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貪財,姊姊說我害死媽」一次也沒顧過爸媽,卻在爭產時把我告上法院:我多希望自己是獨生女

「哥哥貪財,姊姊說我害死媽」一次也沒顧過爸媽,卻在爭產時把我告上法院:我多希望自己是獨生女

編按:人到中年,夾在父母老化、孩子尚小的三明治世代,要同時扛起兩代的照護責任,真的不容易。

不少人總以為,只要家中有兩個以上的子女,兄弟姊妹之間就能互相照應、彼此扶持。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當爸媽年邁、生病,許多人心中仍存著一絲盼望:至少兄弟姊妹能一起分擔,然而現實往往狠狠打臉。

更多時候,是那些從不曾照顧父母、甚至連病房門口都沒踏進一步的人,在遺產分配時卻特別積極、聲音最大,還會反過來責怪真正盡心照料父母的你……

「多生一個可以彼此扶持、互相輪流、遇到事情彼此有個商量……,這些,都沒有發生在我身上;我遇到的是把我告上法院的兄姊,無恥、無良都不足以形容的人,卻是我的手足。我多希望我是獨生女。」

每個人都無法選擇出生的家庭,也不能預設親情一定會帶來溫暖。那麼,當我們身處這樣的困境,又該如何自處?

 

手足帶來人生風雨,寧願自己是獨生子女

 

昨天英文讀書會結束後,我到一家早午餐店用餐,聽到隔壁桌兩個女子的對話,讓我很有感觸。


從她倆談話的內容推斷,應該是相交多年的好友。


A勸B:「妳趁年輕再生一個,像我之前也只打算生一個就好,可是想到他未來一個人要面對我跟我老公的同時老化,他沒有兄弟姐妹可以輪流、可以商量,一個人承擔照顧兩個老人的責任,我想到就心疼。我們不是生他來照顧我們的老年,但妳知道親子關係好,孩子不會忍心丟下父母不管。」


A繼續說了丈夫和她的老年規劃,「就算我們去住養生村、安養中心 或 花自己的錢、住自己家請看護找幫傭打理我們的老年生活,當我們完全不能自理的時候,還是需要孩子管理我們的財產、監督看護不會虐待我們。 我們老了以後,身邊一定要有可信賴依靠的人。」


「我和我先生同年,一個孩子要同時照顧兩個老人,真的太累了。這是我後來決定再生一胎的原因。」A把自己的想法講得清楚,希望好友B能為獨生女添一個手足。


「我懂妳的意思,但我人生風雨是我的哥哥姊姊帶來的。他們跟我之間,沒有輪流也沒有互相扶持,他們只有完全的自私,我跟他們現在就是法院見!」B臉上沒有太多情緒,講這些話的時候,語氣平靜。 我猜想她和兄姊的官司應該進行好一陣子了。


「妳哥在美國這麼多年,妳媽媽生病的時候,他就回台一次奔喪,他過得悠閒富裕,怎麼好意思搶妳媽留給妳的房子?那是多少年的老公寓了!」A對B的家庭狀況很了解,為B抱不平。

 

B苦笑說:「比起我姊對我的傷害,我哥算好很多了。至少他只是貪錢而已。我姊不但沒有照顧我媽,我媽死的那天,她回家看到我就指著我駡:『媽就是被妳害死的!妳帶媽做化療把媽害死了!』」


「妳姊真的太誇張了!她信中醫,可是妳媽決定看西醫。她若覺得中醫更好,就該自己帶媽媽去看中醫。放著媽媽不顧,住院只來看過一次,探病一次不到2小時,妳媽生病5年,她就只來看過2小時,憑什麼駡妳?真的太可惡了!」A講得義憤填膺,彷彿是自己遇到了不仁不義的姊姊。


B說母親走後,兄姊為了分產問題,告上法院。三人斷了關係,唯一會見到面的地方就是法院。

 

「妳說多生一個可以彼此扶持、互相輪流、遇到事情彼此有個商量……,這些,都沒有發生在我身上;我遇到的是把我告上法院的兄姊,無恥、無良都不足以形容的人卻是我的手足,我多希望我是獨生女。」B的語氣終於有了情緒,那是對自己的疼惜。

 

 

手足是相伴的助力,還是帶來人生風雨的阻力?


我們沒辦法選擇家庭成員。


但我們長大獨立後,可以決定自己和他們的關係界線。

 

對父母,我就是盡己所能,不去管手足做了多少,我只管自己能做什麼、做了多少。


不比較甚至不聯絡,只要能讓自己心情平靜,耳根清靜 就是好的。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凡事需要雙向奔赴,才能達到的和美關係境界。


已過中年的我學到的是:

 

這些話聽聽就好,不必當真

 

因為「弟恭」未必「兄友」

 

「父慈」不一定「子孝」

 

我們有時連自己都控制不了了

 

怎麼期待他人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