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夫妻省存700萬+繳清房貸,「不留負擔」竟成爭產導火線!3方向規劃老後財:用剩的才是遺產

退休夫妻省存700萬+繳清房貸,「不留負擔」竟成爭產導火線!3方向規劃老後財:用剩的才是遺產

日本一對67歲夫婦在退休前繳完房貸、2個兒子已婚成家,自己也存夠了養老金,2年前展開令人稱羨的第二人生。沒想到兩老為避免孩子爭產,提早告知資產狀況,反倒成了引爆家庭紛爭的導火線。

對此,專家建議適度告知子女自己的資產狀況確有必要,以備人生突來的風雨,但無論如何規劃,都要優先把自己照顧好。熟齡族應在即將退休或已退休後盤點資產,以此規劃往後的生活形態與開銷,可將財產分為「必須用到」、「可能會用到」以及「享受人生的所需花費」3個方向來思考,扣除這3個部分之後剩下來的,才會是留給孩子的遺產。

 

據日媒《THE GOLD ONLINE》報導,67歲的橋本先生在2年前退休,同齡的太太也結束兼職工作,夫妻倆存下3,800萬日圓(約新台幣770萬元)退休金,另外每月有26萬日圓(約新台幣5.3萬元)年金收入,加上房貸已繳清、2個兒子成家獨立,依日本財團法人生命保險文化中心調查「悠閒安穩的老後」月支出約需39萬日圓(約新台幣7.9萬元),兩人生活堪稱無虞。

 

因此退休後,他們馬上報名銀髮族旅遊團,走訪古蹟名勝,彌補過去忙於工作跟育兒的日子。夫妻倆一邊規劃下一次的旅行,一邊享受年節團聚、含飴弄孫的時光,第二人生過得充實無比。

 

領取退休年金後,橋本夫妻也開始思考人生規劃、終活與遺產事宜,並趁著新年2個兒子回家時召開家庭會議,告訴他們:

 

●爸媽年金足以應付日常,不會成為子女負擔;

●預估3,800萬日圓資產能留下一半,成為遺產;

●老家住宅在兩人身後可出售,由兄弟平分;

●萬一發生變故,希望兄弟和平分財產,不起爭執。

 

2個兒子對此沒有異議,讓橋本夫婦鬆了一口氣。但家庭會議結束前,37歲次子卻開口問:「能不能提早拿到部分財產?」原來,他疫情後薪資減少,加上物價上漲、房貸與孩子教育費的三重壓力,難以負擔生活,所以向爸媽求援。而40歲長子聽到弟弟的話,也表示若爸媽經濟有餘裕,也希望能提前獲贈部分資金。

 

 

捨不得兒子受苦,資助孫子學費變錢坑

 

面對兒子們突如其來的要求,橋本夫婦陷入兩難:一來怕提早分產,萬一夫妻倆活得比預期久、或是需要長照等不可預測的支出,錢會不會不夠用?另一方面,看到孩子們陷入困境又不忍袖手旁觀。於是他們決定以「將來若夫妻一方有事,兒子們需共同照料」為條件,資助孫輩的學費。

 

據日本政府規定,若由父母直接支付兒孫生活費或教育費,不需課贈與稅,橋本夫妻認為這樣可以稍微減輕2個兒子的經濟負擔。

 

沒想到這竟是巨大錢坑的開端!因為橋本家共有4個孫子,假設他們全考上4年制大學,並由祖父母負擔一半學費,總金額就可能高達1,000萬日圓(超過新台幣200萬元)。

 

而且2個兒子食髓知味,進一步要求橋本夫婦增加給孫輩的零用金,甚至頻繁返鄉開口要錢,從原本一年2次變成常態,最後甚至提出要爸媽補貼生活費。更糟的是,兩個媳婦還開始為「誰得到援助多」而發生爭執。

 

 

3成父母金援成年兒女,加深退休焦慮

 

現已進入百歲時代,隨著平均壽命延長,如何有智慧地管理資產,是老後必修的學分。調查顯示,許多家庭因未充分討論贈及與繼承導致糾紛,而父母出於善意的生前贈與,也可能引發手足間的不公平感。

 

橋本夫婦原本以為,提前說明資產狀況能避免孩子爭產,未料反成了家庭矛盾的導火線,也讓夫妻倆感嘆:「早知道會變這樣,也許當初我們就不該那麼拼命存退休金…等錢都用光了,兒子們大概就不會再來要錢了吧!」

 

日本政府針對國民進行的老年生活態度調查顯示,約有3成60歲以上父母表示,會為成年子女提供某種形式的經濟支持,其中購屋、教育和生活費用的資助位居前3位。

 

另一項調查則顯示,約有4成60歲以上夫妻對退休金狀況表示「不夠」或「非常擔心」,尤其擔憂醫療和長照等意外開支,而資助成年子女可能是進一步加劇熟齡族自身焦慮的原因。

 

3方向規劃老後資產,花剩才是遺產

 

身為父母,究竟該不該讓子女清楚知曉自己的資產、負債?隨著子女成年,家中財務規劃從「養小」轉為「養老」,可是當孩子想要留學、買房、創業,父母幫是不幫?

 

對此,許多過來人都認為,在孩子成年前供給學費與生活費是應當,但畢業後就應該自立更生。如「樂活大叔」施昇輝在子女念大學時,就言明只負擔學費到大學畢業,未來要念研究所、出國深造或創業,都得靠自己想辦法。但他幫子女投保20年期的終身醫療險,只要爸爸還在,就幫他們繳保費。此外,施昇輝也說子女想買房,會資助他們頭期款的一小部分,但絕對不可能是全額。

 

延伸閱讀:

子女留學、買房,爸媽幫不幫?她用2原則助兒買下獨立宅:「給」與「不給」都是愛

 

 

作家李偉文則表示,他在孩子成年前就告知會全額負擔大學和研究所2年所需的學費與生活費,之後就得自己養自己。孩子結婚前可以住在家裡,但如果結婚就必須搬出去。至於未來房子變成遺產後,也會公平地分配給他們,並預留現金讓孩子不需要急著賣屋變現以支付遺產稅。

 

不過,李偉文仍認為,熟齡父母最重要的是把財產留給自己,幫自己圓夢,「花在這些你在乎的事情上,比較容易覺得自己這一生是完滿而值得的」。他也建議,在即將退休或已退休後就該盤點自己的資產,以此規劃往後的生活形態與開銷,使用財產可分為3個方向來思考:

 

1、必須用到的錢:也就是退休後長達20多年的日常固定開銷與生活費。

 

2、可能會用到的錢:比如生病時的醫療費甚至看護費,這部分或許可以依照自己的能力與條件選擇適合的保單來預做準備。

 

3、享受人生的所需花費:也許是個人樂趣、也許是人生圓夢資金。扣除這3個部分之後剩下來的,才會是留給孩子的遺產。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