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在臉書分享,一名45歲男性因健康檢查異常至診所就醫,自述過去三年幾乎每日早餐以各式麵包為主,體重不知不覺增加了10公斤,更出現糖尿病相關指標異常。經醫師建議後,他改為食用無糖豆漿與水煮蛋,偶爾搭配低加工的雜糧饅頭作為主食,同時進行每日50分鐘的超慢跑運動。三個月後,成功減重5公斤,血糖也恢復至正常範圍。
醫師指出,這個案例顯示,不僅總熱量攝取重要,食物種類對健康影響更為關鍵。2023年《Nutrients》期刊發表的德國研究也證實,將一般裸麥麵包換成低胰島素刺激的麵包,三個月內即使熱量不變,也能平均減重1.8公斤,對55歲以上族群效果尤其顯著。
台灣常見的台式麵包除了油糖含量高,也具有高升糖指數與胰島素反應。例如一個蔥花肉鬆麵包熱量高達565大卡,等同一份便當,紅豆麵包也有330大卡。這類麵包容易引發血糖急速上升,胰島素大量分泌後不僅讓人更快餓,也加速脂肪堆積,增加肥胖與代謝疾病的風險。
劉博仁也建議民眾減少高油高糖麵包攝取頻率,選擇全穀、低加工、多纖維的替代選項如全麥吐司、種子麵包或雜糧饅頭,並搭配蛋白質來源如無糖豆漿或水煮蛋以穩定血糖。即使是相對健康的麵包,也須控制份量與搭配,從每天的早餐做出小改變,就能讓身體悄悄變得更好。
※本文授權自聯合新聞網,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