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醫院婦產部婦女泌尿學科主任劉蕙瑄醫師指出,更年期婦女70%會出現不適症狀,除了常見的熱潮紅、盜汗、燥熱之外,也有超過5成的人會出現泌尿道問題,而其中又以「尿失禁」、「膀胱過動症」最為常見,包括頻尿、尿急、夜尿、漏尿、尿失禁等症狀。
她解釋,女性因先天尿道短,漏尿問題比男性更為常見,且隨年齡漸增、經歷懷孕生產或骨盆腔大手術等,骨盆腔、尿道、膀胱肌肉及韌帶退化萎縮,更易引起頻尿、尿急、夜尿、漏尿、尿失禁等症狀,使得生活上開始需使用護墊、社交外出時需常跑廁所、擔心性生活中無法控制漏尿等情形,大幅降低整體生活品質。
為什麼更年期會出現泌尿道問題?
劉蕙瑄說,這些泌尿道問題發生,可以概分為3大原因:
●荷爾蒙的改變,更年期荷爾蒙低下,會使女性尿道閉鎖功能變差,出現「尿失禁」的問題;
●老化、慢性病,會使膀胱控制退化,導致「膀胱過動症」產生;
●骨盆底肌肉的衰退,則與負重、肥胖有關,可能導致骨盆器官下垂,導致「尿失禁」與「膀胱過動症」。
雖然這些泌尿道問題的發生率高,但據國健署針對於2000位女性做調查,真正尋求專業治療的人卻僅19.6%!
劉蕙瑄說,許多患者對頻尿、尿急、尿失禁抱持迷思,認為這就是一個老化現象,「老了就不可避免」。要不然就覺得也不是大問題,選擇忽略、忍受,「忍耐一下好了,不需要諮詢。」再來是覺得「無助」,想尋求協助,但不知道該怎麼做?
「其實,絕大部分的尿失禁,都是可以治療的!」劉蕙瑄說,尿失禁可以從症狀分為四大類:
1、壓力性尿失禁:只要用力咳嗽、跑跳,甚至趕公車、走路快一點,就會發生尿失禁,其主因還是因為老化,使得尿道閉鎖不全。治療方法可透過肌肉訓鍊,或是現在盛行的尿道手術,如吊帶懸吊、尿道旁注射等,其成功率可達90%以上。
2、急迫性尿失禁:常見是一急,還沒走到廁所就漏了;或是洗手時碰到冷水、聽到尖銳聲音就產生漏尿,讓患者非常困擾。劉蕙瑄說,除了肌肉訓練,現在也有很好的藥物可供治療,也能達到很高的治療效果。
3、滿溢性尿失禁:常與做過骨盆底手術、電療,或是慢性病有關,找出真正問題,再來解決。
4、混和性尿失禁:以雞尾酒式療法,找到患者真正問題,再行治療。
到底多嚴重的尿失禁,才需要找醫師?
劉蕙瑄說,臨床上可從「棉墊測驗」來確認。棉墊試驗是1983年國際尿失禁醫學會 (ICS) 劃定為一個小時的檢查程序,可以將尿失禁的嚴重度做客觀的定量。
簡單來說,就是先讓患者將膀胱排空、尿解乾淨後,再喝500c.c的水,接著做一些日常動作,如開合跳、爬樓梯、撿東西、快走等,做完1個小時後,再去測量棉墊的重量。若為2~10g,就屬「輕度尿失禁」;若10~50g,為「中度漏尿』,要是大於50g,就是「嚴重漏尿」了。
劉蕙瑄強調,若是10g以下,會建議病患在家做骨盆底肌運動訓練,就能極大改善;但若是10g以上的中重度尿失禁,則務必要找醫師諮詢、治療,才能得到進一步的改善。
延伸閱讀:
5招助擺脫更年期漏尿
對此,國民健康署響應每年10月世界更年期關懷日,提供5招幫助更年期女性擺脫漏尿不適,重拾健康自信:
1、控制體重、生活規律
體重過重會增加漏尿風險,建議在生活型態上調整,使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BMI=體重(公斤)÷身高2 (公尺2)〕在理想18.5至24之間。
2、骨盆底肌-肌力訓練
勤做「5-5-10口訣操」,先找個舒服的坐姿或站姿,慢慢收縮骨盆底肌肉,感覺像把肌群向上提起,每次收縮「5」秒鐘、再來放鬆「5」秒鐘、「10」遍當作1回合、每日3回效果好、不分時刻勤勞做,不滴不漏好自在。
3、適當飲水、定期排尿
應避免膀胱過度擴張及小便太少,建議每天的喝水量最好達到1,500~2,000毫升。養成定期排尿的習慣,喝水不宜過量,以免影響睡眠品質。
4、避免刺激性的食物
減少刺激性食物(如咖啡因、酒精)的攝取,以減少膀胱刺激。
5、保持清潔、避免感染
分泌物多時,請以溫水清洗,保持乾燥,若性行為前,將陰部清洗乾淨,避免細菌從肛門帶到陰道或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