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歲莊人祥親證罹胃癌!樂觀喊「祖上有燒香」恢復得很好…4種食物養出癌細胞「味噌湯」也中

59歲莊人祥親證罹胃癌!樂觀喊「祖上有燒香」恢復得很好…4種食物養出癌細胞「味噌湯」也中

在新冠疫情期間堅守防疫前線、被譽為「防疫五月天」之一的衛福部常務次長莊人祥,近日驚傳罹患胃癌。媒體報導他已在台北榮總接受治療多時,莊人祥本人也於昨(10/4)深夜在臉書發文親自證實:「我確實在去年(2024)初,疾管署署長任內診斷出胃癌,目前恢復得很好。這也是我說祖上有燒香,讓我身體恢復健康。」

 

莊人祥長期任職疾管署,在新冠疫情爆發期間,擔任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冷靜沉穩的形象深受國人信賴。2023年2月升任疾管署署長後,不僅在新冠疫情最後階段收尾,也親上火線公開高端疫苗採購合約,展現敢於承擔的態度。今年8月,他再升任衛福部常務次長,沒想到短短2個月卻傳出罹癌消息。

 

莊人祥表示,感謝榮總醫療團隊與家人的支持,目前恢復良好,也感謝同仁與外界的關心。消息一出,大批網友留言祝福:「祝次長平安健康」、「多保重、別太操勞」。

 

胃癌名列十大癌症,9成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

 

根據衛福部統計,113年國人十大癌症死亡中,胃癌名列第8,造成2221人死亡,且發生率有上升趨勢。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主任趙毅指出,早期胃癌症狀不明顯,常以「食慾不振、胃脹氣、消化不良」表現,容易被誤認為胃炎或小病而延誤就醫。加上多數人害怕胃鏡檢查的不適,導致國內近6成病患確診時已屬晚期,只能接受化療。

 

其實,胃癌是可以預防的癌症!9成胃癌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在病程發展成胃癌之前的任何階段,只要成功根除細菌,就有機會終止病情惡化。幽門桿菌可在胃部潛伏多年,導致慢性胃炎、潰瘍,長期感染恐使胃黏膜病變、癌化。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何徵兆?

 

1.胃口變小、容易飽脹

2.經常性胃痛、胃脹氣

3.嗝氣反胃

4.上腹灼熱感

 

幽門桿菌感染若未治療,胃黏膜發炎會反覆惡化。感染徵兆包括胃口變小、容易飽脹、經常嗝氣或胃痛等,一旦篩檢呈陽性,應立即就醫接受除菌療程。此外,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三等親內有胃癌家族史者、長期服藥或有消化不良、缺鐵性貧血者,都屬於建議檢測族群。

 

 

幽門桿菌高風險族群有哪些?

 

1.胃炎(尤其是萎縮性胃炎)或腸化生患者。

2.消化性潰瘍(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患者。

3.胃黏膜相關性淋巴瘤患者(低惡性度)。

4.早期胃癌切除手術後患者。

5.有胃癌家族史(含一等親病史)者。

6.曾接受胃部部分切除手術者。

7.長期醃漬、高鹽飲食或有吸菸習慣者。

 

國健署提醒,一等親有胃癌病史、50歲以上族群,以及居住於高發地區的民眾,都是胃癌高風險群。政府自107年起推動「胃癌防治計畫」,以碳13尿素呼氣檢測方式篩檢幽門螺旋桿菌,截至去年底已完成約2萬5千人檢測,陽性者接受除菌治療達8成。今年試辦計畫擴大至17縣市,預計明年起正式納入公費癌症篩檢,成為第六項免費檢查項目。

 

日常保「胃」5招,遠離胃癌

 

而國健署也提出5大防胃癌原則,從生活習慣做起:

 

●健康飲食:少吃醃製、煙燻食品,多攝取新鮮蔬果。

 

●用餐衛生:避免共食共杯,養成公筷母匙習慣。

 

●規律運動:每週運動3次、每次20分鐘以上。

 

●遠離菸檳酒:戒菸、拒檳榔、少飲酒。

 

●及時檢查:出現腸胃不適、或有家族史者應定期檢查。

 

 

除了避免幽門桿菌感染,飲食結構更是關鍵。建議少吃醃漬、煎炸、燒烤、煙燻類食物,採「高纖、低脂、天天蔬果彩虹579」原則,並勤洗手保持良好衛生。

 

無毒教母譚敦慈提醒,很多人以為味噌養生益壽、泡菜有助養顏美容,但其實日、韓都是胃癌大國,主要就是因為味噌湯、泡菜含鹽分高。許多長者喜歡以鹹魚、醃菜、醬菜配白粥當早餐,覺得好下飯又簡單,其實食物高鹽製作過程如果再加上防腐劑,都有癌症風險。

 

鹽分過高會損害胃黏膜、增加癌變風險。建議每日鈉攝取量不超過2400毫克(約6克鹽),可用天然香料取代鹽調味,減少加工與醃製食品。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