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常卡卡、聲音沙啞…當心是「肌少症」!醫揭肌力下滑陷「恐怖循環」:最終恐臥床失能

吃飯常卡卡、聲音沙啞…當心是「肌少症」!醫揭肌力下滑陷「恐怖循環」:最終恐臥床失能

肌少症被視為老年失能的元兇,不但會造成肌力肌力下降、行動不便,甚至可能導致步態不穩、容易跌倒,陷入臥床危機。醫師提醒,肌少症的影響不只有四肢的骨骼肌肌肉,事實上也會同時影響到控制吞嚥動作的肌肉群,產生吞嚥障礙,並引發營養不良,讓「肌少症」肌肉質量不足的狀況更惡化,形成恐怖的「惡性循環」。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任楊蕙黛醫師指出,隨著年齡增長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能導致肌肉質量的減少,發生「肌少症」。多數肌少症患者會出現體重下降、腿圍變細的情形,但也有些人體重、腿圍沒掉,卻仍有肌少症;這是因為雖然肌肉萎縮,取而代之的則是脂肪組織堆積,因而形成所謂的「肌少性肥胖」。

 

簡單的檢測方法,是將雙手食指與拇指合併,來測量小腿最粗的地方,如果合不起來,表示肌肉量足夠,若稍微可以圈起來或圈起來有多餘縫隙,恐怕就有肌少症的危機。

 

另外,也可以利用走路來檢測自己有沒有罹患肌少症的風險:

 

●15秒走完馬路4線道

●1秒大於1公尺

●10分鐘走1000步

●2分鐘走完200公尺國小操場1圈

●不靠支撐12秒內站立、坐下5次

 

事實上,肌少症並非老年人的專利,40歲以後肌肉會以每10年減少8%的速度減少,也就是每年幾乎流失1%,如果有其他疾病會流失得更快,所以中年過後就要留心預防。

 

 

而且肌少症也不僅僅影響四肢骨骼肌肌肉,其對吞嚥動作的肌肉群影響亦不可小覷。楊蕙黛解釋,由於這些肌群的質量減少,沒有足夠的肌力來完成有效咀嚼和運送等等吞嚥動作,便會產生吞嚥障礙,稱為「肌少症吞嚥困難」。而這樣的吞嚥困難,後續引發的營養不良,又會惡化了「肌少症」肌肉質量不足的狀況,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楊蕙黛說,在65歲以上年長的族群中,「肌少症吞嚥困難」的發生其實並不少見;除了吞嚥困難或嗆咳的症狀,嚴重時也可能會有聲音沙啞的現象。

 

對於「肌少症吞嚥困難」的處理,可藉由肢體的物理與職能治療,以及個別的吞嚥復健訓練,增進四肢骨骼肌以及吞嚥肌群的肌耐力與協調性,強化吞嚥技巧,並視情況調整進食食物的質地,給予足夠的營養補充,也可以改善吞嚥進食的能力,避免落入上述「肌少症」的惡性循環之中。

 

 

延伸閱讀:

防肌少症狂吃蛋白質,「身體没吸收、卻讓腎臟快累死!」40後這樣吃,養出健康好肌力

 

肌少症超可怕,坐下就爬不起來!40歲後肌肉快速流失,補充6食物找回肌力

 

值得注意的是,醫學研究發現,已知有「骨質疏鬆」的患者,同時也有「肌少症」的比例比一般人更高,且「骨質疏鬆」與「肌少症」有協同以及共病之關係。假使有四肢瘦削或無力等疑似肌少症,或者合併有吞嚥困難的情況,建議可以到醫院進行相關的評估檢測,若確認診斷便可盡早進行復健治療。

 

楊蕙黛說,無論是「肌少症」或「肌少症吞嚥困難」,只要在復健治療後獲得不錯的進步;配合適當營養補充,包括足夠的蛋白質、鈣質、與維生素D,在經過持續運動復健治療後,多數都能有意義的增強肌力及生活功能。讓進入熟年後,依然能過著有品質的「肌」智生活。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