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每天都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向卡內基學快樂生活:就讓我們掌握今天,活在當下

把每天都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向卡內基學快樂生活:就讓我們掌握今天,活在當下

卡內基(Dale Carnegie) 是美國人際關係學和勵志學大師,出生於一八八八年,一九五五年去世。他的著作到現在仍廣為流傳,被大家反覆誦讀。最知名的著作是一九三六年出版的《如何贏取友誼與影響他人》,八十年來,賣了一千五百萬本,被視為社交技巧的聖經。其他著作包括一九四八年出版的《怎樣克服憂慮和開始生活》和《有效的公開演講的捷徑》。卡內基的書裡經常使用很多真實的小故事,闡述許多深邃又充滿智慧的理念。

一次做一件事

 

我們先講怎樣克服憂慮和煩惱。憂慮和煩惱的原因之一就是:要做的事太多。

 

例如,一位經理要督促好幾個計畫的進度,向上級主管做業務報告,和人資部門協調新人的面試,排解手下的人事糾紛,還要拜訪客戶、準備出國開會,下了班還得督促小孩的功課,找人來修理壞了的冰箱,送生病的小狗去看獸醫,忘了丟垃圾還得被老婆碎念,大事小事雜沓而來,忙不過來的結果就帶來煩惱和憂慮。

 

卡內基提到一則小故事,二戰時期有一個士官負責整理同袍傷亡失蹤的紀錄,他得在滿目瘡痍的戰場上埋葬遺體、整理遺物、和死傷者的家人聯繫,同時必須注意自身安全,也掛念家人,尤其想抱抱出生十六個月、還未曾謀面的兒子……他瘦了二十公斤,常哭得渾身顫抖,面臨精神崩潰,進了醫院後,軍醫對他說:

 

「一個放滿沙子的漏斗,不管漏斗裡有多少沙子,每次只會有一粒沙可以穿過漏斗的小縫往下流走。生活就像這樣,不管有多少事等著你做,也只能一件一件做,焦急、憂慮沒有幫助,所以,何必焦急、何必憂慮呢?」

 

當我們抱怨事情太多、工作太忙時,可以這麼想,上天是公平的,每個人一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政府高官、企業界大老闆,他們要處理的事當然很多,但也和我們一樣,得一件一件來做,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英文有一句諺語:「Putting one’s pants onone leg at a time.」(穿褲子時,一次伸一隻腳進去)。意思就是無論做什麼事,還是得一件一件來做。小時候讀英文,有一首小詩:

 

One thing at a time, And that done well, Is a very good rule, As many can tell.一次做一件事,並且把它做好,這是個好規則,許多人都這麼說。

 

活在當下

 

當我們用「每次只做一件事」來消除憂慮和煩惱,就自然會延伸到「掌握今天,活在當下」的生活態度,也就是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

 

加拿大的年輕人威廉.奧斯勒(William Osler) 原來在神學院求學,想追隨父親當牧師,後來對醫學感興趣,決定改讀醫科。一八七一年,他二十二歲要從醫學院畢業時,和許多大學生一樣,心裡充滿了疑慮,擔憂如何通過期末考試?畢業後該做什麼?

 

未來如何維持生活、開創事業?他隨手翻開一本書,看到裡面有一段話:我們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去摸索模糊不清的未來,而是去執行當下手中的任務。

 

這段話影響奧斯勒一生的事業,他後來成為美國鼎鼎有名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四位創建人之一,也曾在英國牛津大學擔任講座教授,還被冊封為爵士。他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最大的貢獻就是建立了現在的住院實習醫師制度,對美國醫學教育影響極為深遠,被後人尊稱「現代臨床醫學之父」。

 

他在耶魯大學對學生發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說〈AWay of Life〉,用輪船的防水隔艙做比喻,提醒大家:「把鐵門關上,離開已經逝去的昨日;把帷幕拉上,隔絕尚未出生的明天。」意思就是每天都要活在一個完全獨立的今天。

 

用數字戰勝憂慮

 

卡內基說自己小時候很憂慮,害怕被活埋、被雷劈,甚至因此嚎啕大哭。

 

一個人被活埋的機率是千萬分之一,被雷劈的機率是五十萬分之一,大約是丟銅板連續十九次正面的機率。怪不得許多政治人物都敢慷慨激昂地大聲發誓說,如果貪汙一定遭天打雷劈。還有,天上一顆隕石打中您家的機率是二百兆分之一,二百兆可真是不需要擔心的天文數字了。

 

「杞人憂天」這句成語來自《列子》的一則故事,杞國有一個人因為擔心天會崩塌下來,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下,後來有人向他解釋天是積聚的氣體,沒有哪個地方是沒有空氣的,您一舉一動、一呼一吸都在天空底下活動,何必擔心天會崩塌下來呢?於是,他就歡天喜地不再擔憂了。

 

做最壞的打算,接受最壞的結果

 

威利斯.開利(Willis Carrier) 是現代空氣調節器的發明人,創建了舉世知名的開利冷氣公司(Carrier)。

 

