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月薪13萬,還是覺得買不起房、養不起孩子?同事的抱怨讓她醒悟:窮人和富人最大的差別

為什麼月薪13萬,還是覺得買不起房、養不起孩子?同事的抱怨讓她醒悟:窮人和富人最大的差別

圖片僅示意

我屬於比較幸運的小孩,出生在中產家庭,從小到大沒怎麼為錢煩惱過,也有機會出國讀書,看看這個世界,體驗不同的文化。但同時,和大部分國內長大的小孩一樣,我也並沒有接受過太多關於金錢方面的教育。小時候爸媽會告訴我:錢的事情你不用管,你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考個好學校,找份好工作,你就會賺到錢,擁有好生活,至少是安穩的生活。於是,認真學習、努力工作就能賺到錢,便是我對於金錢的全部認識。我從來沒想過為什麼要這麼做,也從沒有人告訴過我什麼是投資,對財富的概念也並不明確。我理解的收入,就是直接和薪水畫上等號。

 

我從矽谷回國後找的第一份工作,月薪3萬(編按:約新台幣13萬),我簡直開心到飛起,覺得自己一躍成了有錢人,生活品質也跟著大幅提高。我開始租高級公寓,購物只去進口超市,幾乎每頓飯都在外面吃,辦美容卡、美甲卡、SPA卡、健身卡,買了一個又一個奢侈品包……

 

正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為了匹配自己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我意識到自己需要更努力工作,賺更多錢,過更好的生活。於是,我開始拚命加班。每天晚上12點後回家、週六日也要去公司成為常態,生活被工作填滿,也導致了我拿到薪水之後就想要更瘋狂地消費,拚命犒勞自己。雖然賺得不少,信心滿滿,以為自己正走在升職加薪的致富大道上,其實根本沒存下太多錢。

 

一次,一位剛生完小孩的同事跟我抱怨,在北京的私立醫院生個孩子要花10萬元,去月子中心住兩個月需要10萬元,想讓孩子上國際幼稚園要20萬元,國際學校更不用說,每年20~30萬元起步的學費根本攔不住家長們擠破頭想把孩子送進去;每月還有好幾萬的房貸、車貸、保險費,孩子的早教班、興趣班的費用也得籌備起來了……她壓力很大,於是生完孩子趕緊回來上班,很怕時間長了自己手頭的專案被人搶走、飯碗受到威脅,那可就陷入家庭財務危機了。

 

在那之前,我是個從不關注理財、財商為零的人。我覺得自己有一份不錯的工作,有一小筆存款,每月收入不錯,於是去超市購物從來不看價格,也從來不記自己的開銷,多年的文藝情結讓我覺得談錢太俗了。雖然我知道在國內一線城市生存壓力很大,但當時生活品質還不錯的我,還沒想過買房,更沒有想過生孩子,也從來沒有仔細計算過這個所謂的「壓力」到底意味著多少錢。因此,當同事把這一個個具體專案羅列出來,我有點傻眼了,我發現我的存款還不夠買下北京的一間廁所,也頭一次對於北上廣的生活成本有了更具象、更長遠的認識,突然就有了危機感。

 

在如此高額的生活成本壓力下,似乎再高薪的工作,也離財富自由很遙遠,那麼努力工作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從小到大老師和爸媽告訴我,我也一直深信不疑的「好好學習,考個好學校,找份好工作,賺到很多錢」,在我的內心開始動搖。

 

延伸閱讀:

當年班上的第一名哪去了?《富爸爸,窮爸爸》作者揭露:聰明卻沒辦法成為有錢人的4大原因

 

作為一個文藝女青年,我並不是菁英文化的追隨者,也從沒計畫過這輩子要賺夠多少錢,爬到怎樣的職位,但終歸對人生還是有一些憧憬的,比如想要人生經歷更豐富,希望生活更自由,做一點對社會有意義的事,尋找商業跟公益之間的平衡點等。

 

我總是很天真地想,等我賺夠多少錢,我就不幹了,然後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我想做的事情到底是什麼?我從沒有具體地想過。因為不知道我想要什麼,這個不確定才會帶來恐懼,「賺夠多少錢」的數額,也會隨之無限增長。如果只是為了錢而工作,賺得越多,花得越多,時間也越不自由,那我什麼時候才能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去嘗試體驗不一樣的生活呢?

