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45歲提早退休勸「年輕人要儘早買房」,16年後改口:買不起房不要買,養不起小孩不要生

他45歲提早退休勸「年輕人要儘早買房」,16年後改口:買不起房不要買,養不起小孩不要生

活的時候有錢比死的時候有錢好。

—強生,詩人

 

此處不留爺 自有留爺處 

 

過去十年改變最大的可能是這堂課,邏輯和原則沒變,所處環境大不同,《45歲退休》中建議大家儘早買房,如今房價飛漲速度遠超收入增長,買房對許多上班族來說,從十年前的「吃力」轉變成如今「不可能任務」,如果硬要在力有未逮狀況下置產,往往犧牲過大。 

 

年輕時可以租房,但租屋市場對年長者不友善,而年輕人會變老,長久租房顯然不是理想選項。有些人可繼承祖產,雖然可能因此造成部分生活受人制約,仍不失為一個妥協之道,但不可因此產生依賴心理,不管房產最終歸誰名下,人生永遠只歸自己名下。 

 

為人父母者,協助子女付購屋頭期款無可厚非,但要符合兩個前提,一是有能力,千萬不要動用自己的養老經費,否則辛苦的可能不只一代,而是兩代人同時被拖下水。二是有意願,錢是自己的,當然該花在自己身上,記得之前提過的「破產上天堂」嗎?再次強調,幫子女買房不是父母義務。 

 

無法繼承又實在買不起房怎麼辦?那就要有「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打算,通常人們買不起的是心目中理想地點的房產,將選擇範圍放寬就買得起了,如果認為無法放寬經常只是自我設限,人的適應力很強,不試不知道,一試能把自己嚇一跳。 

 

不願改變生活環境的原因百百種,大多和恐懼未知有關,其實越願意移動的人越不怕移動,因為一旦克服移動初期的困難挑戰,會發現陌生未知不見得總是毒蛇猛獸,有些甚至是珍貴寶貝,不少年輕時因學業事業不得不到外地打拚的人,退休後不回老家,選擇留在當地養老,原因在此。 

 

前陣子看到一則報導講香港人退休後的理想移民國家,評量標準包括醫療保健、住屋成本、退休人士福利、生活成本、發展程度、氣候、政府管治、融入社會、娛樂及獲取簽證難易度等十個項目,相當完整,排名前十包括歐洲(如葡萄牙),亞洲(如馬來西亞),中南美洲(如巴拿馬)等國。 

 

類似調查很多,只要把香港改成美國、日本、德國等不同國家,Google一下就可看到各種結果,但卻不包括台灣,原因可能是沒有做過相關調查,更可能則是做了也沒用,因為多數退休族根本沒想過要離開,台灣確實有健保等諸多宜居條件,移民意願低,但人們缺少移動力應是另一關鍵。 

 

事實是移動力可以培養學習,但要儘早開始,晚了來不及,鼓勵年輕人往外走原因在此,走出去如果對學業,事業有幫助最好,即使不行還是賺到視野和生活能力,走出去不代表非得留在國外,但在面對如職場低薪等不合理現像,以及日後選擇退休地點時,可以大幅提升生存應變能力。 

 

講半天,你可能會說「幹嘛非叫我搬家」?倒不是這個意思,個人選擇無關對錯,只是想說明,如果移動,帶來的效用經常超出人們想像,例如之前提到房價太高的問題,如果願意搬到房價較低地點,不但解決住房問題,還可能提升生活品質,如不想換國家也可考慮換城市。 

 

以我為例,常有人問為何能在45歲退休,我說可以花三天三夜還解釋不完,也可以用一句話說明,那就是「我努力工作,簡樸生活啊」!如果對方再問:提早退休竟然還能到處旅行,錢從哪來?我同樣可以用一句話總結:那就是「因為我選擇異地退休啊」! 

 

不管移動或不移動,重點是擁有選擇的權利和能力,而且千萬別依賴外界,不管是對人或地的依賴,不依賴才能海闊天空,也才能享受獨處。這方面的能力和適應陌生一樣,需要儘早開始培養,一個有依賴習性的年輕人,進入中老年絕不會自動變得獨立自主。  

 

過去兩年Covid-19迫使許多人WFH(在家工作),雖然無奈,卻也證明如今科技覆蓋無遠弗屆,上班族居住地點無需像過去一樣大幅受限於工作地點,人們可以在還沒退休的時候就開始練習在異地生活,未嘗不是一個意外收穫,尤其對未來有此規劃的人,更是難得良機。 

 

時代真的不同了,十年前我不會這麼說,但現在我給年輕上班族的建議是:買不起房不要買,養不起小孩不要生。遊戲規則不公平換個遊戲玩,大環境變成這樣不是你的錯,你也改變不了,只能想辦法應付。培養移動能力,讓自己成為一個走得出去,隨遇而安的地球公民就是最好辦法!

 

作者簡介_田臨斌(老黑)

1960年生於台北,任職殼牌(Shell)石油22年, 曾外派澳洲和中國大陸等地。45歲事業頂峰之際,放下工作,移居南台灣,積極經營退休樂活人生。

離開職場後,除了找到對寫作的熱情,還考上街頭藝人證,在愛河邊以吉他彈唱英文老歌,並和另一半攜手從事包括郵輪在內的各種旅行,且將旅行經歷及生活體驗和讀者朋友分享。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45歲退休,你準備好了? (十周年全新增訂版)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