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危機時,你或許咬牙執著於年輕時所描繪的幻想,但是認清一個事實很重要,那就是:放下幻想的時刻來了!我們應該好好面對今後將逐漸老去的現實,才能找出理想的生活方式。中年危機的意義就在於,它可以使人變得成熟,讓人生更加豐富。中年這段時期可謂人生的中繼站。
那麼,這條路上有指標嗎?答案是「有」。若問我在哪裡找到,我會說,我有幸因為工作的關係,在眾多癌症體驗者跟我分享的事物當中,找到了路標。
我自己陷入中年危機時,同樣感到迷惘痛苦,提不起幹勁,活得非常空虛。是那些面臨死亡的癌症體驗者把「人生中最重要的事物」指給我看,他們的故事溫暖了我的心,至今這些珍貴的體悟還迴盪在我的心中。
我的個案教會了我,即使得到癌症,生命的剩餘時間有限,但依然能活得多采多姿。而在這個多采多姿的世界,與他人競爭得來的地位財富和資產,根本不重要,因為這世界擁有人類的溫暖,有大自然的美麗,同時你會體驗到自己內在是多麼的富有。
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最後留給我們的話:「我所贏得的財富,在我死的時候完全無法帶走。我能帶走的,唯有充滿愛的回憶。」這段話正是上述觀念的體現。
赫曼‧赫塞的詩
〈走向目標〉
我總是漫無目的地行走,毫無休息的念頭,只因我希望自己這條路沒有盡頭。終於,我發現自己只是在原地兜兜轉轉,於是厭倦了旅行。那日成了我生活的轉機。現在,我遲疑著朝目標走去,我心知肚明,死神就在每條路上,朝我伸出手。
──引自赫曼.赫塞著,高橋健二譯 《赫塞詩選》(新潮文庫)
擺脫中年危機的先決條件就是放下幻想,面對現實。首先必須放下的幻想,就是「我能夠一直努力下去」。我們必須認識到一個鐵的事實:在人生後半段,我們會緩慢但確實地「老去」,或許經歷幾場大病,最後等著我們的,就是死亡終點。
罹癌,毫無疑問就是「大病」的經歷,而衰弱則提醒我們正在「老去」,也使我們清楚意識到人生終點就是「死亡」。換句話說,我們必須面對這些無法逃避的現實,正以強有力的形式鋪天蓋地而來。
一旦強烈意識到「死亡」終點,那麼「成功適應社會就能獲得幸福」 的第二個幻想,也就會跟著消失無蹤。接著,我們將被迫重新尋找幸福在哪裡?
沒有人會覺得罹癌是一件好事。但也有不少人表示:如果沒有罹癌,我就不會獲得這些體悟。罹癌經驗或許為人生真相的挖掘,提供了強而有力的作用。
因此,那些踏上旅途尋找人生目的的癌症體驗者所發現的東西,對於今後也將踏上旅途終點的中年危機者(包括每一個人)來說,也算某種意義上的前人智慧,同時成為旅程中的可靠路標。前文所引用赫塞的詩作,講的就是這件事。
(本文摘自《活出真我的中年人生課:心理腫瘤科名醫超越失落與無常的生命洞察》 ,遠流出版,清水研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