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酒、檳榔增加罹癌風險
據國健署2022年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食道癌新發生個案共有2,831 人,其中男性就高達2,600人,占了9成以上,是男性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第6名。而衛福部2023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有2,064人死於食道癌,男性則占9成以上,死亡人數高達1,915人,是男性十大癌症死因排名第5位。
食道癌新診斷個案中:
●75.6%吸菸,罹患率是沒抽菸習慣者的2.29倍;
●50.8%偶爾喝酒或習慣性喝酒,罹患率是沒飲酒習慣者的3.80倍;
●46.8%嚼檳榔,罹患率是沒嚼檳榔習慣者的2.62倍。
但這非代表僅男性有食道癌罹患風險。被譽為「玉女掌門人」的60歲藝人方文琳,以注重健康、愛運動著稱,但2024年9月自曝健檢時發現癌指數出現紅字,進一步檢查證實罹患食道癌零期。當時女兒哭著拍打她,「這癌幾乎是以男性為主,都是妳!都是妳愛喝高粱!」
她才想起自己為緩解更年期的煩躁身心狀況,養成睡前喝一小杯58高粱的習慣,加上平日超愛喝熱湯,燙到嘴巴破掉都沒關係,可能就是傷害食道的主因。
方文琳坦言,因家族有腸胃癌病史,因此注意力只放在腸胃鏡上,去年6月底做完健檢,當天帶回家的簡單報告就丟在一旁不予理會。但女兒看了細項紅字疑似「食道癌」,才提醒她進一步追蹤,且回溯時隔3年的前次健檢報告比對,赫然發現當時其實就呈現紅字警告。
食道癌指數正常值為「0~3」,吸菸者也才「4~5」,但方文琳先前健檢報告顯示癌指數已逾「7」。去年追蹤驗血報告出爐,醫生告知癌指數高「9.8」,後續切片證實為「癌前病變」,若擴散就必須做食道切除。幸而癌細胞尚未擴散,由醫師以內視鏡手術剝離腫瘤,手術耗時近5小時才完成。
方文琳坦言,等待切片報告時的煎熬很痛苦,而術後幾天喝水、流質食物都吞嚥困難也很痛。雖然醫師說,若忍不住可以吃止痛藥,但她不願意,「因為必須記取教訓,我無法忘記女兒滿是淚水無助的雙眼,看得我心都要碎了…」
健康生活從飲食下手,遠離危險因子
食道是食物進入消化系統的第一個通到胃腸的必經之道,也因此更容易暴露於危險因子及病菌當中。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指出,食道癌之危險因子有不健康飲食、菸酒檳、胃食道逆流等有關。
由於食道癌尚無具有實證的有效篩檢工具,因此,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6點遠離危險因子的小祕訣,落實健康生活型態:
1. 遠離菸、酒、檳榔。
2. 平日飲食減少過燙(超過65°)食物。
3. 少吃香腸、臘肉等含亞硝酸鹽食物。
4. 多食用原型食物,盡量減少加工食品。
5. 保持口腔清潔習慣。
6. 維持規律運動。
值得注意的是,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食物超過65°C可能會對食道、咽喉和口腔造成灼傷,其中包括亞洲人最喜歡說的「趁熱吃」,不良的飲食習慣長期下來也可能增加食道癌的風險。
「食」不下嚥要注意,及時就醫勿輕忽
食道癌症狀除了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或痛感外,也可能出現食物逆流、火燒心、聲音沙啞、胸後痛、體重減輕、上腹痛及久咳等情形。
由於食道癌初期大多無明顯症狀,因此,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呼籲,民眾平時應提高警覺,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切勿僅上網搜尋相關資訊後,就自行判定身體無異狀,而延誤就醫時機,如出現上述症狀時,應及早就醫檢查,把握黃金治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