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防癌行動一起GO!健康論壇」,肺癌、乳癌、大腸癌防治一次掌握

「新北防癌行動一起GO!健康論壇」,肺癌、乳癌、大腸癌防治一次掌握

新北市政府舉辦「新北防癌行動一起GO!健康論壇」,市長侯友宜(中)與三大癌症權威醫師、貴賓及里長齊聚一堂,共同倡議「預防勝於治療」,推動全民早篩行動,現場千人參與、氣氛熱烈。

俗諺有云:「不知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在人人談癌色變,癌症連續四十三年蟬聯臺灣十大死因之首,且有年輕化的趨勢下,「預防勝於治療」才是鐵律。

為守護市民健康,新北市政府多年來率先推動多項癌症篩檢政策。為深化政策效益、強化市民參與,新北市政府於新北市政府三樓多功能集會堂舉辦「新北防癌行動一起GO!健康論壇」,千人與會聆聽。論壇聚焦肺癌、乳癌、大腸癌三大癌症的預防措施及五大癌症防治策略,透過專題演講、政策分享與互動攤位,將專業醫療知識轉化為貼近生活的防癌行動。

 

侯友宜:正確認識疾病、懂得預防,才能降低焦慮


面對現場上千名民眾,新北市長侯友宜致詞時表示,今天到場的大家都是「賺到了」,因為邀請到的都是平時「掛號都掛不到」的權威醫師。他強調,只要懂得把握篩檢機會,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能大幅降低癌症帶來的威脅。


侯友宜指出,許多人一聽到癌症就「驚就驚死」(臺語),其實癌症是可以預防、也能治療的,「癌症沒那麼恐怖!」他提醒,癌症有年輕化趨勢,唯有正確認識疾病、學會預防,才能降低焦慮、提升心理健康。他也呼籲市民把握篩檢機會,並希望里長將訊息帶回社區,讓更多民眾與親友分享,共同守護健康。


他表示,當前公共健康議題備受全球關注,新北市始終走在前端,不僅被動應對,更主動部署,勇敢面對肺癌、大腸癌等重大健康挑戰。近年來,新北率全國之先推動低劑量肺癌篩檢及大腸癌篩檢年齡下修等政策,讓市民能更早發現、更有效率地治療,爭取最大的存活機會。這些成果,來自醫療院所的專業付出、里長與志工深入社區的陪伴,更需要市民勇敢踏出接受篩檢的第一步。

 


侯友宜市長指出,癌症並不可怕,只要懂得預防就能減少風險,他也呼籲市民攜手里長與親友,共同守護健康。


曾任肝膽腸胃科與影像醫學科醫師、現任新北市衛生局局長的陳潤秋指出,癌症不僅影響個人,更牽動整個家庭。隨著高齡化社會到來,平均每十分鐘就有二‧五人罹癌,數字令人震驚。


她強調,公費癌症篩檢就是民眾最堅強的健康守門員,「『篩檢』政府幫您出錢,您只要出時間」。目前新北市推動五大癌症篩檢,包括口腔癌、肺癌、大腸癌、乳癌及子宮頸癌,只要符合資格都能獲得補助,讓政府與醫療團隊共同守護市民健康。


她舉例,一位四十多歲的吳小姐健康狀況良好,也沒有家族病史,但在衛生所邀約下接受免費大腸癌篩檢,結果呈陽性。進一步檢查發現一顆二公分腫瘤,切片確認為原位癌,經腹腔鏡手術切除後,僅需定期追蹤即可。吳小姐直言:「一直以為癌症離自己很遠,沒想到這次篩檢救了我。真的很慶幸有參加,才能及早發現。」


陳潤秋提醒,篩檢要定期進行,才能真正發揮效益。例如女性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死亡率四成一,平均壽命延長三‧三八年;每年進行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更能降低高達七成的死亡率,平均壽命可延長二‧三三年。她呼籲民眾務必善加利用公費篩檢資源。


她並補充,此次論壇特別邀請三位國內癌症權威名醫,分別就肺癌、乳癌與大腸癌的預防及治療進行深入解析,期盼透過專業分享,提升市民正確防癌知識與篩檢意願。

 

新北市衛生局局長陳潤秋強調,公費癌症篩檢政府買單,市民只要花時間就能守護健康。


陳晉興:只要五分鐘,低劑量電腦斷層揪出肺癌患者


臺大醫院外科部主任暨特聘教授、肺腺癌治療權威陳晉興指出,肺癌已成為臺灣「新國病」,更是名副其實的「癌症三冠王」,發生人數、死亡人數與醫療支出均居首位。
他指出,僅去年就有超過一萬人死於肺癌,國健署預估到民國一一九年,肺癌新發人數將突破二萬八千人,形勢嚴峻。事實上,肺癌不僅在臺灣如此,中國、美國等國的肺癌死亡率同樣高居第一,可說是全球性的健康挑戰。


