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表達感情,表示你成長了
大部分男人會捍衛自己堅毅的形象。當我告訴他們應該表露感情時,有人覺得我瘋了,有個案主曾這樣對我吼道:「你是要我像女人一樣說話!」
我回他:「表達感情有什麼不好?這很正常,是每個人都需要經歷的。這表示你的成長。」
我知道有些男性會忽略這種觀念,也明白男人參與的許多競爭都不能分享感情。但接受心理治療的人談到自己的個人感情時,完全可以將厚厚的盔甲脫掉,坦露自己的情緒,不用那麼堅強。
這種脆弱並不只適用於悲傷的情況。通常有不安全感、恐懼感或感受到愛的時候,也可以有這種脆弱。有些男性會抑制自己表達愛意,擔心這樣顯得很懦弱。
然而平常拒絕表露感情的人,會將未表達的感情和未滿足的需求,表現在生理反應上。因此,這些男人是透過性愛「追尋」男子氣概,而不是運用性愛「展現」男子氣概。
我知道一般而言(雖然這些屬性表現得並非如此涇渭分明),果決、負責任、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有男子氣概、能夠自然表達自我的男性,的確更受女性歡迎。女人愛的是既富有熱情,也有細膩感情的男人。
因此,我提出「做一個男人有什麼意義」這個問題,是想讓案主盡情表達感情。雖然我很難開導其中的某些人,但最後他們還是真的開始展現自己了,只是還有點綁手綁腳。
再也沒有比看起來冷冷的人說他「覺得對自己更好」或「感覺有點悲傷」更令我開心了。我會跟他說:「這很棒,恭喜你。你現在是一個真實的人了。你能夠感受、能夠去愛,沒必要過度擔心。」
案主竟然說:「心理師,我對你動心了。」
馬克是一位令我難忘的案主。他因為性功能障礙來找我,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我自認是個敏感而浪漫的人,但女人讓我驚恐。」熱情、風趣、溫和又有禮的馬克,看起來是個典型的「好好先生」,諷刺的是,這可能是他的問題的一部分,也是性功能障礙的原因之一。
經過一段時間的諮商,他已經逐漸能在生活各方面堅持自己的意見、主張權利。這天他來諮商,我想給他支持,對他說:「現在我和你互動更輕鬆、更親近了。這也有助於你處理其他的人際關係。」
「嗯,提到這個,我有件事想告訴你……」他說著,突然雀躍起來,「我對你動心了。」
「是嗎?」我臉紅了,好不容易才擠出這句話。
我有點愣住,但是並不意外,因為原本就心裡有數。老實說,我對馬克也有點動心。進行諮商好幾個月了,我期待著每次的會談,有一次見他快到了,還先查看自己是否需要補妝。
我心想:是我造成的嗎?老天,希望不是我給了他什麼鼓勵。難道我無意間撩撥他?我快速回想著自己是否這麼做過。
接著,我決定把思考焦點從自己身上移開,繼續關注他的事情。
「詳細地跟我說說你的感覺。」
「我覺得你很懂我。」
我感到飄飄然。「聽起來,這對你而言是一種新鮮的體驗。有人想要了解你,你有什麼感覺?」我問。
「我覺得從沒有人這樣關心過我、在乎過我。跟其他女人在一起時,我從來都沒有這種感受,和我母親相處時也沒有。」
在馬克看來,我是個堅強的女人,可以冷靜地平息他的怒火。這是他母親沒有做到的,因為她一直沉浸在丈夫過世的悲傷情緒裡。
「是的,我們這樣的關係很重要。」我說:「有人能夠真的理解你,這點讓你開心。而我無條件地接受了你,這正是你一直渴望和追尋的。」
我希望馬克能夠明白,這種「動心」表示我們之間建立了理想的助人關係,因為我真正了解,並接受了他內心的自我。
維繫親密需要勇氣,掌握親密需要自信
回顧會談的過程,我發現我只是見證了助人關係中,那種很常見的「依賴感」。
我明白,馬克個性的改變已經表現在他和我的關係中,他從一個消極而有攻擊性的人,變得堅定、自信又有勇氣。
馬克冒著風險與我分享他的感受,我也受他的勇敢鼓舞。一段關係的存在與維繫,是需要當事人具備「勇氣」的。我離不開我的案主們,想要和他們在一起,無條件地接受他們,這個過程也帶給我新的力量與男性相處。
在此,我不只想告訴各位讀者要給予伴侶支持、互相依靠,也想建議大家勇敢地冷靜行事,不要過於自大、自我感覺良好,貪戀安全感。想要有一段感情是人之常情,因為我們可以享受對方的陪伴和被愛。然而,「給予愛」意味著有風險,並且要接受不確定性。
維繫親密關係需要勇氣。馬克或許也知道會遭到我拒絕,但還是讓我知道他的想法,真希望我能表揚他這樣的行為。
許多案主無法接受自己真正的改變,很難表達自己的欲望。為什麼呢?因為表達會引起對方的懷疑,也因為我們害怕被拒絕,害怕出現自己不能接受的結果。這也是性諮商通常會變成「培養自信的過程」的原因,因為掌握親密關係需要自信。
馬克向我展露對我的感情,這表示他跨出了「接受自我」的第一步,而這一點將幫助他開展一段戀情。
我認為從一定程度而言,男子氣概就是希望在任何感情關係中都能獲得成功。了解男性希望在感情關係中成為什麼樣的人,我也就明白女性在尋找伴侶時,應該問自己的幾個重要問題:
1、他是如何面對感情和情緒的?
