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發生率直線上升,2030年估2.8萬人罹癌
肺癌是台灣發生率最高、死亡總人數最多的癌症,肺癌權威、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日前出席「新北防癌行動一起GO健康論壇」,就揭露最新數據——2024年全台新增肺癌患者18,446人,並有10,495人因肺癌死亡,國健署更推估2030年肺癌新增人數恐達2.8萬人。
而肺腺癌是台灣最常見的肺癌類型,佔所有肺癌病例的比例達50%,尤其女性罹患肺腺癌比例更高,統計國內女性肺癌患者,超過7成比例都是肺腺癌。
「台灣以前的國病是肝病,我小時候住彰化,常聽廣播電台都在賣肝藥,但其實幾年前,肺癌死亡率就被肝癌超車、成為台灣的新國病!」
陳晉興直言,若以國人罹患率最高的3大癌症——肺癌、大腸癌、乳癌來比較,這3種癌發生人數都超過1.7萬人,但每年因肺癌死亡的人數逾1萬,遠遠超過大腸癌7,000人、乳癌3,000多人,顯示「不管是大腸癌或乳癌,治療效果都比肺癌好很多。」
尤其許多台灣人不抽菸、生活正常,也非生活在高風險環境中,卻仍得到肺癌。如廣達集團創辦人林百里、資深媒體人陳文茜,以至於兩位前任副總統蕭萬長、陳建仁都得過肺腺癌,可見肺癌是不分性別、貧富、工作、職位、國籍的「世界病」——因為在中國、美國,肺癌同樣名列癌症死亡人數之冠。
▲顏正國去年3月出遊在臉書發文,當時看起來仍很健康。(圖/翻攝自顏正國臉書)
延伸閱讀:
不吸菸≠沒肺癌,遺傳、空污、飲食影響肺癌發生
陳晉興指出,過去常以為「吸菸」是肺癌形成的主因,但台灣抽菸的人一直在減少,為什麼得到肺癌的人卻持續增加?除了歸咎體質與遺傳,環境也佔有極大關鍵,歐洲研究便顯示,「城市空污程度越高,居民罹患肺癌的機率就越高!」國際衛生組織更在2023年把空污視為一級致癌物。
他舉例,夏天開冷氣、家裡排油煙機都會定時清洗或更換濾網,但你有沒有想到過:「冷氣機濾網吸進去的空氣,就是你平常呼吸的空氣;那濾網這麼髒,你的肺部是不是也這麼髒?!」他的用意並非恐嚇大家,而是提醒我們呼吸的空氣有多重要。
除此之外,飲食恐怕也與肺癌的形成有關。陳晉興示警,去年開始台灣肺癌患者女性比例已超過男性,「可能與『吃』有關!」據中研院研究,攝取過多防腐劑、食品添加物會造成肺癌,尤其女性更容易受到飲食影響,「所以勸大家,除了要注重空污,要吃天然、自然的東西。」
延伸閱讀:
出現4症狀已晚期,LDCT攔截腫瘤形成
據友人轉述,顏正國去年10月確診肺腺癌,一檢查就已是第4期,此前幾乎沒有症狀,這也讓顏正國與家人難以釋懷。
其實這正是常見的肺腺癌迷思:「當肺癌出現症狀後,通常已經是晚期!」陳晉興強調,很多人以為有症狀再就醫,就能揪出早期肺癌,但其實一旦出現咳血、聲音沙啞、呼吸喘,或骨頭酸痛等症狀時,通常已經是肺癌第4期。
因此他建議「有症狀盡速就醫,沒症狀例行檢查」。而且就算每年照胸部X光,也未必能發現肺癌病灶,他就曾遇到49歲二寶媽X光檢查正常,某日突然偏頭痛、咳血,結果一做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腫瘤已經長到2.7公分!
陳晉興指出,正子攝影、全身核磁共振都能揪出早期肺癌,但費用太貴;胸部X光檢查、抽血(CEA, Cyfra 21-1)則效果不佳;因此最推薦還是LDCT(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目前國健署已針對高風險族群提供2年一次的免費篩檢,若是自費檢查也僅需4~6千元。
他強調,早期肺癌(0+1期)的5年存活率可達9成,但第4期就只剩下1成左右;但直到2021年,肺癌第0+1期病患只有33%,47%新診斷病人都是第4期!而且肺癌腫瘤發展速度快,千萬別以為像高鐵從台北開到高雄,還會先經過台中、彰化,「它可能第1期就直接變成第4期!」
陳晉興苦口婆心勸,歐美臨床實驗顯示,若老煙槍定期做LDCT,5年存活率增加20%,10年存活率更增至25%,「定期做篩檢,可以多活3年!」即使檢查出來為結節,也應持續追蹤、治療,將癌細胞拒於門外。
本文不授權媒體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