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依賴子女,獨立自主地活下去!50歲的縱情自在是活得「任性」、不對自己心意說謊

不依賴子女,獨立自主地活下去!50歲的縱情自在是活得「任性」、不對自己心意說謊

示意圖,非當事人。圖/達志

我超過55歲之後,向服務的大學附設醫院提出辭呈。那家醫院給了我「教授」的頭銜,以受雇的醫師而言,是讓我順利升遷;若要抱怨的話,也可說是站在一個被懲罰般的立場,但我仍十分感謝院方的照顧。

不過,似乎有什麼不對勁。醫科大學的教授,除了治療還必須負責教育菜鳥醫師以及所轄科別的營運,也因此令我覺得和醫療現場有些距離感。我內心開始產生異樣的感受,而且逐漸擴大。

 

我很清楚自己,「並不是想成為教師,我希望站在因疾病而受苦的患者身邊,儘可能為他們治療,若是做不到時,能夠找到他們最佳的生存方式嗎?我想儘量和患者站在同一陣線,和患者一起尋求更好的生存方式,我希望處於這樣的立場。」

 

一般說來,成為教授後,很難做出向大學附設醫院辭職的決定。不過,幸好有妻子體諒我。辭職時還完全看不到未來的方向,就算受到「沒看過這麼『任性』的丈夫」指責,也是我罪有應得。

 

辭職後暫時過了一段遊手好閒的生活,正好現在的這家醫院剛成立新的科別,問我要不要幫他們。最初我只是一星期到醫院幾次,後來才成為正式聘用的醫生。不過,這都是辭職前我沒預料到的結果。

 

在之前的醫院辭職時,我已做好心理準備,可能必須靠打工賺取生活費,心想或許必須持續一段失業生涯。即使如此,我仍然不改想要辭職的心意。就如我一再重複的,這時我已超過五十五歲,孩子也都獨立自主了,今後想要「任性地」活下去─是的,因為我已經下定決心了。

 

一般人認為「任性」的想法必須克制,從小就常被責罵:「不可以這麼任性!」不過,「任性」真的是那麼不可原諒的事嗎?我一直都抱著這樣的疑問,最後終於在古文中找到「肯定任性的生存方式」。

 

日文中的「任性」,漢字寫成「我儘」,表面字義就是盡情做自己。

 

忠於自己的想法直接付諸行動,貫徹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

 

原本人類就應該像這樣生存下去才對。

 

那麼,為什麼「任性」不被允許,會被視作必須克制的事情呢?

 

可能是因為人們誤以為一旦覺得「任性活著就好」,就會開始認為別人怎麼樣都跟自己沒關係,人們將變得自我中心吧?

 

不造成他人的困擾,能夠獨立自主地活下去,能夠「任性」活著,也能接納他人的「任性」,同時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為自己負責──這是必要的最低條件,沒有這樣的自覺,就沒有「任性」活下去的資格。

 

只要符合這個條件,孩子獨立自主後,當自己步入50歲時,就不需要再顧慮其他人,更加「任性」活著也沒關係。

 

至少能夠更接近自己渴望的生存方式吧?

 

辭去之前那家醫院的工作時,我的腦海中浮現的是良寬禪師的生活方式。

 

良寬是江戶時代後期,出生於越後出雲崎一個面對佐渡的海濱名門子弟。他年輕時為了繼承家業在私塾學習,以便未來成為名主。然而,等他成為名主以後,才發現那既不是自己想做的事,也缺乏能力勝任。於是他逃到寺廟出家,成為僧侶後他也沒完全遵從寺廟的規定,過著縱情自在的生活,中年後他回到出雲崎,住在破舊的茅草房,清貧度日。

 

以旁人的觀點來看,或許很難理解出生在名門貴族的子弟,為什麼要選擇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不過,對良寬而言,這就是「任性」的生活方式。

 

 

他沉浸於和歌、漢詩,和孩子們拍線球嬉戲,成為僧侶修行......。

 

他絲毫不會令人覺得悲慘,正是因為良寬選擇不對自己心意說謊的生存方式!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50歲開始,優雅過好日子【暢銷新版】:一生受用的80個老前幸福整理術,人際關係、金錢觀重整,活出完美人生》,麥浩斯出版,保坂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