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高檔餐廳、搶買單…不把小錢當錢看,他工作30年退休,帳戶竟只剩1年存款!理財5紀律才是致富關鍵

吃高檔餐廳、搶買單…不把小錢當錢看,他工作30年退休,帳戶竟只剩1年存款!理財5紀律才是致富關鍵

高薪族,卻無法安心退休?部落客潔媽近日在臉書分享一則故事,引發廣大回響。她指出,一位年薪名列前10%的黃金單身漢,在50多歲選擇離職後,朋友們紛紛以為他會去環遊世界,怎料他竟因退休金嚴重不足而夜夜失眠,凸顯不少高收入族群潛藏的資產空洞危機。

 

揮霍習慣難改,成「高收入、低資產」典型

 

該男子過去生活寬裕、交際廣闊,飯局總挑高檔餐廳、買單也搶在前,是不少人羨慕的「精英生活範本」。然而,長年奉行「先花後存」的理財模式,工作30多年來未建立投資與儲蓄紀律,最終帳戶僅剩一年的年薪。

 

潔媽透露,對方甚至試圖詢問她是否能提供「投資明牌」,希望透過短期操作補上退休金缺口。但她坦言,自己早已不碰個股多年,並提醒:「散戶永遠是市場訊息的最後一隻小老鼠。」

 

她曾在多年前建議對方每月定期定額投資5千到1萬,當時卻遭回應「我又不缺那三瓜兩棗」,認為這種小額投資無法致富。如今事與願違,才意識到財務規劃不能靠「感覺」,而需長期紀律。

 

理財非靠「明牌」捷徑,專家籲強化現金流與儲蓄紀律

 

知名理財專家施昇輝也在臉書分享自身經驗,指出「財富自由」不是投資奇蹟,而是「穩定工作收入+長期儲蓄」的成果。他的資產主要來自夫妻長年儲蓄與一間已清償房貸的房產。他直言自己不是靠投資致富,是靠努力工作與儲蓄。

 

施昇輝提醒,現今許多財經網紅過度強調被動收入與ETF致富,容易讓人誤以為不必工作也能達成財務自由。他強調:「即使是買0050、0056,也不可能提早退休,一定要有穩定工作收入做後盾。」

 

紀律理財5步驟,補足退休缺口

 

因此,想避免步上「高收入、低資產」的後塵,潔媽與政大財金教授周冠男提出五項日常即可實踐的積極理財策略,協助民眾建立穩健的財務堡壘:

 

1. 先存後花,建立自動儲蓄系統

 

將每月收入的一定比例(如20%)設定為「強制儲蓄」,優先轉入投資或儲蓄帳戶,再安排生活開支,有效避免「月光」習慣。

 

2. 定期定額長期投資,善用時間複利

 

選擇波動相對穩定的ETF或全球型基金,每月投入固定金額。以年化報酬5%計算,每月投資1萬元,30年後可累積超過837萬元資產。

 

3. 規劃資產配置,根據年齡與目標分配風險

 

採用「100減去年齡」法則作為股票配置比例,債券占補足比重。年輕人因風險承受力較高,可增加股票比例;年長者則應降低波動以保障退休資金安全。

 

4. 採用低成本ETF,簡單分散投資組合

 

根據股債及國內外市場比例,透過少數具代表性的ETF(如VT、VOO、EWT)完成有效分散。避免過度拆分與頻繁操作,長期投資以簡制繁最有效。

 

5. 留現不宜過多,預留6~12個月生活費即可

 

現金短期安全但長期受通膨侵蝕,建議只保留6至12個月基本生活費,其他資金應轉為抗通膨資產。信用狀況良好者可降低現金比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從年薪百萬卻焦慮退休,到靠著踏實工作與嚴謹規劃實現財富自由,這些真實案例不斷提醒社會大眾,財富自由不是靠明牌或一夜暴富,而是靠持續且有紀律的理財規劃。收入越高的人,越應及早開始理財與風險管理,避免淪為表面光鮮的「紙上富貴」,為未來築起堅實的財務防線。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