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退休金創辦文史館、花千萬買土地只為種樹…他們這樣做豐富第三人生,「比樂活更有意義」

用退休金創辦文史館、花千萬買土地只為種樹…他們這樣做豐富第三人生,「比樂活更有意義」

很多人認為「樂活」就是第三人生該追求的目標,因為很多人連這一點都很難做到。如果你已經做到樂活,還能做一些對文化、對地球更有意義的事,不是更好嗎?如果你做的事很有意義,那就比樂活的境界更高。

 

上個月有幸去了三個地方,發現這些主事者即使超過了60歲,本該輕鬆度日、享受人生,但他們卻依然擁有令人尊敬的使命感。

 

花退休金辦文史館,老礦工用生命說故事

 

4月3日和一群朋友去了趟猴硐。大家現在去猴硐,都是去看貓,但朋友卻把我們帶到猴硐車站另一邊的「猴硐礦工文史館」。

 

這是由一群老礦工用自己的退休金成立,然後用每個月領的老人年金來維護日常開銷的地方,為的只是想把礦工當年的生活完整地保留下來,希望世人不要忘記他們是用生命來成就台灣的經濟奇蹟。

 

館內不只展示當年他們使用的簡陋工具,更令人不忍卒睹的,是一張張忠實記錄下他們在坑內艱苦工作的珍貴照片。這些都是館內最資深員工周朝南先生,當年用別人送他的傻瓜相機所拍下來的。日本也有類似的博物館,但日本只有畫出來的圖像,其震撼效果當然遠不如我們在館內看到的照片。

 

在館內看到的第一幅照片就讓人鼻酸,當年為了增加產量,沒辦法讓礦工站著工作,所以他們只能半躺著在30公分高度的地方挖煤。這樣的姿勢要維持8個鐘頭,連吃飯也無法起身。

 

因為坑內悶熱,飯盒打開時,食物早就臭酸,他們也不得不吃,甚至還要餵身旁爬過的老鼠,因為人鼠都是這麼卑微地活著。

 

傻勁保留礦工文史,不樂活卻更具意義

 

礦坑的工作充滿危險性。他們每天入坑前都會抽菸,但心情非常沉重,因為不知道能否活著出來。一天工作結束,出到礦坑外,他們也會抽菸,這時是慶幸自己又多活了一天。就算沒有碰到礦災,但他們長期在粉塵中工作,終其一生都受矽肺病折磨,甚至很多人久病厭世,選擇自殺結束生命。

 

館內解說的礦工都已經超過70歲了,不只後繼無人,也得不到政府的資助。他們非常老實,甚至不好意思跟遊客收費,只是默默地奉獻他們剩餘的歲月,希望留下史料,讓世人不要忘記這段台灣經濟史上被忽略的一群無名英雄。

 

他們的生活完全不「樂活」,但因為這種使命感與傻勁,而更具「意義」。他們現在唯一的心願,是把整座文史館「送」給政府,才有機會讓他們的心血永久保留下去。

 

貓成為猴硐觀光的特色,其實是個美麗的誤會。當年礦坑關閉,導致礦工失業,他們以養貓來打發時間,結果現在網紅打卡,卻讓這種辛酸完全失焦了。我希望往後大家去猴硐,應該花點時間去參觀「猴硐礦工文史館」,並慷慨解囊資助他們一些經費。

 

種樹、復育生態,為地球留下瑰寶

 

4月10日受邀到一位好朋友的土地上,種下了生平第一棵樹。這位朋友花了上千萬元,買了近千坪的地,不是要蓋自己的豪宅,也不是為了營利、拿來開民宿或露營區,只是希望讓好朋友能一起來種樹。

 

他本身就是一個大自然的愛好者,對環保更充滿使命感,所以希望以一己之力留下一片綠地。當天有非常多的朋友共襄盛舉,其中一位還在群組有感而發,寫下這段令人動容的文字:「並排的樹如同我們站在一起,望向壯闊的大山大谷。

 

一群朋友一起參與,是「個人樂活」,但一起種樹的義舉,卻是為了「地球樂活」。

 

4月20日,又和一群朋友去參觀一處植物庇護站。因為經濟過度開發,導致很多可以保留生態樣貌的埤塘都被破壞,裡面的植物就面臨了絕種的命運。

 

這裡的主人為了搶救這些台灣原生水中植物,慨然捐出自己家族的梯田,來作為它們的復育之地。他當天為我們上了一門非常珍貴的植物學,讓我們發現路邊不起眼的小花小草,其實都可能是大自然的瑰寶。

 

這裡的狀況和「猴硐礦工文史館」一樣,也面臨後繼無人的窘境。主人說,他未來的心願是「關閉它」,一來年紀已老,二來如果所有植物都能好好地生長在地球上,也就無須再費心復育了。

 

謹以本文,向這些在第三人生仍勇於承擔的人致敬。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