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琪斐過去曾介紹先生Roberto是美國人,在醫院擔任急診室醫師,兩人互動理性,對於雙方歧異一向採取協商方式,「第一輪談不成,第二輪再談,現在老了很少有事會晉升到第三輪。」
但這次協議,在7/11第一輪就破局,7/31再談更直接定調離婚,而兩人對分手的原因看法不同,范琪斐認為近因是第三者,但遠因是兩人對老年生活的想像不一樣。而Roberto的版本,則是覺得跟她生活很不快樂。
「我的想像是兩個人,在鄉下,買個房子,讀書種菜。他的想像,是可以回到 18 歲,跳舞到天亮。」
Roberto認為,范琪斐變得越來越保守,她則自認就算在怎麼崇尚自由主義,自己也無法「跟一個明明愛著別人的人維持婚姻關係。」
20年婚姻,她只想了20天便做出分手決定。「婚姻就像一棵樹,去年豐收不等於今年也豐收,我們這棵樹,是病了很久,我不知道,又或是急病天災,總之,就是死了。」
雙方道別時,仍維持一貫冷靜,「走的時候,他跟我說,I love you。我說,I love you,too。我給他一個 hug,兩個人都哭了。我給他的最後一句話是,好好照顧自己,I wish you a happy life。」最後,范琪斐也向各方好友喊話,要大家別急著打電話關切,自己死不了,「等我好一點就會重出江湖。」
心理師石瀝新接受《幸福熟齡》專訪時曾指出,熟齡伴侶在歷經經營家庭的犧牲與付出後,極可能失去共同的話題、興趣,兩人未必有衝突,「但極可能已是不親近的關係。」
他說,不妨思考能否接受這樣的關係、氛圍,「或許不能找回幸福的感覺,但可以成為彼此老後的陪伴。」
然而,想維持這樣的關係,須努力經營信任、安全感、鞏固彼此建立的共識空間,思考在發生衝突時如何溝通,怎麼尊重、包容彼此的不一樣?盡量杜絕「嫌棄、指責、抱怨、批評」等4個關係地雷。
想從混亂的關係中恢復秩序,可以先詢問彼此之間對對方還有沒有興趣,願不願意相處、花時間投入?「如果沒有要分開,就要調整自己的失望。」
不分開,考量的點可能是孩子的成長、家有長輩需要人手照顧,或是老後需要陪伴等,又或者對方能提供經濟保障;而相對情況下,你能接納對方的不完美、有時的冷淡、不傾聽等…。重新評估後,衡量自己能在最低限度內,接受多大程度的失望,那麼彼此趨於平淡的關係,也不一定要走向分離。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一張藍圖,婚姻亦如是。」石瀝新說,感情並非要計較誰付出得多,但是在進入空巢期或退休階段,夫妻間要不斷思考兩人的道路是否還走在同一直線上,「如果已經走在無法交集的平行線,就要選擇是否能找到交集點,或者就此分道揚鑣。」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