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魄泡水裡才會「皮膚爛」?她求根治皮膚炎竟花百萬放血、捐棺…醫揭治療迷思與真相:別走冤枉路

魂魄泡水裡才會「皮膚爛」?她求根治皮膚炎竟花百萬放血、捐棺…醫揭治療迷思與真相:別走冤枉路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發炎性皮膚疾病,病人經常面臨皮膚乾燥、紅腫、劇烈搔癢及脫屑等困擾,造成生理與心理上的莫大壓力。調查顯示,三分之一的患者為求「根治」求助各種偏方,包括食療、補充營養品、中草藥、精油等另類療法,甚至去改名、放血、捐棺、整理本命樹等。但這些「偏方」所費不貲,甚至有人花百萬能無效果,徒增失望與經濟負擔。

 

「三魂七魄裡頭有一魄泡在水裡,所以皮膚才會爛爛的」?一名43歲女性小琳從小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為了求「根治」,除了正規治療,甚至去算命、改名。但這些「偏方」不僅收費昂貴,更沒效果,反而讓她跟家人承受更多心理與經濟壓力。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名譽理事長朱家瑜醫師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免疫系統失調引起的慢性疾病,反覆發作的乾癢、紅腫與皮膚出血和滲漏,讓許多病友長期在痛苦與無助中掙扎。

 

但異膚是無法「根治」的,醫學上並不存在「一次治癒」的方法,治療的目標是長期控制與減少發作,「正規治療需要時間,但能真正改善病因,並逐步讓病情穩定。」朱家瑜強調。

 

 

像上述患者小琳,因長期使用類固醇控制病情導致骨質疏鬆、血管彈性下降,讓她幾乎無法再承受藥物副作用,甚至因病況反覆發作,曾一度有輕生念頭。成為人母之後,還得照顧同樣罹患嚴重異膚的2個孩子,每當半夜孩子不停抓癢,得一邊保持清醒阻止孩子抓破皮膚,自己也要忍住不抓癢,這種夜不成寐、身心俱疲的日子,讓她喘不過氣來。

 

所以只要有人提起偏方,她都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但大半輩子耗費無數金錢與無數次希望落空後,才恍然大悟,原來還是要回到正規醫療,才有機會控制病情。

 

3成病友求助偏方,有人花百萬走冤枉路

 

每年9月14日是世界異位性皮膚炎日,今年台灣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以「異膚求根治?少走冤枉路」為主題,針對418位病友進行治療調查,結果發現,雖然高達99.5%的病友都使用正規治療,但仍有三分之一(34.7%)的人嘗試過「另類療法」:

 

其中,最大宗為食療、中草藥,或是尋求民間信仰,包括捐棺、本命樹整理;其次則是是營養品、益生菌或精油等。而這些另類療法,讓大部分病友都認為走了冤枉路,調查顯示近9成(86.2%)病友認為另類療法「無效」,有87.3%的病友更表示「不會推薦給他人」。

 

儘管如此,仍有68.4%的病友在另類治療上花費超過1萬元,25人投入超過10萬元,甚至有5人花費破百萬元,但最後幾乎全數認為無效且不推薦。朱家瑜指出,這反映了人情壓力的影響,調查顯示,有46.6%的病友因長輩建議、32.8%因親友介紹而嘗試偏方,代表「求根治」的社會氛圍,往往讓病友走上錯誤道路。

 

醫籲「正規治療」才是長期解方

 

調查也顯示,病友對病情嚴重度的主觀認定,往往高於醫師的客觀評估。朱家瑜分析,這種「感受落差」導致部分病友誤以為西醫無效,進而尋求另類療法。但實際上,正規治療的滿意度遠高於偏方。調查指出,使用生物製劑、口服標靶藥物的病友滿意度可達8成,而另類療法僅約7成,甚至低於僅使用乳液與藥膏等基礎治療。

 

朱家瑜強調,病友應避免追求「一次根治」的迷思,更不要因為急於痊癒而投入大量金錢在偏方上,「錢花得越多,失望往往越大。」提醒病友,唯有持續接受正規治療,並耐心配合醫師,才能真正改善病況,減少急性發作。

 

傳統治療雖能緩解症狀,卻無法有效降低復發機率,導致許多病人長期感到困擾。隨著醫藥科技的發展,新型口服小分子藥物與生物製劑的問世,為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帶來突破性進展,不僅提升療效,也讓病人得以擺脫反覆發作的困擾,重拾健康生活。

 

 

異位性皮膚炎的傳統治療方式

 

治療方式 優點

缺點

外用類固醇藥膏 最常見的第一線治療,可迅速減少發炎並舒緩搔癢。 長期使用可能導致皮膚變薄或色素沉著,適合短期症狀控制。
外用非類固醇藥膏 如普特皮與適健膚能減輕皮膚發炎,且副作用較少,適用於敏感部位。 效果較差,且部分藥物可能引起皮膚燒灼感、刺痛感、發炎甚至過敏反應。
口服抗組胺藥 可以幫助減少搔癢,提升睡眠品質。 部分病人可能會感到嗜睡。
口服或注射類固醇 能緩解嚴重症狀。 可能會引發免疫功能降低或血糖變化等副作用,不適合長期使用。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皮膚科醫師沈孟暵指出,目前新型口服小分子藥物的應用帶來顯著的治療效果,包括JAK抑制劑、銳虎、喜繽果等。整體而言,JAK抑制劑的起效速度較快,數天內即能明顯降低肌膚問題不適症狀,大幅提升生活品質。

 

除了口服藥物,新型杜避炎針劑型藥物也成為治療選擇之一,沈孟暵表示,該藥物整體安全性較高,常見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眼睛發炎及口腔皰疹等,但多數病人認為副作用在可接受範圍內,並表示皮膚狀況有明顯改善。

 

沈孟暵提醒,除了接受適當的藥物治療,日常護理也是控制異位性皮膚炎的關鍵,建議每天至少塗抹保濕乳液2次,尤其在洗澡後趁皮膚仍濕潤時使用,以減少水分流失,同時應避免接觸可能引發過敏的物質,如花粉、塵蟎、羊毛及刺激性化學成分,這些日常保養措施有助於降低皮膚發炎反應,幫助病人擺脫長期困擾的肌膚問題。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