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新知】專家帶你破解益生菌常見迷思,一次挑對益生菌

【育兒新知】專家帶你破解益生菌常見迷思,一次挑對益生菌

益生菌幾乎已成為台灣家庭必備的保健產品,但坊間一些似是而非、暗藏玄機的益生菌訊息,往往弄得民眾滿頭霧水、不知從何下手,不想誤入消費陷阱,快跟著營養保健專家一起來破解益生菌迷思吧!

快速入門:益生菌相關疑問一次搞懂

 

重點一:乳酸菌不等於益生菌!

乳酸菌跟益生菌都可代謝醣類產生大量乳酸,但不代表所有乳酸菌都可通過胃酸膽鹼,也不一定是對人體有益處的益生菌,所以挑選時要仔細留意產品內所含菌種名稱,避免把無效菌也一併吃下肚。 

 


重點二:菌種≠菌株,菌株不同功能就不同!

順誠耳鼻喉科診所院長陳佑誠指出,每一個菌種就像一個大家庭,雖然來自相同血緣,但專長(菌株)卻可能截然不同,要進一步了解產品功效,就要藉由菌株著手。「一般在正式菌種名稱後所標示的英文縮寫或數字縮寫就是菌株名稱,例如LP33、BRAP-01、BR022、LGG都是對健康有明確功效的知名菌株,菌株名稱或是菌株專利字號就如同益生菌的身分證字號,認明菌株才能避免魚目混珠。」

 

重點三:菌株1+1,功能可不一定大於1!

益生菌可以相輔相成,但也可能互相競爭,添加多種益生菌不代表可以囊括所有菌株的功效,最好要具備臨床實證,才能確保安全性及功效性。

 

選購指南:益生菌常見迷思一次公開


菌數越多效果越好?吃得對比吃得多更重要!

陳佑誠醫師強調,部分益生菌產品標榜數百億甚至上千億的菌數,但要注意的是可能在產品中添加量體積小、容易保存的菌種,而這些菌種往往還未到達腸道就已被胃酸消滅。每個菌種在腸道裡中的定殖數量有其上限,超過合理範圍也只是浪費,因此挑選能通過胃酸膽鹼、高存活率的優質菌株比吃下一堆菌來得有用!因此建議20~100億的菌數是較適合的活性定殖範圍。

 

菌種越多功效越強大? 需視菌種組合而定

另外,益生菌進入體內後要通過各種環境才能抵達腸道,每個菌種喜好生長的環境不同,不同菌種搭配得當可提升益菌存活率,有效調整體質,專家建議:以腸道生存範圍不同的3~5種菌株組合為最佳組合。

 

好的益生菌不需要冷藏?新一代益生菌不需要冷藏?

陳佑誠醫師指出,益生菌天生就怕高溫,不少市售益生菌產品標榜可存放室溫、毋需冷藏,但要注意的是,這是指25~28℃的陰涼通風處的保存方式,如果以台灣夏季動輒突破35℃的高溫來看,活菌還能存活多少是個大問號,建議還是選擇從倉儲到運輸全程冷藏,或是盡量挑選新鮮剛出廠的益生菌。專家建議:全程冷藏有助延長益菌活性,離開冷藏環境要盡快食用完畢。

 

長期吃同一種益生菌會有依賴性?至少補充3-6個月

常有民眾擔心益生菌長期吃會不會有依賴性,陳佑誠醫師提醒,益生菌有調整體質及幫助消化道機,大概要吃3~6個月能有明顯感受,頻繁更換反而不易看出產品功效。「補充益生菌並非取代體內原有菌叢,而是漸進式的幫助調整菌叢生態,目前也並無醫學研究證明食用益生菌會產生依賴性。建議補充益生菌的同時也要搭配飲食、作息及環境的改善,才能雙管齊下的達到保健功效。」

 

益生菌有病治病、無病強身?

益生菌絕對無法取代正規醫療,而是擔任體質調整角色;益生菌更非萬能,每種菌株都有其特定的保健功效,購買時須審選菌株菌種,避免買到功效不實的產品,尤其是部分無視自家菌株特性,把所有益生菌的保健效益都說成自家產品的功能,選購時一定要小心。

 

有小綠人標章的產品比較可靠嗎?

「健康食品」不同於一般保健食品,必須經由衛福部審核通過後,才可宣稱「健康食品」,也就是俗稱的「小綠人標章」。要取得小綠人標章,不論在功效、品質都經過重大把關,且必需先過人體或動物實證明功效,所有的生產過程也都受到嚴格管制,會比一般產品更可靠、更有保障。

 

市面上益生菌百百款,挑選前先了解菌種特色、審選品牌與產品,才能兼顧健康又能吃得安全。

 


(本文獲「健康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