他是一位傑出的工程師,年輕時在一家鋼鐵公司工作,負責安裝一組新的機器,可是經過很多努力,始終達不到預期的成果,他說失敗就像挨了一記悶棍,掉入無底深淵一樣,肚子痛到無法入睡。最後他想通了:應對困難的問題有三個步驟:

 

第一、分析要面對的最壞結果:這個公司會賠掉二萬美元,而他會被開除。

 

第二、說服自己願意接受最壞的結果:對公司而言,二萬美元就當是實驗費吧!公司還賠得起;對他而言,被開除雖然不光彩,可是對找新的工作,應該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這讓他的心態完全平靜下來。

 

第三、全力投入時間和精力去解決問題:他成功地完成交付的任務,為公司賺進了一萬五千美元。

 

這正是《孫子.九地》說的:「投之亡地而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當一個人做了最壞的打算,對任何危險和困難都會處之泰然,無所畏懼地投入,發揮最大的力量。

 

煩惱會自動消失,不必改變不可避免的事

 

有一首小詩:太陽底下的每一件困難,也許有,也許沒有;假如有,努力去找它,假如沒有,就不要再想它。

 

古羅馬哲學家愛比克泰德(Epictetus) 說過:「追求快樂的唯一途徑是不憂慮意志所不能及的事情。」汽車大王福特(Henry Ford) 說過:「當我無法處理一堆事情的時候,就讓事情自行處理。」這些說法不是不努力,不是聽天由命,而是當您已經盡了全力,就不要再為後果而憂慮了。

 

卡內基曾經認識一位非常快樂、似乎完全沒有煩惱的人,他在商場上大起大落,經歷過多次破產,承受過各種壓力,他令人羨慕的地方就是能夠泰然面對各種困難。

 

他說每次碰到煩惱的事,就把它詳細地寫在紙上,放在抽屜裡,過幾個星期再拿出來看,如果這件事情還困擾著他,就再把紙條放回抽屜裡,再過幾個星期再拿出來看看。只要有耐心,煩惱會自動消失。

 

當您已經盡全力準備考試,考前就不必憂心緊張;約定時間拜訪重要的客戶,卻在路上遇到塞車,除了打電話告知客戶會遲到外,急也急不來;在您熱情款待遠道而來的友人之後,就不必擔心他是否滿意。劉伯溫說過:「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這個「無愧我心」就是無憂無慮了。

 

接受既有事實,保持忙碌

 

卡內基小時候在家裡玩,折斷了左手食指,他又痛又怕,大哭大鬧,可是傷口好了之後,他再也不曾想起自己少一隻手指這件事。幾年之後,他遇到一位電梯操作員,他的左手手腕在意外中被割斷。卡內基問他少了一隻手對工作和生活的影響,他回答說:

 

「我壓根兒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唯一的不便就是穿針、縫衣服吧,因為我還沒結婚,沒有太太幫我。」

 

克服憂慮和煩惱的另一個方法是讓自己忙碌。不論是工作或休閒娛樂,趁機培養新的興趣。不要離群索居,如果有人可以談談,對消除煩惱有很大的助力。如果您無法擺脫憂慮和煩惱,就得設一個「停損點」,過個週末,不再讓它們帶來煩擾。

 

俄國文豪托爾斯泰(Leo Tolstoy) 的婚姻生活並不愉快,三十四歲結婚,太太小他十六歲,生性善妒,時常吵架,甚至變裝跟蹤他。托爾斯泰寫了一本日記,記錄太太的過失,把婚姻的不愉快全推給她。

 

當他太太發現這本日記,不但把它燒掉,自己也開始寫日記,也把一切過錯歸咎於托爾斯泰。她還出版了一本小說《誰之過》,把丈夫描述成殘忍的魔鬼,自己則是無辜的犧牲者。

 

在托爾斯泰的眼中,他們的家是間瘋人院,五十年的婚姻生活簡直就是活在地獄裡。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不知道設停損點。無論如何,惡鬥都要適可而止。

 

健康的大敵,伍子胥一夜白頭

 

有位醫師說七○%的病人,只要能夠消除他們的恐懼和憂慮,病就可以自然痊癒。

 

近代醫學的研究,發現憂慮的確對身體各個部位都有嚴重的影響。傳說中有個伍子胥的故事:伍子胥是春秋楚國人,楚平王有一個兒子太子建,伍子胥的父親伍奢是太子建的太傅,就是他的老師。

 

後來太子建被誣陷,逃亡到宋國。楚平王把伍奢監禁起來,令他兩個兒子前來營救,大兒子伍尚擔心父親被害而前去,結果和父親一起被楚平王殺死,伍子胥知道楚平王要把他們一家趕盡殺絕,想要逃到吳國,這時楚平王畫了他的人像貼在楚國各地的城門口,加強盤查,懸賞捉拿伍子胥。

 

他來到邊界的城門時,因為憂心的緣故,一連幾夜未曾閤眼,頭髮、鬍鬚都變白了,守城門的官兵認不出來,讓他過了關,這就是「伍子胥一夜白頭」的故事。

 

(本文摘自《3分鐘折解社會科學》,時報出版,劉炯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