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照顧母親多年,「信託受益人沒有我」!手足爭產釀悲劇…爸媽財產被信託,還能爭遺產特留分嗎?

他照顧母親多年,「信託受益人沒有我」!手足爭產釀悲劇…爸媽財產被信託,還能爭遺產特留分嗎?

因爭產糾紛衍生的人倫悲劇再添一樁!近日新北市三重區發生一起凶殺命案,一名60歲男子長期獨照老母,但久居美國的胞姊返台後,卻將母親約1千萬元資產設立信託,受益人登記為自己與另一位妹妹,唯獨未包括男子。他得知後情緒失控,持刀攻擊姊妹,造成一死一重傷。

律師蘇家宏指出,這件悲劇關鍵點在信託是「自益」還是「他益」,母親設立信託時意識是否清晰?箇中仍有轉圜空間,男子氣憤傷害同胞姊妹,姊姊更因此死亡,依法反將喪失繼承母親遺產的權利。更重要的是,縱然覺得不公平,世上也沒有一筆財產,值得賭上人生。

 

「千萬信託」獨漏弟,3手足爭產撕裂親情

 

綜合媒體報導,60歲陳男早年與父親共同經營電子代工廠,10多年前鐵皮工廠改建成社區大樓,陳家分得2戶房屋及補償金,一戶由陳男繼承,另一戶則由嫁到美國的姊姊、以及仍未結婚的妹妹持有,父母則由陳男與妹妹輪流照顧。

 

陳父離世後,母親選擇與兒子同住,長姊則久居美國,近期才返台處理母親財務。未料胞姊返台後,將母親名下約千萬元現金設立信託,受益人登記為自己與另一位妹妹,唯獨未包括陳男。得知此事後,陳男質問姊姊該筆信託是「自益」還是「他益」,談話過程情緒激動,返家取菜刀攻擊姊姊和妹妹,最終釀成憾事。

 

事件曝光後,網路上出現大量留言,有網友直言「長住美國一回來就要分錢,真的理智斷線」、「平時沒在顧,回國就比手畫腳」、「這種父母很多,往往最孝順的都是最不受重視的那一個,反而最不孝順住最遠的、最不常聯絡的,拿到的好處卻是最多的!」

 

 

但也有人認為:「家產要早講清楚」、「父母沒處理好反而害子女反目」、「都更後財產翻倍,人卻沒跟著成長」、「錢多了但智慧沒多」。

 

對此,長期關注家事與繼承案件的律師蘇家宏感嘆,「當情緒走在理智前面,悲劇就悄悄開始」,事實上這樁悲劇透過法律,仍有轉圜與解決的方法,不該意氣用事。

 

受詐騙脅迫或失智,可撤銷信託契約

 

據了解,引發殺機的千萬信託由陳男母親親自設立,因此陳母意識是否清晰,就成為關鍵。

 

蘇家宏指出,一般來說,銀行在辦理金錢信託時,會確認委託人是否具備完全行為能力、意識清楚,「如果媽媽意識清楚,媽媽在生前可以處分她的財產,宜尊重母親的安排。」畢竟在法律上,父母生前的財產屬於個人自由處分範圍,子女並無強制分配權。

 

但如果媽媽在簽立信託時已經出現失智、認知障礙,法律上就出現爭議!蘇家宏說,「受詐騙或脅迫所做的法律行為,可以依法主張撤銷意思表示。」

 

他解釋,意識不清者所簽的契約也是無效的,如果媽媽意識不清,就可以向法院聲請監護宣告,等待法院裁定媽媽需受監護後,監護人就可以依法「撤銷」信託,或主張信託契約無效,將財產回復原狀。

 

 

信託關鍵:受益人能否更改?

 

至於男子質問母親的信託是「自益」還是「他益」?這又是什麼意思?

 

據信達聯合會計事務所所長胡碩勻表示,兩者區別是:

 

●自益信託:原則上受益人為委託人自己(也就是陳母本人),當自益信託成立即消滅時,均無課稅與贈與稅問題。

 

●他益信託:受益人與委託人不同,在此案例中,受益人為陳家姊妹、委託人為陳母。委託人(陳母)除了信託行為另有保留之外,否則在信託成立後,除非經受益人(陳家姊妹)同意,不得變更受益人或終止信託,也不得處分受益人的權利。但信託契約簽訂時,委託人就要申報及課徵贈與稅。

 

蘇家宏說,信託關鍵之一是「受益人」,如果受益人是姊妹,代表這筆財產,男子沒有份,而且這筆信託財產也不會列入媽媽的遺產,所以男子也無權主張特留分。

 

但如果信託契約有保留「更改受益人」的條款,那麼陳男仍然可以在「委託人」(媽媽)的同意下更改「受益人」,為自己爭取權益。

 

故意傷害被被繼承人,將喪失繼承權

 

不過男子一個衝動,導致憾事發生,依《民法》第1145條規定,「故意殺害或傷害被繼承人或其他應繼承人,並因此受有刑之宣告者」,將喪失其繼承權。」換句話說,這位弟弟殺害姊姊,依法將喪失繼承母親遺產的權利。

 

「永遠沒有一筆遺產,值得你賭上你的人生!」蘇家宏提醒,許多兄弟姊妹間的財產衝突,都來自「覺得不公平」。
 

也許男子正是因為多年照顧母親,心理上覺得「最辛苦的應該有一份」,而當得知自己在信託裡「沒有份」,情緒上產生強烈的失落與不公平感,才最終失控釀禍。

 

只是男子氣憤殺人,餘生可能得在牢裡度過,就算能出獄,也因上述法律規定,無法繼承母親遺產。這也讓蘇家宏感慨,男子動刀前沒先想到尋求法律協助,「雖然需要透過法院以及一連串的程序,但是最『平安』的一條路了。」

 

蘇家宏建議,每個父母都該提早規劃、清楚交代財富傳承,才能從容有智慧的妥善分配, 而非等到最後階段匆忙處理,才能讓每一個繼承人得到最「適當」的遺產,讓父母最後的心意成為守護家人的禮物,而不是撕裂彼此關係的毒。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