式來養大退休金;另外,見到不錯的債券基金投入時間點,也可考慮將一筆資金轉進月配息的債券產品。

「如果從一開始工作就有紀律地做定期定額投資,來到四十歲之後的年齡,手上的基金檔數應該會增多不少。除了核心的北美、三大新興市場股票之外,衛星部分可以納入東協、生技、農產、印度、中國、台股。」蕭碧燕根據目前的市況做出相關建議,但她也不忘提醒,這是針對現階段環境提出的組合,如果市場有大變動,投資人得視狀況自行調整。


買高收益債要留意利差


當然以退休規畫來講,月配息的債券基金是不錯的選擇,這也是這幾年債券基金大賣特賣的原因。只是講到「高」配息,最符合條件的是高收益債,六%至七%配息率算是合理常見的水準。

不過,要注意的是,高收益債價格的起伏大,遇金融大事大跌三成不足為奇,因此,買高收益債基金的進場時間點得特別拿捏。

以過去歷史經驗來看,美國高收益債與美國十年期公債的利差,最高可拉大到超過二○%,十年平均值則約六%,現階段利差已縮小至五%以下,此代表高收益債價格偏高,若買進,賺取資本利得的空間相當有限。

因此,在退休金的安排上,如果期待高收益債未來可以給你源源不絕的高配息,且本金不能有所損傷,那麼就要留意「利差」的變化,當利差持續擴大,才是買進時機點。

保險商品部分,此階段可考慮把「年金型」產品納入。金管會副主委王儷玲曾表示,保險商品中具「保證」形態的投資型商品,最適合作為退休規畫,其中,附保證型的變額年金險就是很好的選項。


附保證變額年金險可存老本


她分析,這樣的商品提供保戶最低收益率的保證,並且因為有自選投資標的的機制,還有機會享受額外的報酬。

國泰人壽投資型商品部經理李文瑞解釋,一般的變額年金是由保戶自行承擔投資風險,而附保證機制的變額年金則是在特定條件下,客戶投資若有損失時,由保險公司提供最低保證,但保戶須另外支付一筆額外的保證費用,等於是替投資買一個下檔保護的保險。

目前類似商品有限,以國泰旗下的兩張商品最知名,分別是飛翔人生變額年金保險(甲型)、飛帆人生變額年金保險(甲型)。

 

理財


五十世代收網期
備好年金支付基本開銷


如果按部就班做好理財安排,進入五十歲大關,應該要開始收網了。

既然邁入「收網期」,定期定額有獲利就該贖回,轉入相對保守、安全的產品,如全球債券型基金或年金險。

若想要繼續享受投資的樂趣,最好是拿閒置資金來做,否則哪一天萬一要用錢,偏偏市場處於谷底,投資的錢縮水,豈不冤枉。


用年金險規避長壽風險


要提醒的是,如果要買年金險,五十歲幾乎是人生中最後可買入的階段了,因為一般年金險需有至少十年的累積期,而多數人的退休年齡在六十歲,大家總不希望退休了,還在拚命繳付保險金吧!所以,如果要買年金險,最遲五十歲一定要買。

至於為什麼退休一定要納入年金產品?因為「活多久」是退休規畫中最難以確認的因子,也就是所謂的「長壽風險」,而「年金險」是規避長壽風險的最好工具,因為年金化後,就可以活到老、領到老。

也因此,退休之後,愈是核心的花費,包括食衣住行等基本開銷,愈是應該年金化,這樣至少可以維持生活基本開銷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