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內科醫師陳至良說,最近在診間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醫師,明明我感冒都好了,為什麼還是咳嗽咳不停?」咳嗽根據時間長短,可以分為「急性咳嗽」、「亞急性咳嗽」及「慢性咳嗽」,急性咳嗽是指持續咳嗽約3周;若咳嗽超過8周(2個月)即屬於慢性咳嗽;介於兩者之間則是亞急性咳嗽。
陳至良表示,咳嗽是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當呼吸道的黏膜受到刺激時,身體會自動地引發咳嗽反應來將異物排除;不過對於慢性咳嗽的患者來說,這種反應機制可能會過度敏感,即便沒有明顯的異物刺激仍會頻繁的咳嗽。
慢性咳嗽的常見原因包括:呼吸道疾病後遺症、氣喘、鼻涕倒流及胃食道逆流等等。中醫認為:「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也就是說,除了肺以外,其他臟腑功能失調時也都會引起咳嗽的症狀。
例如習慣熬夜、情緒急躁易怒的人,咳嗽時伴隨兩側肋骨周圍悶脹疼痛可能是「肝咳」;患有慢性心衰竭、腎衰竭的患者,因為水分排出困難而引起咳嗽,屬於「腎咳」及「心咳」,若有伴隨腰背疼痛,且咳嗽時痰沫較多較屬於腎咳,心咳常有呼吸短促,乏力心悸的症狀。
而民眾比較容易忽略的是「脾咳」,亦即長期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的患者,可能因為少量的胃酸刺激咽喉或是嗆入氣管而引起咳嗽。至於氣喘及鼻涕倒流,則屬於典型「肺咳」的狀況。不過還是要提醒民眾,若有不明原因導致咳嗽發生時,應即時就醫,找出病因做適當的治療。
除了咳嗽原因,咳嗽情形包括:是否有痰、痰的顏色(綠色、黃色、白色、透明、血絲)、痰的質地(黏稠、清稀);咳嗽的加重因素,如吹風吹冷氣、吃到冰冷/甜膩食物、躺下來加重等等都是中醫師在診間診治時的重要資訊,就診時要詳細地告知醫師。
陳至良提醒,慢性咳嗽的複雜程度比急性咳嗽高,往往是多個臟腑功能失調共同影響的,除了給專業中醫師治療耐心調理外,建議民眾可以從日常生活改善做起:
●早晚溫差大時戴帽子、圍絲巾,頭頸部的保暖能幫助肺氣流通;
●維持適量運動、不熬夜能調達肝氣,改善情緒的同時也治療咳嗽;
●腸胃功能差的民眾要特別注意飲食,難消化易產氣的食物(糯米製品、麵包饅頭、五辛類、煎炸油膩、精緻甜點)盡量避免。
除此之外,坊間流傳喝「蜂蜜水」能止咳,真的有用嗎?《華人健康網》報導,中醫師謝千皓表示,想靠蜂蜜水止咳,要先看自己屬於何種咳嗽,如果屬乾咳、痰量少的咳嗽,喝蜂蜜水確實可達到滋潤、緩解咳嗽的效果,但如果是感冒引起痰多的咳嗽,就不適合喝蜂蜜水,以免甜味刺激使痰量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