2、他能夠處理好憤怒和悲傷的情緒嗎?
3、他是會發脾氣,還是將這些情緒掩藏起來?
4、他是會主動處理,還是會嚥下這些情緒?
5、他如何因應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壓力?
6、他能夠接受愛和給予愛嗎?
7、你們能夠相互扶持嗎?
8、你們能成為彼此的避風港嗎?
9、即使你讓他感到挫敗、你們的生活過得並不如意,他也能保持對你的愛嗎?
10、他能否不沉迷於愛裡無法自拔,而是「在愛裡找到自己」?
什麼樣的人,才是我的理想伴侶?
我曾跟一位朋友說我之所以開心理治療所,其實是想幫助女性,但現在接的主要是男案主,所以一度認為自己失去初心。她說:「你就是在幫助女人啊,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
仔細回想自己幫助男人處理兩性關係的過程,我總會遇到喜歡以「神鬼戰士」風格來理解男子氣概的案主,即便是看起來很溫柔的男人也不例外。
這種風格被我視為個人成長的真正阻礙,我決定扮演教導者的角色,教他們重新定義「男子氣概」。我想讓他們明白,哪裡才是他們內心的柔軟處,哪裡才是他們內心的強硬處,幫助他們重新定義「男人」一詞。
同時我也在思考:什麼樣的男人才是我的理想伴侶呢?
1、面對愛情的不確定性,他能夠保持堅定。
2、面對女人的吵鬧和威脅,他能夠沉著、冷靜。
3、他能以合理的方式控制自己的權力欲望,用自己的力量創造並維繫感情關係。
4、他不因索求(尤其是向女人索求),而是因給予和分享變得強大,透過幫助身邊的人獲得力量。
5、他能努力發掘他人的長處,特別是伴侶的長處。
6、他非常尊重自己和所愛的人,不將別人的成功視為威脅,因為他明白自己的價值所在,不需要透過揭他人之短來壯大自己。
愛一個人,就該愛他本來的樣子
我一直在努力嘗試去愛,但一點也不容易。愛與浪漫不一樣,不只是一種溫暖的感覺,愛是有韌性的,是不屈不撓的。我也知道男人是討厭、不完美的,他們不會成為女人希望的樣子。倘若他們真的成了女人希望的樣子,那麼可能又會被女人嫌棄。
事實上,沒有男人能做我們的拯救者、我們的依靠。無論什麼樣的男性,他也只是個尋常男人而已。
馬克在我這裡進行的諮商是成功的。他能夠坦承自己的感受,這一點令人欽佩。他是勇敢的,面對我的拒絕時是堅定的,這種表現真的很吸引人。馬克教會我一件重要的事:
愛一個人就該愛他本來的樣子,而不要期待從他那裡獲得什麼,也不要期待他變成我想要的樣子,更不要期待憑一己之力去改變他。
親密關係中理想的交往模式,只屬於享受彼此真實樣子的人。
(本文摘自《男人的祕密只跟心理師說──一名性諮商師與那些男人不言的欲望迷霧》寶瓶文化出版, 大衛‧蘭森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