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新冠、罹癌化療後,吃人蔘黃耆「提升免疫力」?中醫師揭迷思:當心「盲補」越補越大洞

確診新冠、罹癌化療後,吃人蔘黃耆「提升免疫力」?中醫師揭迷思:當心「盲補」越補越大洞

在癌症治療的副作用期,未經中醫師辨證就胡亂使用補養類藥物提升免疫小心「越補越大洞」。這也難怪有很多醫師會呼籲癌症患者不要亂接觸當歸、人參,因為這些藥物的使用需要中醫專業確認體質的偏性才會合拍,尤其是抗癌過程陰陽早已失衡的患者更應慎之。

 

「幫我提升免疫力」這是中醫門診很常出現的主訴。尤其在面對新冠疫情、放化療的副作用時,許多人都期待藉著提高免疫力能多一層保障,因此人參、黃耆、冬蟲夏草等中藥常被認為多多益善,然而這種觀念實際上並不完全正確。

 

中醫傳統以陰陽五行比喻人體運行的機制,並強調陰陽平衡的架構下才能維持健康的狀態,因此以補陽氣藥物提升免疫是需要依人體的動態變化調整的,若提升過了頭,發炎、過敏、誘發自體免疫都是可能的風險

 

與多數民眾認知相反,新冠肺炎患者身上過強的免疫反應,反而是病情惡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面對新冠病毒時,除了使用抗病毒中西藥外,「清冠一號」方中也加入許多祛風清熱藥物調節免疫,藉此避免過度炎症反應是減少危重症風險的關鍵。

 

尤其在剛確診幾天內,補氣類藥物大多不宜用之過早,若是擔心後續的虛弱、慢性喘咳等長新冠病症纏身,應待急性呼吸道症狀緩解後再加入沙參、黨參、麥門冬或枇杷燉梨子以潤肺養氣收尾方為上策。

 

 

延伸閱讀:

結束隔離快篩陰,為何還是咳不停?名醫教確診後康復調理:五味藥抗病毒、多補充這些水果

 

胡亂使用藥補,當心越補越大洞

 

依多年癌症臨床經驗,面對癌症治療中的副作用,除了少數單純性血球低下需要重用黃耆等補氣類藥物來推一把外,大部分放化療和標靶藥物的毒副作用都與炎症破壞有關。尤其黏膜破損或皮膚炎疹等明確熱象者,建議選擇綠豆、薏仁、白菜頭及食性屬涼的蔬果調整免疫,亦可選用血海穴與曲池穴強刺激按壓以涼血清熱。

 

因此,在癌症治療的副作用期,未經中醫師辨證就胡亂使用補養類藥物提升免疫小心「越補越大洞」。這也難怪有很多醫師會呼籲癌症患者不要亂接觸當歸、人參,因為這些藥物的使用需要中醫專業確認體質的偏性才會合拍,尤其是抗癌過程陰陽早已失衡的患者更應慎之。

 

可選無寒熱偏性進補,顧好關鍵臟腑

 

若不便取得中醫師的辨證分析,又希望抗癌恢復期能有所作為,則建議選擇無寒熱偏性的進補方式,如四神湯,以山藥、茯苓、芡實、蓮子調理腸胃,顧好後天能量補充的關鍵臟腑,每天自然能有充足的氣血回補。

 

若進一步在患者身上看到怕冷嗜睡等陽虛象,則可選關元穴、足三里、三陰交穴以熱敷、熱性藥膏推之或艾草灸等方式從經絡系統補益氣血。

 

此外,目前流傳許多被認為有抗癌功效的中草藥,如靈芝、牛樟芝、薑黃、白花蛇舌草、半枝蓮,以及各種民間青草藥等等,多號稱兼能提升免疫力、保肝,導致患者輕易的長期使用這些藥物,心想有癌抗癌,沒癌就保肝增免疫。

 

但其實食物有寒熱偏性,何況能抗癌的重劑。羸弱的體質配上不對症的寒熱藥只會更糟,且未定期審視身體反應之用藥方式絕不符中醫精神,再名貴的藥材長期亂用也只會導致失衡的臟腑、紊亂的免疫,應慎之。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獲「癌症希望基金會」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尤其在剛確診幾天內,補氣類藥物大多不宜用之過早,若是擔心後續的虛弱、慢性喘咳等長新冠病症纏身,應待急性呼吸道症狀緩解後再加入沙參、黨參、麥門冬或枇杷燉梨子以潤肺養氣收尾方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