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旬婦人不抽菸竟罹患肺癌!早期術後輔1療法喚醒免疫

4旬婦人不抽菸竟罹患肺癌!早期術後輔1療法喚醒免疫

肺癌連續18年位居台灣10大癌症死因之首1,根據最近國健署公布2021年癌症登記報告,連15年居首位的大腸癌,被過去位居第2位的肺癌擠下,肺癌躍升發生人數最高癌症2。其風險因子與菸害、空氣汙染、家族史等因素有關,隨著政府推廣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有助於民眾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但臨床觀察早期肺癌儘管術後搭配輔助性化療,復發率仍相當高,所幸輔助性治療目前已進入到精準治療的年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內科主任、胸腔內科主任、肺癌團隊負責人涂智彥醫師表示,特別是這幾年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的輔助,有機會可以幫助患者降低疾病復發率進而延長病患的存活率。

 

抑制早期肺癌復發 輔助性化療效果有限

 

關於早期肺癌治療策略,涂智彥醫師指出,針對1至3A期別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主要會以手術切除為主,但儘管腫瘤被切除,但部分癌友抽血,還是可能發現微量癌細胞殘存,特別是2A、2B、3A期別的族群。涂智彥醫師分析,根據文獻資料,早期肺癌開完刀平均平均仍有30至55%會復發3,因此術後會建議搭配輔助性治療,以有機會降低病人復發率。

 

以往早期肺癌在術後多僅有輔助性化療可選擇。從資料統計顯示,患者接受輔助性化療後,5年存活率約僅能提升5%4,等於1年只提升1%,涂智彥醫師坦言,化療在降低復發率上的幫助有限。所幸目前輔助性治療已有不小突破,特別是近年來加上免疫治療輔助,不僅患者治療選擇變多元,也有機會幫助癌友降低疾病復發率。

 

免疫檢查點PD-L1表現越高 對輔助免疫治療反應機會越高

 

涂智彥醫師說明,肺癌免疫治療是藉免疫檢查點機轉,主要在阻止體內的T細胞被癌細胞的偽裝「欺騙」,讓T細胞可以正常發揮作用,攻擊血液中仍殘存的癌細胞。患者若有意願接受免疫治療,建議在常見的EGFR, ALK肺癌驅動基因檢查外,還要同時進行「免疫檢查點PD-L1/PD-1」檢查,以評估接受免疫治療的可行性。

 

「免疫檢查點PD-L1/PD-1」若有表現會由1%到100%呈現。涂智彥醫師解釋,只要患者「免疫檢查點PD-L1/PD-1」表現大於1%,從臨床試驗證據看來,就代表使用免疫治療作為術後輔助治療,有機會可降低肺癌復發機率,且隨免疫檢查點表現越高,通常對輔助免疫治療反應機會越高,若能超過50%是最好的5。

 

涂智彥醫師進一步指出,綜觀臨床研究來看,免疫檢查點表現的高低,取決的關鍵在於腫瘤特色,與腫瘤大小並沒有直接關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免疫高表現者,通常是本身沒有肺癌驅動基因,且曾有抽菸習慣或暴露於二手菸環境。

 

46歲婦人肺腺癌3A期 術後輔助免疫治療力抗復發

 

涂智彥醫師分享,門診1名46歲婦人,平常沒有抽菸習慣、二手菸暴露及家族史,卻診斷出罹患肺腺癌。手術後確定是3A期,為與患者討論輔助治療方案,而將腫瘤檢體送驗,發現EGFR基因雖為陰性,但免疫檢查點PD-L1大於50%,因此開始接受為期1年的免疫治療,過程中都能正常上班,不影響生活品質,目前門診追蹤結果,都無復發跡象。

 

早期肺癌沒有症狀,若有症狀時多為晚期,此時才介入治療效果也有限。涂智彥醫師呼籲民眾,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是揪出早期肺癌很重要的利器,建議若為肺癌高危險族群,可以考慮45歲以上至少做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測。另外,他也強調,早期肺癌還是復發率頗高的癌別,若醫師判斷有需要,應積極接受術後輔助性治療;如果在經濟條件許可下,也建議朝向精準醫療,可考量接受標靶與免疫治療,有機會更進一步降低復發機率,提升存活時間。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獲「NOW健康」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