陳晉興提醒,大眾對肺癌存在以下迷思:


一是誤以為只有吸菸才會罹患肺癌。雖然吸菸是主要危險因子,但空氣污染、遺傳體質、室內污染(如石綿、甲醛、油煙)、甚至部分食品添加物、防腐劑及化妝品成分,都可能誘發肺癌。


二是認為等到有症狀再就醫就能早期診斷。事實上,出現咳血、聲音沙啞、呼吸喘或骨頭痠痛時,往往已屬晚期。


三是依賴胸部X光檢查即可早期發現。陳晉興強調,X光偵測效果有限,唯有「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LDCT)能精準揪出早期病灶。


他說,這項檢查不須禁食、不必顯影劑、沒有危險性,過程僅需五分鐘,輻射劑量也僅相當於三至五張X光片。陳晉興提醒,家中若有人有抽菸習慣或具肺癌家族病史,更應積極把握篩檢機會;目前政府也已將高風險族群納入公費補助。

 


「只要五分鐘,就能揪出肺癌!」陳晉興教授呼籲高風險族群務必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把握早期發現的機會。


杜世興:乳房X光攝影準確率約八○至八五%


乳癌權威、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醫學中心外科教授杜世興指出,乳癌已連續十九年高居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且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


他表示,早期乳癌大多沒有明顯症狀,尤其零期乳癌(原位癌)臨床上常僅以細微鈣化點為表現,往往不易察覺;若乳房或腋下出現硬塊、乳房變形,或皮膚出現潰瘍、橘皮樣變化時,通常已非早期階段。


杜世興強調,政府針對四十至七十四歲女性提供每兩年一次的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這對於早期發現乳癌至關重要,「不要因為怕痛就放棄檢查」。他指出,乳房攝影的準確率約在八○至八五%之間,雖非百分之百,有約一五至二○%的乳癌可能在影像上呈現正常,但臨床上若有需要,仍應搭配乳房超音波檢查,以達到相輔相成、提高診斷準確度的效果。

 


「乳房X光攝影不是百分之百,但能救最多人!」杜世興教授呼籲女性朋友把握免費檢查,早期發現就是最大保障。

 

饒樹文:四十五歲以上應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 異常須進一步大腸鏡檢查

 

大腸癌權威、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教授饒樹文指出,大腸癌自民國九十六年起成為臺灣最常見癌症,連續十六年居冠,直到一一二年才被肺癌超越。目前仍是臺灣癌症死亡人數第三名,僅次於肺癌與肝癌。根據統計,一一○年臺灣大腸直腸癌年齡標準化發生率達每十萬人口三十八‧一人,位居世界第六、亞洲第一。


他指出,大腸癌的風險因子可分為兩類:非可改變因子包括年齡(五○歲以上風險明顯增加)、家族史(家中若有一人罹患,風險增二至三倍,若有二人則增至四至六倍)、以及遺傳基因;可改變因子則包括飲食習慣(高脂肪、高膽固醇、紅肉、加工肉)、膳食纖維不足、肥胖與代謝症候群、缺乏運動、抽菸、酗酒及糖尿病等。


研究顯示,大約七○至九○%的大腸癌由腺瘤性息肉演變而來,過程約需五至十年,若能及早發現並切除息肉,是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方式。饒樹文強調,四十五歲以上民眾,即使沒有症狀,也應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另有家族史者應提早至40歲;若檢查結果異常,務必進一步安排大腸鏡檢查,以降低大腸癌死亡率與晚期癌症發生率。


他並建議,透過飲食控制、維持健康體重、規律運動、戒菸酒,都能有效降低大腸癌風險;此外,一旦出現便血、排便習慣改變、貧血或腹痛等症狀,都應及早就醫檢查。

 


 

饒樹文教授表示,「大腸癌不是一夜長成,早檢查、早發現,才能保命!」。


在最後的「關鍵對談」中,專家們一致強調,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守護健康的不二法門。


新北市衛生局局長陳潤秋也補充,為了提高民眾篩檢意願,政府部門祭出各種貼心誘因,包括贈送醬油、白米、植栽,甚至便利商店儲值金,期盼讓更多人願意走進篩檢站。她提醒,若接到衛生局的通知電話,務必盡快安排檢查,把握及早發現的機會,才能守護自身與家人的健康。

 

「新北防癌行動一起GO!健康論壇」,邀請國內三大癌症權威與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同台對談,分享防癌新知,呼籲市民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此次論壇共吸引上千名民眾熱情參與,現場更規劃六大互動攤位,涵蓋菸害防制(口腔癌)、營養飲食、大家醫計畫、登革熱防疫及腸道健康等主題。透過趣味遊戲與情境互動,讓市民在輕鬆參與中增進防癌與健康知識,真正落實「寓教於樂」的推廣精神。

 


會場設有六大互動攤位,透過遊戲與教學讓民眾輕鬆學習健康知識。


(新北市政府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