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讓孩子飛,就是你「享福」的開始
社會對母親期待很高,期待媽媽「應該」要把時間都花在小孩身上,扮演一個「完美」的母親。當孩子長大了,卻跟媽媽說,「我要有自己的人生」。
媽媽當然會失落,甚至會感到生氣,「因為一直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媽媽沒有自己的人生」。」
周慕姿請我們想想生活中常聽到的句子,像是「你爸媽是怎麼教你的」;或是戲劇、廣告在形塑母親形象時,總是要無微不至,任何事都以小孩為優先......,即使不可能,還是會想扮演大家眼中的完美媽媽、完美爸爸。
因此父母逐漸「遺忘自己」,親子間難分難捨的戲碼,總在她的診間或座談時重複上演,累積的溝通不良,演變成亟待解決的家庭問題。
周慕姿說,如果父母覺得要為孩子的人生負責,當孩子不願被影響時,衝突就會發生。只要父母願意「捨得」,捨得讓孩子辛苦,捨得讓孩子好壞成敗都自己負責,對空巢期後的父母,其實是幸福的開始。
放手讓孩子長大,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其實對父母是解脫。
「我還是比較偏向,不用把孩子全部當成自己的責任,這就是界線。孩子要去冒險,父母也能趁著機會,發展出新的人生。」
可是要如何逐漸放手、展開新人生呢?周慕姿說,不妨做孩子的「人生顧問」。
培養被拒絕的勇氣,做孩子的人生顧問就好
練習「捨得」的第一步,是轉換自己的角色,既然孩子長大了、有獨立的人生,我們可以減少主動提供協助。
當孩子需要建議、安慰或幫助時,再被動式地給予支持與意見,就像是一名「顧問」的角色,用彈性的作法,讓彼此之間有更多的餘裕。
除了練習捨得、放手,甚至還要練習適時地拒絕,懂得拒絕,才有尊重的界線。
很多父母對於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會有罪惡感,好像自己必須全能、隨時把小孩擺在第一位,所以空巢期是一個好好整理自己絕佳的機會。
父母也能表示自己的需求,設立界線拒絕子女過多的請求,彼此都培養「被拒絕」的勇氣。
只要願意開始設立界線,不只是親子間能變得輕鬆自在,其他的人際關係:伴侶、手足、婆媳、朋友......也會連動式的改變,畢竟你改變了,你的世界也會隨之改變。
寫下感謝日記,享受一個人的對話時光
找回自己的人生極為重要,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就會變得耀眼、更加有趣,身邊的人也會喜歡靠近,屆時小孩也會自己靠過來找我們。最後你也會喜歡自己,對生活的滿意度很高。
50歲後說要找自己,一點都不晚,現代人活得很長壽,50歲還很年輕呢!只要培養多方的興趣,創造各種新的選擇,態度改變了,人生也會變得不一樣。
現在起多給自己一些時間,享受獨處、享受泡澡,去散步也好。
或是寫「感謝日記」,記錄生命的美好,與自己相處、對話,將注意力從外界轉移到自己身上。
有時好友比家人還親,「老伴」愈多愈好
周慕姿認為,在親情上若能有良好健康的心理界限,對於朋友的人際關係,你也會更明快的判斷。人生到最後,身邊要留下愛你的朋友。
在人際關係裡,別太在乎別人說什麼,而是直接去看他在你心中佔多少位子,如果沒什麼份量,幹嘛在意?若有人說你自私,老實說,如果你是自私的人,你根本不會想這麼多。
一個國外研究指出,人的健康關係要有10幾個連結,支持你的就不會只有一個方向。
除了家人之外,在生活裡多認識不同的好朋友,共同點是他們要能在你狀況不好時,能夠支持著你。
只要愛與尊重的界線清楚,「老伴」從來不嫌多,可能比另一半還要好;中年後就成為自己也會愛上的人,每一種練習:捨得、放手、拒絕、設立界線,都是為了往自己更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