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張終身醫療險年繳1萬多保費,詹璇依剖腹產才發現「一張實支實付都沒有」
我強烈建議不需要保終身險的原因,是來自切身之痛!
在我開始工作賺錢之後之後,媽媽讓我自己繳兩張終身醫療險的保費,一張一年保費是7,000多,另一張則是4,000多。
在我生第一胎時需要剖腹產,審視了我的終身醫療險才發現,無論是額度還有給付都相當少,也不符合時代所需。
尤其裡面不少手術的給付條件都已經過時,也驚覺我完全沒有實支實付醫療險,才讓我正視自己的保險狀況。
醫療技術會進步,但保障沒有!
繳費20年保障一輩子?終身醫療險5大缺點
終身險主打繳二十年保費就能有終身保障,聽起來確實很划算,但實際上卻有以下5個大缺點!
首先就是溫水煮青蛙的通膨。
像我個人的終身醫療險,媽媽在我15歲時買了一張一天可以理賠1,500元的醫療險,但依據現在的通貨膨脹速度,等到我70歲的時候,這1,500元價值恐怕連500都不到。
並且在繳費的二十年間,都是以「當時的費率」去計算的,一來一往之下,其實非常不划算。
第二點是保單的賠款是根據保單內容條款。
但事實上在科技進步的當下,醫療變革越來越進步,十幾年前的保單內容是根據過去醫療技術跟手術訂定的,但未來無論儀器或是手術技術,都更進步也更精密,舊的保單內容在理賠時可能會產生爭議。
第三個缺點是終身險繳的保費高、強調保障終身,但也等同訂定契約的同時就限制了彈性。
因為是終身險、所以是固定的理賠金額,代表可以調整的空間相對小,但每個人所需的保障會隨著不同的人生階段而有變化,終身險的硬傷就是只能縮減保額卻不能增加,所以在保單的調整靈活度上非常非常低。
第四個缺點是,終身險的保費相較於定期險高出不少。
終身險與定期險的計費方式,分別為「平準費率」與「自然費率」,假使被保險人的平均餘命僅剩55年,終身險要分攤在20年繳完所有保費,所以每年所繳的終身險保費,比起隨著年齡調漲的一年期定期險還是貴上許多,差距至少5倍!
終身險的立基點,是將這輩子該繳的錢都濃縮在20年預先繳完,以換取終身的保障;但卻也因為這樣的設計,沒辦法達成前面提到保險三原則的「對、夠、好」目標,也就是希望用最少的預算做最足夠的保障,透過終身險是辦不到的,由於金錢的實質購買力,會隨著通膨逐年降低,終身險等於是用現在的錢去買未來的保障,這個保障就必然會貶值。
最後,終身險通常會有一個繳費年限,也就是要繳滿這個期限才能享受到「終身」的果實。
但是換句話說,倘若我在這20年裡有幾年因經濟狀況不佳被迫停繳的話,在一定的時間後,這個終身險就消失了,前面所繳的保費也就不見了,所以非必要的話,我希望大家以投保定期險為優先首選。
除了意外失能險,還有勞保的失能給付
寫本書的2025年,保險市場上幾乎已買不到疾病失能險,目前的失能險主要就是意外失能險,原因就是因為過去失能險的給付定義跟標準,比保費高的長照險還容易理賠,導致精打細算的保險公司損失率太高,也希望回歸保險的原意,也就是「保障」,所以只剩下意外造成的失能險有理賠。
不過在我國的勞工保險中,其實有一項失能給付,勞保的失能給付又分為「失能年金」與「失能一次金」,失能年金可以分次領,需要被判定「失能等級為1~7級、工作能力減損達70%以上,終身無工作能力、無法返回職場」的人,才可以領。
還可以工作、但被判定部分功能永久失能,則可以申請這個一次性失能給付。至於失能給付能領多少?這就要依照投保勞保的薪資、年資做計算,以失能一次金來說,以失能前6個月平均工資,根據失能等級共15級,最高第1等級,給付日數1,800天;最低第15等級,給付日數45天。
未來的高齡化社會,長照險是必備?
只是如果要靠商業保險,目前規劃的經濟缺口只能仰賴長照險,因此接下來我們就看看,長照險是不是有需要買?
長照險全名為「長期照顧保險」,和失能險最大的不同,在於長照險給付的認定標準較嚴格,其一必須要透過巴氏量表判定符合「長期照顧狀態」,或是符合失能等級一(到這個等級通常就也需要長期照顧了),才符合請領標準,所以說像是手指斷掉或喪失機能這種失能等級,無法請領到長照險的保險金。
那到底需不需要購買長照險呢?有些人會選擇重大疾病險、意外失能險來部分取代長照險,但長照險的設計通常是「持續給付」,如每月給付固定金額(例如3萬或5萬),能更長期支應照護費用。因此,如果沒有足夠的存款或其他保險作為替代方案,長照險會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
長照險優缺點比較:可定期或一次給付,但保費高
| 優點 | 缺點 |
|---|---|
|
|
你需要買長照險嗎?有家族病史建議要買
| 適合購買長照險 | 可以考慮不買 |
|---|---|
|
|
總結來說,長照險並沒有非買不可,但如果沒有足夠的財務準備,且希望減輕未來家庭的經濟壓力,那麼這會是一個值得考慮的保險。
購買前應先評估自身財務狀況和已有的保險內容,再決定是否需要補強這一塊保障。
保單健檢!快速檢查各年齡層5大基本保障
那麼,該怎麼調整目前的保險狀態呢?首先,檢查是否有以下不同年齡層該有的基本保障:
- 意外險→有無意外醫療保障?意外身故賠償夠嗎?
- 醫療險→住院、手術費用是否足夠?有無實支實付?
- 重大疾病險→癌症、心臟病等高發疾病的保額是否充足?
- 定期壽險→若身故,家人是否有足夠的保障?
- 長照險/失能險→若未來失能,有無長期生活費來源?
接下來,檢視目前保險是否過於重疊或過度購買,例如:
●重複購買多張醫療險(但賠償有上限)。
→建議:若都有實支實付可保留。
●壽險保額過高(但子女已獨立,不一定需要)
→建議:可採取減額繳清。
●投資型保單比例過高(但未必符合風險需求)
→建議:立刻解約!投入市值型ETF。
作者簡介_詹璇依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即投入電視新聞圈,媒體資歷逾十年;從業以來主跑財經線,對各行各業景氣脈動有廣泛了解。
擅長將難懂艱澀的投資用語轉化成市場阿婆都能懂的理財原理,最高興的是粉絲聽從建議確實獲利時的感謝回饋。致力於研究及推廣基金投資,一直認為基金投資是最適合所有人的投資方式,不需要精深學問,抓對眉角、紀律執行,就能提升生活品質,邁向實現財富和人生自由。
【擁有金融證照】
證券商高級業務員/ 投信投顧業務員/AFP證照合格
亦為 IFA獨立理財顧問
本文摘自幸福文化《翻轉月光焦慮的理財必修課:投資,是存給自己的安全感。用ETF搭配科技基金,打造3年獲利100%、資產翻倍的安心財務計畫》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