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老師自律甚嚴,對學生也很嚴格,過去在校被稱為「大魔王」,退休後則幾乎窩在家裡,對老婆做事百般挑剔,頤指氣使,老婆氣說:「沒學生管就來管我!」讓結褵多年的兩夫妻頻生口角。
後來他自願照顧念小三的孫子,把孫子從兒子家接來同住,不但親接送上下學,還嚴格盯功課,把孫子逼到哭著回家,兒子只好放棄讓爺爺顧孫。自此,蘇老師覺得老婆及子女對他排斥,總是說「不聽我的話」、「翅膀都硬了」、「嫌我老了」等話,慢慢變得悶悶不樂,開始失眠。
家人本以為過一段日子就好,沒想到他白天常跑不見,說要去找「出口」,結果竟是迷上他從來沒接觸過的賭博電玩。家人勸蘇老師別亂搞,他卻回說:「你們都可以亂搞,難道我不能放縱一下嗎!」最後是老婆發現他1個月輸了1百多萬元,才氣到和子女管控他行動,之後蘇老師又變回憂鬱狀況。
衛福部彰化醫院精神科醫師陳羿行表示,檢查排除掉腫瘤、血管病變等器質性的因素,發現蘇老師應該是因為退休無法適應造成的心理疾病。「他原本規劃的生活目標突然失去之後,又找不到新的重心取代,調適不良的狀況下,才造成一些焦慮、憂鬱的狀況。」
陳羿行說,當人生遇到重大事件之後,都可能發生類似狀態,包括典型的焦慮不安,也可能合併心情低落、煩躁、失去活力等憂鬱的表現,造成他白天精神不佳、晚上又無法入眠。
像蘇老師退休後本想顧孫,又能發揮專長指導孫子功課,結果因教養觀念與兒子不同起衝突,被潑冷水也倍感挫折。加上他與家人互動不理想,外求新的生活重心時,卻意外迷上賭博性電玩,結果竟輸了1百多萬。對此,醫師開立改善情緒及睡眠的藥物給他,也請蘇老師重新調整生活型態,找到生活新重心。
延伸閱讀:
▲書法也是退休者轉化為新重心的一種。(圖/彰化醫院提供)
陳羿行指出,這種因退休產生失落感而造成的精神官能症被稱為「退休壓力症候群」,在臨床上並不罕見。「過去靠著職場頭銜或能力來證明自己的存在,退休後對自我價值感到迷惘,適應障礙伴隨著焦慮、不安或長期性情緒低落,甚至失眠、焦慮、憂鬱。」
陳羿行說,退休是人生很大的變化,最好在退休前就擬定維持規律生活的計畫,為老後尋找新的重心。他建議可從3方面著手:
■每天適度運動:如慢跑、打球等;
■維持正向的人際互動:如參加社區巡守隊、當志工、參與買菜等家務;
■學習和追求正面的興趣和嗜好:如烹飪、畫畫、書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