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這條路很漫長、辛酸,照顧中風母親這八年我不知道哭過多少次,但我相信我媽總有一天會好起來。」現年57歲、單身的楊貴媚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她現在就是抱持報恩,但也不諱言長照很辛苦也漫長。透過楊貴媚的案例,凸顯出面對少子化、高齡化及不婚主義意識抬頭下,未來「不用養小孩,但要養父母」的中年族群人數恐怕要大增。
楊貴媚相當感嘆的說:「現在長照沒做好,未來的我們將會更可憐。」據調查顯示,現在20~40歲適婚年齡者人口有702萬人,其中有62.7%未婚,人數達440萬人;台灣目前65歲以上人口中高達81%有兩種以上慢性病;70歲以上人口每月每人醫療費平均要1萬元;台灣人口65歲以上到死亡前有7年是需要別人照顧。
根據壽險業者預估,罹患中重度失能者10年的照護費用估計要500萬元;台灣同時面對高齡化和少子化衝擊,許多單身無子女的中年族群,除了要照顧年紀漸長的雙親,也得為自己隻身孤老做準備,如何強化長照及空巢議題,大家逐漸重視長期照護等議題,不僅政府政策開始推動長期照護法立法,各大保險公司也不斷推出長期照護商品,然而這些商品真的有保障嗎?面臨空巢期,如何在不麻煩他人下,達到老有所終的理想境界。
目前與長期照護有直接關係的保險商品有三種:長期看護險、殘廢險(含殘扶險)、特定傷病險(分次給付型),對於在長期看護狀態上有關於失能狀況及認知損害等級的界定,各有不同,導致保險公司與保戶對於認定的定義有所偏差,因而出現糾紛。
要點1:認定標準越寬越好!
長期看護險的保費與殘廢險(含殘扶險)、特定傷病險(分次給付型)相較算是「高貴」級商品。因此,消費者在選擇長期看護險時,應特別注意符合長期看護狀態的「認定標準」在各家保險公司的定義上有些許差異。長期看護險理賠條件為日常生活能力無法自理;至於殘廢險與殘扶險涵蓋範圍較廣,所以理賠條件是因疾病或意外造成殘廢等級表中1至11級任一殘廢項目即可理賠;特定傷病險保障特定疾病,範圍較為狹隘,理賠條件以條款中所條列的疾病,並符合其狀態描述、發病時間、檢驗方式才可獲得理賠。
但需特別注意的是,老化常患的失智症,只有長看險是有理賠的,殘扶險與特定傷病是不理賠的。另外,上述三種險種,對不同疾病有不同認定標準,且理賠與否也不同,購買時要注意保單條款,了解理賠的標準與條件。
以保費而言,殘廢險保障範圍較廣,保費卻比長期照護險便宜,消費者投保時除考量保費預算外,更要瞭解保單條款針對長期看護的定義。
要點2:免責期間越短越好!
所謂「免責期間」是指被保險人經診斷確定為長期看護狀態之日起算,持續達N日的期間。目前市場上長期看護險的免責期,分為三十、六十日、九十日等三種。通常免責期越短對消費者越有利,可縮短保戶申領保險金的時間。值得一提的是,投保不妨選擇一旦確定診斷出特定傷病不用每年複檢,將來就不用再繳交續期保費,保單有效且理賠給付不中斷,而且等待期間最好只有三十天。
要點3:留意累計給付年限!
通常長期看護險,會設有「累計給付年限」限制,並每家保險公司長期看護保險金的給付年限也有所不同。例如每月或每半年給付一次。所以,消費者在選擇長期看護險時,不妨試算哪種累計給付年限,搭配按月、半年等定額給付方式,或是給付是否有次數限制,有無身故給付等比較詳細保險內容,都須列入評估的項目,不要單以保費高低作為判斷投保與否的唯一考量。
要點4:豁免功能很重要
由於國內重大疾病患者的存活率逐年增加,顯示患者需要長期照護的時間有延長的可能,考量到一旦罹患特定傷病後,照護的期間可能會長達數年,甚至終身都需要照護,建議消費者投保時應該注意是否有豁免保費。所謂「豁免」,乃指被保險人若符合「需要長期看護狀態」時,可免繳保險費,而繼續享有長期看護險的保障,但若於下一保單年度周年度起,未達需長期看護狀態時,則恢復收取保險費。現售長期看護險大多內含豁免保險費的功能,且豁免定義差異性不大。
要點5:檢視保障需求
長期看護險就是希望透過保險的機制,分擔不可預知的看護費用,降低家人的負擔。民眾在選擇長期看護險時,最好先檢視自身的保單內容,特別是健康醫療險部分,基本的住院、手術醫療保障是否已經投保,而重大疾病或癌症險的額度是否足夠,最後才是補足長期看護保險,建構完整的醫療保障。
要點6:考量長期經濟能力
隨著年紀越大,身體越容易出現狀況,除了醫療保險,及早規劃購買長期看護險,避免未來造成自己與小孩的沉重負擔。但由於長期看護險保費昂貴,建議可以改用殘廢險或殘扶險來保障一旦殘廢失能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