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股領息」要報稅!免稅額怎計算?「合併申報V.S分離課稅」怎麼選?投資基金必看5大節稅技巧

「存股領息」要報稅!免稅額怎計算?「合併申報V.S分離課稅」怎麼選?投資基金必看5大節稅技巧

許多人藉著股票、基金及ETF投資作為退休理財規劃,也為自己增加被動收入,但無論投資基金或股票都需要課稅,讓不少存股族擔心賺了股利,卻傷了荷包,猶豫是否該在除息前就賣出。不過,基金投資報稅有技巧,只要能掌握幾項節稅訣竅,就能省下不少稅金。

 

1、選擇不配息的「累積型」的境內基金

 

中租基金平台總經理蘇皓毅建議,不需要定期現金流的投資人,可以優先選擇不配息的「累積型」境內基金。因為基金投資在台灣境內所產生的資本利得完全免稅,例如選擇一檔台股基金,不僅讓資產可持續複利成長,同時還能避開配息可能產生的稅務問題,實現投資複利與節稅的雙重效益。

 

2、投資境外基金控制在750萬元以下

 

相較於台股基金,投資境外基金就要課稅嗎?答案是「不一定」。其實在台灣註冊的境內基金投資「海外」產生的股票股息、債券利息或資本利得,以及非在台註冊的境外基金所有收益都屬於「海外所得」,適用「最低稅負制」計稅。簡單來說,一般投資人若加計「海外收入」的基本所得額未達新台幣750萬元,基本上就不受影響,所以海外基金投資幾乎是等同免稅的

 

 

3、年所得133萬以下採「合併課稅」,善用8.5%稅額抵減

 

許多人對高股息基金情有獨鍾,那麼領到的股利配息應選擇納入綜合所得「合併申報」,或是「分離課稅」呢?蘇皓毅以「單身、無扶養親屬」的納稅人為例,建議年所得(含股利)在133萬元以內的小資族,採「合併申報」較有利。

 

蘇皓毅解釋,年收入(含股利)淨所得額在133萬元以內,也就是適用綜所稅率為12%(含)以下的人,採「合併申報」通常較為有利。這種方式可享有8.5%所得稅額抵減,最高可抵減8萬元。蘇皓毅提醒,若能將台股基金配息的股利收入控制在全年約94萬元,將能最大化8.5%稅額抵減的節稅效益。

 

4、綜所稅率40%的高資產族群,採「分離課稅」較有利

 

要留意的是,對於高薪收入或高股利收入的高資產族群,也就是適用綜所稅率40%的人,選擇股票股利28%分離課稅通常較為有利,可以避免股利併入高稅率級距。蘇皓毅也強調,最有效的節稅方式仍是投資累積型基金或海外基金,這類投資有機會完全免稅。不過,由於個人所得狀況各異,實際應納稅額仍應以結算申報為準。

 

5、綜所稅率20%~30%中資產族群,需試算最佳方案

 

如果是含股利之淨所得適用綜所稅率落在20%~30%的中資產族群,就必須視淨所得稅率、股利收入高低試算最佳方案。舉例來說,若不含股利的年收入原本適用所得稅率12%,但可能因為股利收入高,加計股利合併申報後的淨所得級距上升至20%、30%或40%者,此時選擇分離課稅反而有利。

 

 

蘇皓毅表示,其實拋開複雜的稅務考量,專注於基金資產成長與現金流規劃,只要掌握兩大投資節稅重點:

 

●境內所得來源為「資本利得」免稅優勢;

●海外所得免稅額750萬天花板不怕課稅。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