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THE GOLD ONLINE》近日分享案例,74歲的佐佐木久子與76歲丈夫正志住在東京,兩人已退休10年。夫妻倆曾在大型企業任職多年,因此退休時存款約有4,200萬日圓(約新台幣848萬元),勞保年金每月合計還能領到25萬日圓(約新台幣5萬元),生活不算拮据。
但他們還沒退休時,就常聽別人告誡「人比存款活得久」、「沒錢淪為下流老人」,因此「省錢是王道」成為深刻在腦海的信念,太太久子更是無所不用其極壓低開銷——外食每個月只限1次、每年頂多1趟旅行,幾乎不買新衣服。
一剛開始,久子總認為「只要兩個人在一起,即使樸素也幸福」,但幾年後,情況漸漸改變。「朋友去搭郵輪旅行,或為了什麼事情慶祝聚會,我們都說『沒關係,我們不去了』。」當時的他們把「節制」當成一種美德,卻沒想到因此與親友漸漸疏離。
不聚會不旅行,攢錢養老有何意義?
不僅如此,因為生活中沒有什麼特別值得費心記憶的事,夫婦之間的對話越來越少,各自發展不同的興趣,逐漸各過各的生活。「回過神來,發現先生整天看電視,我也只是偶爾去圖書館,一天不跟任何人說話的日子越來越多。疫情期間無法見面的孫子們,也漸漸變得疏遠。」
「結果旅行沒去、孫子沒見、什麼都沒花…就這樣過了十年。如今想花錢也沒體力、沒精神。有時候真的會懷疑,這些為了養老攢下的錢到底是為了什麼而留下?」
久子感嘆地說,自己最大遺憾是「應該在還健康時,多創造一些回憶。如果能回到10年前,我一定會每年去幾次旅行,還要多和朋友、家人出遊!」
退休金撥一半投資,打造穩定現金流
專家指出,許多人為了預防將來可能出現的照護或醫療等突發支出,不敢動用辛苦存下的養老金;然而實際上在進入需要照護前、身體仍健康的階段,才是「最該用錢的時候」。若錯過這個時機,即使有足夠的存款,也可能陷入缺乏滿足感的日子。
像佐佐木夫妻這樣,被「老後資金不能減少」想法束縛,而錯過享受生活絕非個案,但他們若將65歲攢下的800萬存款撥一半投資,是不是就能減少老年花錢的擔憂?
過去就曾有台灣網友提問:65歲老爸撥300萬買「00878+00919+0056」,月月領3萬好嗎?當時預設的投資報酬率為10%,引發各方討論;但今年高股息ETF紛吹「降息」風,要達成目標是否變得更加困難?
其實以最近一季配息來看:0056配息為0.866元、00878為0.4元、00919則配發0.72元。財經部落客知美曾在臉書和YT分享,這3檔ETF想個別月領1萬元的成本:
ETF代號 | 配息月份 | 10/9收盤價格 | 近一季現金股利(元) | 所需張數 | 總成本(元) |
---|---|---|---|---|---|
0056 | 1、4、7、10月 | 37.42 | 0.866 | 34.643張 | 1,296,341 |
00878 | 2、5、8、11月 | 21.52 | 0.400 | 75張 | 1,614,000 |
00919 | 3、6、9、12月 | 21.40 | 0.720 | 41.667張 | 891,674 |
三檔ETF總成本合計就差不多接近400萬元,另外尚有400萬元可以靈活支配,加上每月仍有約5萬元的退休年金,換算每個月有30萬日圓供生活。即使日本物價稍高於台灣,但據日本總務省2025年5月發布的《2024年度家計調查》報告,日本2人以上家庭月均消費支出約為30.4萬日圓,其實已經足夠。
規劃老後資金,「何時用、為何用」同等重要
而財經部落客孫太也曾就「65歲老爸拿300萬買00878+00919+0056」的案例發表評論,她指出若是為了退休後打造穩定現金流,就必須先加上65歲退休後的年金,看看是否還是有資金缺口,再利用高股息ETF或債券型ETF的配息去補足缺口。
同時要考量到自己的身體狀態及退休後想過的人生體驗,「總不能把所有資金都拿去投資了,然後把自己生活成一個孤單老人吧?」
因此在規劃老後資金時,人們往往只專注於「如何存下來」,但「何時用」、「為什麼使用」同樣重要。為了長久安心地生活,抱持「有計畫地使用」的觀念,反而可能讓人生更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