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尿3次,死亡率竟增2倍!泌尿醫:「細胞生鏽」導致膀胱變硬,5個「尿活訓練」告別頻尿、尿失禁

夜尿3次,死亡率竟增2倍!泌尿醫:「細胞生鏽」導致膀胱變硬,5個「尿活訓練」告別頻尿、尿失禁

編按:半夜起床上廁所3次以上,死亡率增加2倍!本書作者、泌尿科醫師堀江重郎指出,夜尿症本身不會縮短壽命,但它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動脈硬化、心臟病、腎臟病、糖尿病等等,都和排尿有關!

排尿問題多是老化警訊,不是靠「少喝水」解決,刻意節水反而更危險,增加脫水、腦中風、心肌梗塞風險。作者建議,每天至少喝2公升的水分,並維持體重、骨盆底肌運動、攝取食物纖維、善用防漏產品以及少碰酒精、咖啡因,來改善頻尿、尿失禁。

 

夜尿3次以上 死亡率竟翻倍!

 

根據瑞典的某項研究調查,在追蹤高齡族群長達6年後,得到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半夜起床上廁所3次以上的人,其死亡率是半夜上廁所不超過2次者的2倍之多。

 

然而,這並不代表夜尿症本身會縮短壽命。重點在於,罹患可能縮短壽命的重大疾病時,大多都會出現夜尿症的情況。也就是說,夜尿症或許是罹患某重大疾病的徵兆。

 

為什麼呢?接下來,就讓我們在解說疾病原因的同時,逐一說明吧!

 

以簡單的比喻來說,造成疾病成因可概括為細胞「生鏽」和「焦黑」2種。

 

身體每次進行能量代謝時,都會產生活性氧。如果身體無法徹底處理活性氧,細胞就會氧化,而這就是所謂的生鏽。焦黑則是由體內多餘的糖和蛋白質所結合生成。與糖結合的蛋白質會在體溫的催化下變熱,就像烤焦的鬆餅那樣,轉變成名為AGEs的老廢物質,使得細胞糖化(Glycation)。

 

不論是生鏽或焦黑,都會損害細胞的新陳代謝和身體原本的功能,因此就容易罹患動脈硬化、心臟病,乃至於糖尿病、腎臟病、失智症等各種生活習慣病。所結合生成。與糖結合的蛋白質會在體溫的催化下變熱,就像烤焦的鬆餅那樣,轉變成名為AGEs的老廢物質,使得細胞糖化(Glycation)。

 

不論是生鏽或焦黑,都會損害細胞的新陳代謝和身體原本的功能,因此就容易罹患動脈硬化、心臟病,乃至於糖尿病、腎臟病、失智症等各種生活習慣病。

 

「夜尿症」是細胞正在生鏽的徵兆

 

在細胞的生鏽和焦黑之中,與夜尿症較有密切關係的是生鏽。若因氧化壓力導致細胞生鏽,膀胱製造的一氧化氮就會減少;一氧化氮一旦減少,膀胱就會變硬,從而引起夜尿症。

 

反過來說,夜尿症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膀胱變硬,而膀胱變硬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一氧化氮減少,然後,一氧化氮減少的最大主因就是細胞生鏽。

 

因此,夜尿症就是細胞正在生鏽的徵兆;換言之,細胞生鏽引起的疾病=生活習慣病。

 

從泌尿科的角度來看,生活習慣病可說是「一氧化氮減少病」吧!其中,不光是排尿次數,如果連排尿量也增加時,就極有可能是罹患糖尿病。

 

糖尿病是血液中糖濃度異常升高的疾病。當身體呈現高血糖時,細胞內的水分就會被吸入血管,大量的水分就會以尿液的型態被排出體外。

 

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夜間,排尿次數和尿液量自然就會增多。順道一提,出現這種多尿狀態之後,就會出現脫水和過量飲水的情況。

 

當身體把實際需要的水分當成尿液排出體外,自然就會經常性地想喝水。因此,糖尿病除了有夜間頻尿、夜間多尿的情況之外,有時也會有半夜渴醒的情況。

 

就像這樣,夜尿症的背後可能潛藏著各種重大疾病。

 

排尿問題多是老化警訊

 

夜尿3次以上是警訊!別再說「老了正常」

 

「雖然夜尿有點麻煩,不過無所謂,反正也不至於危及性命。」如果抱持著這種想法而輕忽夜尿症或置之不理,那就跟縮短自己的壽命沒兩樣。

 

根據統計,不管男女,大多數年過50的人,半夜至少會起床上廁所一次。因此,中年以上,「半夜上廁所1次」可說是正常範圍。

 

如果半夜上廁所的次數增加至2次、3次,甚至超過3次,這個時候,就是你該認真看待生活習慣病的最佳時機。

 

控制水分反而更危險 增加脫水、腦中風、心肌梗塞風險

 

在多數情況下,排尿問題往往是老化現象的症狀之一。雖然能透過改善生活和飲食習慣來延緩老化和減輕症狀,但是,當問題發生後如何面對,也同樣重要。

 

以下針對各種有關排尿問題的症狀,提出注意要點,讓因老化而被迫面臨排尿問題者,都能繼續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出現這些症狀時,往往會為了減少上廁所的次數,而減少水分的攝取。

 

當然,可以理解之所以這麼做的理由,但老化所引起的頻尿或尿失禁,實際上是膀胱功能衰退所致,而非水分攝取量所引起,因此,控制水分攝取量並不是有效的解決方法。

 

與此相對,若因控制水分攝取量而導致身體脫水,反而可能引發比頻尿或尿失禁更嚴重的身體不適或疾病。

 

例如,血液循環變差,易引起腦中風、心肌梗塞等缺血性疾病;水分不足以致減少排尿機會,就等於減少把酸性物質或有害細菌等,對身體有害的物質排出體外的機會,更容易導致體液的酸鹼值失衡,同時更容易受到感染。

 

每天至少喝2公升的水分 5個生活習慣改善頻尿、尿失禁

 

無論如何,每日至少要攝取1.5~2公升的水分。當然,這個分量不僅限於純水,味噌湯等或其他使用於料理的水分也包含在內。

 

總之,不要刻意控制水分的攝取,改透過以下的方式面對頻尿和尿失禁吧!

 

‧ 進行骨盆底肌運動,提高排尿控制力。

‧ 鍛鍊身體,以預防並消除會對骨盆底肌造成負擔的肥胖。

‧ 多攝取食物纖維,預防便祕。

‧ 外出時,善用尿墊或紙尿褲等防漏商品。

‧ 含酒精、咖啡因的飲品具有利尿作用,應盡量避免飲用。

 

延伸閱讀:銀行員賣咖啡致富,卻胖到心臟病發...他清空冰箱、拒吃「死的食物」從80公斤瘦回62公斤,10年沒生病

 

作者簡介_堀江重郎(Horie Sigeo)

1960年生。現為泌尿科醫師、醫學博士,並擔任日本抗加齡學會理事、日本男性健康醫學會理事。取得日美醫師執照後,在美國專攻腎臟學。

2003年擔任帝京大學醫學部主任教授,2012年開始,擔任順天堂大學研究所醫學研究科泌尿科學主任教授。其同時也是機器人手術的世界先驅,熟知科學性的抗衰老方法。

 

本文摘自聯經出版公司《尿液決定你的壽命:〔泌尿科名醫親授〕遠離膀胱癌,修復腎臟和膀胱的健康法

尿液決定你的壽命:〔泌尿科名醫親授〕遠離膀胱癌,修復腎臟和膀胱的健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