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快樂嗎?這句話究竟代表了什麼意思呢?在社會的制約下,我們會相信只要自己累積了一些外表的裝飾,例如,好工作、好房子、夥伴、家人等,就會感到心滿意足。可是若事實是如此,那為什麼還有很多人總在自問:「就是這樣而已嗎?」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疑問的話,我可以跟你說,答案是否定的。
說到成功及幸福,大多數人都受到「多還要更多」的文化制約,更多的錢、衣服、食物、小玩意兒等,然而現在的我們卻常感到承載過多,不堪負荷。我們吃太多,喝太多,工作太多,錢也花得太多。
生長在富足國家的人民愈來愈有錢,可是健康情況卻相反地不斷惡化,包括心臟疾病、糖尿病和憂鬱等「更多一些」文化的疾病,已經蔓延氾濫。是該考慮以「少一些,但好一點」來代替「更多一些」了。
墨西哥漁夫和銀行家
一名投資銀行家去墨西哥度假,在造訪一個海邊的小漁村時,發現港口停泊了一艘小船。船上有一名漁夫,還有他捕獲的幾條閃閃發亮的大魚。兩人聊了起來,銀行家說他很佩服能捕到這麼棒的魚,他問漁夫花了多少時間捕獲這樣的魚。
「一下子而已。」漁夫說。
銀行家問他為什麼不出海久一點,撈捕更多的魚,漁夫說他不需要這麼做。他會撈捕足夠養家的漁獲量,剩下的時間就陪老婆小孩,睡個午覺,走到村裡的小酒館,和朋友彈奏樂器、喝幾杯,度過一個夜晚。
銀行家不以為然,說漁夫是浪費了賺錢的大好機會。要是他的話,他會出海久一點,捕獲更多的魚,然後利用這些收入去買更大的漁船,假以時日甚至能打造一支船隊。等事業做得夠大之後,他就能搬到城市,直接和加工製造業者交易,而不必透過中間人,在辦公室坐鎮經營,不必每天出海了。
漁夫問:「先生,這樣要花多久的時間哪?」銀行家估計大約要花二十年,不過等到他有了這麼成功的事業,他就能把它賣掉,變得十分有錢。
「到時候我要做什麼呢?」
「這個嘛,你可以退休。你可以搬到海邊的小漁村,每天不必早起,可以含飴弄孫,有空去垂釣,花時間陪妻子,到了晚上就走到村裡的小酒館,和朋友彈奏樂器、喝幾杯。」
你通往幸福的秘密是什麼?
有許多的研究都在試圖釐清讓人們快樂的因素是什麼?然而無論有多少科學家、哲學家或大師設法訂定幸福的真諦,事實是每個人都各有差異,所以需要了解的是幸福對我們個人的意義為何,而不是遵循「幸福方程式」,冀望幸福忽然來敲門。
當有自己的目標,並且竭盡所能去實踐那個目標時,就會感到快樂。
對一些人來說,幸福比較像是一種感官的體驗,比方說下了飛機,踏上一個新國家的激動感受。對你來說,幸福可能是感受到和世界及周遭的人產生聯繫,或是有時間去創造一些有意義的事物。無論是哪一種,當感到快樂時,你會覺得自己擁有選擇權,對自己有信心,並感激生命中的所有美好事物,以及活力充沛地繼續追求進步。
幸福顯然大部分都很主觀,不過研究帶給我們一道明確的線索,也就是你一旦有了棲身之處,並且得以溫飽後,能帶給你最大樂趣的便是能讓你樂在其中的經驗,以及你在生活中培養的關係。
格蘭特研究追蹤數百名男大學生七十五年,對促進「人類繁榮」最有貢獻的因素深感興趣,他發現了和繁榮理念相關的最強正相關之一,是在於感情關係的溫度及你的健康和幸福之間。
丹.席格(Dan Siegel)博士打造出心理健康餐盤,用來說明假如我們要照看自己的心智及健康,需要促進助長的領域有很多,包括有:睡眠、生理活動、專注、反省時間、放鬆、玩耍、連結
如果我們能稍微滋養生命中的這些領域,那麼生活便會變得更簡單及美好。然而萬一生活中只有工作,沒有玩樂,我們很快就會消耗殆盡,生產力低落,儘管(事實上是因為)我們投入了那麼多的時間。
如果沒時間反省,我們會盲目地繼續前進,經常去做那些在內心深處其實不想做、但是覺得「應該」要做的事。萬一我們沒有好好照顧身體,缺乏足夠的睡眠和運動,活力會一落千丈:我們的引擎可能仍在運轉,不過油缸裡是錯誤的燃油。
每個人最理想的健康幸福狀態都不同,不過只有你才能選擇自己要過怎樣的生活,以及如何運用手邊的資源。我們其實也都很清楚,什麼才能為自己帶來滿足。如果你無法想像自己「融入」目前生活的所有元素,就必須願意做出改變。
(本文摘自《你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夠了:愈複雜的人生,愈需要用簡單來解題(新版)》,麥田出版,夏.瓦茲蒙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