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才不是什麼美德
明明想變得更愛自己,卻總是忍不住考慮別人的感受,忽略自己也不見得讓對方滿意,到底怎麼才能成為完美的、受歡迎的女孩?
我一時語塞,這個問題好難。我只能說,任何時候當你感覺到自己委屈,還在委曲求全,步步退讓,是一種社交裡的下下策。若其中還有你對回報的期待,那真的抱歉,你八成會失望。
我在人際交往中也有過這種感受,也不知道自己是不夠自信還是其他原因,就是習慣性地委屈自己,成全別人。偶爾情緒極度不好,一改往日友善,身邊的人不僅不會想起從前我的懂事乖巧而包容我,反而會覺得我脾氣古怪,難相處。
很多人在心裡一開始就認定了「別人的喜歡、評價比自己的喜歡更重要」,所以也就不奇怪,為什麼那麼多人習慣性地放低姿態,努力讓別人能夠認可自己,至少不討厭自己。
明明你在開會之前做了很多準備,你有很多想法要表達,你覺得自己的方案是最優善的。結果有同事問可不可以在你之前上去展示自己的PPT,你說「當然可以啊」 。結果她的方案全數通過,你的呢?連被大家知道的機會都沒了。
無論誰來找你幫忙,你都會一口答應並辦得妥妥的,比自己的事情還要上心。可你一旦遇到了什麼困難,卻從來不會找人幫忙,你覺得欠了人情難還,其實是心裡害怕沒人會真的幫你。
為什麼成為別人口中的好人?你對誰都維持著說得過去的禮貌,節日的時候還會準備小紅包發給大家,圖個熱鬧。但每個落寞時分,你卻不知道該跟誰聊聊心事。
按照年資分宿舍,有新來的小妹妹跟你撒嬌,於是你讓出了單人房,擠進了四人房。你珍藏了很多年的限量版公仔,因為親戚家的孩子喜歡,你不得不讓出。
體諒、慷慨、善良這些珍貴的品質當然要有,但是該維護自己的時候,也不要讓步,更不能手軟。「忍氣吞聲」和「委曲求全」都是爛品質,你覺得自己顧全大局做出了犧牲,可實際上想要感謝你的人,真的沒有。
別人跟你道歉,你要說的是「我接受你的道歉」,而不是「沒事」、「沒關係」,因為你這樣說,他們還就當真了,以為你真的無所謂。
一個人吃虧的頻率太高,別人就會覺得你吃多少都吃不飽。就算你被折磨得精疲力竭,到了快撐不住的時候,別人也只會以為你是心甘情願,半點怨不得別人。
成熟懂事固然是一件好事,固然討人歡喜,只是這個世界上除了懂事和成熟,還有兩個詞叫作「委屈」和「不快樂」。
這種委屈自己換來的體面,就是對他人意見、態度的畏懼。一旦擺脫了這種畏懼,摘下「爛好人」的標籤,你就不再是被人隨便牽出去遛遛的萌寵,而是一頭人人見了都心生距離的獅子。
分清哪些情緒和需求是自己的,哪些是別人的,這樣你在做選擇時更能留意到自己的聲音。即使那個選擇會帶來一系列麻煩,你在應對的時候至少不會把時間用在懷疑自己和埋怨別人上。
(本文摘自《治癒之書:人生不會完蛋,自癒後的人會長出新的自己!》幸福文化出版,萬特特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