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觀點:胃、小腸、大腸等失常,需要調理脾胃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飲食作息不正常,常容易犯消化系統毛病,包括胃食道逆流、消化性潰瘍(例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都屬於消化系統的疾病。
吳建東中醫師表示,就中醫的觀點來看屬於脾胃的範圍,包括胃、小腸、大腸等的失常,都需要以調理脾胃的方式著手。
而且中醫對於脾胃的重視程度,甚至還將其視為後天之本,或稱為「中土」,意思就是先天不良、體質不佳,都可以透過調理脾胃改善。
甚至某些與脾胃沒有直接相關的疾病,如頻尿、睡眠不佳等,也會考慮使用一些腸胃藥,以促進藥力的吸收。
正因為脾胃如此重要,會影響消化吸收的問題也相當多,諸如飲食不潔、食寒飲冷、情緒問題、生活失常,都有可能會引發腸胃不適。
不管是發炎或是受寒,只要阻礙到腸胃的消化功能,就有可能會引發胃痛、胃脹氣等的問題。
這種腸胃不適在中醫稱作「心下痞」,也就是在心窩之處有不適的現象,從感覺不適到膨脹感,甚至疼痛,都代表胃部出了問題,因此不管是新病或舊病,中醫都會竭盡所能加以改善。
喝小米粥止胃痛、胃脹?中醫:喝熱稀粥易於消化吸收
碰到腸胃不好、脾胃出問題的時候,傳統建議喝小米粥可以止胃痛、胃脹,真的有效嗎?
吳建東中醫師表示,比起小米,中醫更傾向於使用大米,其藥名又稱為粳米,有許多腸胃的問題,都會要求與米同煮,不管是胃有熱或是胃有寒,都有機會用到。
甚至被稱為「群方之祖」的桂枝湯,雖然也不是治療腸胃疾病,也要求服藥後要飲用熱稀粥以護胃生津,熱稀粥有糊化的澱粉,不僅易於消化吸收、減少腸胃負擔,同時也能補充能量,讓腸胃系統易於修復。
當然,古書中也交代,熱稀粥的喝法是要用啜的,而非用灌的,以免還沒恢復的胃,又被大量水分撐脹而受傷了。
四君子湯方劑,治脾胃氣虛、消化不良
另外,傳說中,中醫有「養胃三君子」茯苓、蓮子、芡實這三味,真實性如何?
吳建東中醫師表示,中醫並沒有養胃三君子的說法,但是有一個名為四君子湯的方劑,由人參、白朮、茯苓、甘草所組成,專治脾胃氣虛、消化不良,也是許多脾胃用方的基本組成。
至於茯苓、蓮子、芡實,再加上薯蕷,也就是俗稱的山藥,就成為四神湯了,雖然不是正規的中醫處方,對於腸胃虛弱、容易腹瀉者也相當有幫助。
日常健脾養胃:細嚼慢嚥、飲食定時定量
日常生活中又該如何健脾養胃呢?脾胃為後天之本,要活得好活得久,就要把胃部顧好,要顧好胃部,就要專注於飲食行為,注意細嚼慢嚥,飲食定時定量,並保持大便暢通,這一些都是基本要件。
另外,中醫更強調飲食的內容,如避免寒涼飲食、少吃黏膩難消化,或是不新鮮的食物,如果是胃部已經出問題者,像咖啡、茶、菸酒等,也都要避免。
而某些人食用加糖的甜點,導致胃酸分泌會更多,因此也建議避免。此外,為了減輕腸胃負擔,別吃太多、吃太快,也要避免飯後立即躺下休息,如果可以的話,維持適當運動對於消化也很有幫助。
延伸閱讀
(本文獲「華人健康網」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