 

有一次,我在書店裡閒逛時讀到了一本叫《富爸爸窮爸爸》的書,這本書講述的是:作者有兩個爸爸,一個是他的親生父親,一個擁有高學歷的政府官員,被他稱為「窮爸爸」;另一個是他好朋友的父親,一個高中都沒畢業卻非常善於投資理財的企業家,被他稱為「富爸爸」。作者一邊走著「窮爸爸」為他設計的人生道路,上大學、服兵役、參加越戰……一邊跟隨「富爸爸」的建議,不斷學習賺錢之道。年輕時的他也一直在糾結:到底應該聽哪個爸爸的話?
直到1977年,兩個爸爸遭遇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辛勞一生的「窮爸爸」失業了,生活一片困頓;而「富爸爸」則成了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

 

看到這本書時,我彷彿被當頭一棒敲醒:安於現狀往往經不起突然變故的重擊。

 

不知道你小時候有沒有養過寵物倉鼠?即使沒有,應該也在寵物店裡或電視裡看到過:倉鼠的籠子裡總是有一個輪子,牠們會在輪子上拚命奔跑。小時候我總看著飛快跑著的倉鼠,問爸媽,牠為什麼要在輪子上一直跑呀?牠不累嗎?我爸媽總是隨口回答我:「因為牠是老鼠呀,老鼠都這樣。」

 

可老鼠即使跑得再快,也無法擺脫這個輪子。並且,牠並不會意識到自己被困在了一個輪子裡,因為其他老鼠也這樣。牠或許會覺得,在輪子上拚命奔跑,就是老鼠該做的事。正如我們大部分人的生活狀態一樣:拿到薪水後就開始消費,買房、買車、買奢侈品、還卡費,然後付出更多青春和精力,升職加薪,再開始新一輪的消費升級,買更大的車、更大的房、更多的奢侈品以及隨之而來的更多的信用卡帳單……

 

就好像老鼠一樣,我們永遠無法擺脫忙碌的生活現狀,永遠為錢奔波,為生活焦慮,也從未想過為什麼要這樣,反正周圍的其他人也都這樣。而一旦他們停止工作,收入就會立刻歸零。因此大部分人和老鼠一樣,在人生賽道上拚命奔跑,即使跑得再累,看不到盡頭,也不敢停下來,一直在這個「賽道」上無限迴圈。

 

換言之,很多人的高薪是用大量的時間和專業技能換來的,賺得越多付出越多,一旦停下來,生活就沒了保障。如果一直在這個「老鼠賽跑」的怪圈裡努力,月薪再高,也擺脫不了窮忙的命運。

 

我和我身邊的大部分人,其實都是沿著作者所謂的「窮爸爸」設定的路徑,一路做優等生,拿到一份社會很認可的學歷,找一份光鮮的職業,賺一份不錯的薪水。這份收入是對我們曾經在學業中付出的辛勞的回報。雖然拿到了工作的報酬,但生活開銷也相應提高,慢慢發現工作的報酬已經不能滿足我們的開銷,便想努力精進業務、升職加薪,接著發現薪水再怎麼加也就那麼點兒,依然買不起房子養不起孩子。於是我們開始抱怨,覺得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直到忍無可忍的時候向老闆提出辭職,然後休息一段時間,尋找另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然後以更高的開支,重複這種迴圈。

 

我們大多數人每天的狀態是起床—上班—消費,可能有些人會在其中增加不同的活動,例如健身、閱讀、旅行、購物……看似豐富精采,但本質並沒有任何改變,依然在無限次地重複同樣的每一天。如果我們有了下一代,可能也會一樣告訴他們:你們要好好學習,獲得比自己更高的學歷,找到薪水高的好工作,去當律師、醫生,或者去商學院讀MBA,去過一個好的人生。

 

我們雖然都希望孩子能夠成為富人,但卻無法教給他們任何方法。什麼樣的人生才有意義?是不是錢越多,人生價值越大?大部分的家長從不和孩子討論這些問題,只是讓他們看到眼前的利益。於是我們的下一代,很可能依然受限在一個小小的輪子裡,拚命而無力地奔跑著。

 

而與「老鼠賽跑」相反的,是另一種生活方式,《富爸爸窮爸爸》書裡稱之為「人生快車道」。在「人生快車道」上的人不怕失業,因為他們不單純靠薪水吃飯。即使他們不工作、不上班,也能有收入。他們擁有選擇的自由,可以更加從容不迫地生活。

 

富人不會像窮人和學校一樣教孩子,而是讓孩子從生活中學會思考,從不斷的體驗和嘗試中獲得熱情,鼓勵自己的孩子也成為富人。富人知道商學院培養的只不過是精於計算的人,而不是擁有財富思維的人,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擁有MBA學位的人大多都是公司的中高層管理者,而不是公司和財富的所有者。富人往往會利用這些高學歷的人,為自己創造更多的財富。因此,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

 

窮人和富人最大的差別並不是他們擁有的錢的多少,而是他們思維方式的不同。富人思維和窮人思維的根本區別在於:前者把錢當作工具,後者把錢當成目的。把錢當工具,你就是錢的主人;把錢當目的,你則會一直被錢綁架。不想一輩子做窮人,第一件事,就是要扭轉觀念,想辦法讓自己從「老鼠賽跑」的陷阱裡走出來。

 

作者簡介_李寧子(栗子拿鐵)

知名財經博主、新浪財經簽約視頻創作者、『栗子的財富』俱樂部創始人,公眾號、微博、小紅書帳號『栗子拿錢』主理人。本科畢業於南京大學,研究所畢業於美國伊利諾伊大學, 曾獲遨入駐矽谷知名創業孵化器,並獲得一線創投機構千萬投資。

本文摘自春天出版社出版 《為什麼你學不會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