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一句話引戰,媽翻出「25年養育收據」算舊帳…心理師教3步驟化解情緒勒索,學會不讓彼此受傷

女兒一句話引戰,媽翻出「25年養育收據」算舊帳…心理師教3步驟化解情緒勒索,學會不讓彼此受傷

前陣子網路上有一則貼文爆紅,有位女網友自述帶女兒回娘家時,跟媽媽因為教養方式產生了衝突。網友覺得小孩哭了就要抱,但媽媽覺得這樣孩子無法獨立。網友便回嘴:「難怪我這麼沒有安全感!」而媽媽在聽到這句話之後,整個人就爆了。

網友媽媽搬出兩個大箱子,裡頭存滿這幾十年來她跟妹妹的所有支出收據,包括奶粉、學費、周歲金手鍊、打疫苗、畢業旅行等費用,甚至連小外孫女也有一份。隨著計算機的數字加總越來越高,媽媽就像是在說:「你說我沒有給你安全感?!難道這樣還不夠嗎?」

 

女網友覺得壓力山大,貼文底下留言則分為兩派人馬,各自有人支持。

 

有人替媽媽抱不平:

 

「她的確花了這麼多錢,憑什麼不能提?」

 

「孩子是一點一滴捏起來的欸,要感恩!」

 

「確實沒必要感動,但至少要理解父母付出了什麼。」

 

「媽媽拿收據出來的用意,應該只是單純表達她對女兒的付出,我倒是覺得把發票存下這個習慣也挺不錯,即使不能對中獎發票,但也記錄了比中獎更有意義的事。如果媽媽這麼計較錢,還會送孫女彌月黃金和奶粉?」

 

另一個陣線則說網友媽媽控制欲,在情緒勒索自己的女兒跟孫女:

 

「真會算,自己愛生想要回,還以為自己在投資有回報喔?」

 

「雖然不用到讓小孩含著金湯匙,但把小孩該有的基本所需花費都當成投資成本,就乾脆別生,這種晚年一定情勒孝親費!」

 

「是不是長大後還清,就可以斷絕關係了?這樣互不相欠。」

 

當全心付出被冠上「情勒」之名

 

關係中的衝突沒有一個人會感覺到開心,尤其當媽媽聽到自己的全心付出,被孩子冠上「情緒勒索」這4個字時——我的付出沒有被看見,反而被指責在情勒?那會是多受傷的一件事情。

 

 

在關係中,其實很常看見互相指責的情境;控訴被勒索的一方感受是真實的,我們需要承認這樣的感覺是存在的。

 

但我們其實比較少去思考:為什麼要勒索?勒索能得到什麼?又是什麼讓人非得靠勒索,才能表達自己的存在?

 

每個行為一定有其目的。情緒勒索的目的,是透過讓對方看見我的付出之後,回應我的情感需求。這個強烈的情感需求會產生,起源是害怕被拋下的恐懼、以及我的付出是否值得。

 

創造罪惡感「綁定關係」,比你想像更常見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情緒勒索是一個學習而來的高張力的「依附」表達,這個行為的本質,不是想傷害對方或把對方推遠,而是因為害怕被拋下,想把對方拉近。

 

但勒索的語言通常是:「我都是為你好」、「你不孝」、「這樣做讓我很失望」…這些把對方越推越遠的負向表態,表面看似責怪、指控、操控,但深層卻是在說:「我好想要維持我跟你的連結」、「我需要有掌控感」、「我怕自己不再重要,沒有價值了」。

 

因為對許多人來說,「被需要」其實等同於「被愛」——而創造罪惡感,讓對方可以看見我的付出,進而重新「綁定關係」,則是許多人會用的方式,只是我們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個行為而已。

 

3步驟化解「情緒勒索」,學會不讓彼此受傷

 

雖然我們不喜歡被指控,但這又是日常會發生的現象,那我們如何轉化被指控的勒索,進而真正促進關係的互動呢?

 

心理師提供以下轉化的3步驟作爲參考:

 

1、帶著委屈的對話,說什麼都是委屈

 

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當我們帶著情緒在互動,那麼專注的焦點只會在自己的情緒,而不是我們的關係。帶著憤怒就會吵架,帶著委屈就會吵架,帶著傷心也會吵架。

 

 

2、承認對方感受到被勒索是真實的感受

 

感覺或許跟事實不完全相同,但感覺是很個人的獨特經驗,同時也是很真實的存在著。 所以當一方用這樣的回應來嘗試安撫時:

 

「我沒有這樣的意思啊」

「你不要這麼想啦」

「你是不是想太多」

 

被安撫的一方其實感受到的是:

 

「我的情緒不重要」

「都是你讓我產生這樣的感受,現在你還不承認」

「我不重要」

 

想當然爾,這樣的安撫或解釋只會造成反效果。

 

3、當理智線再次被接上,我們願意為對方多做點什麼?

 

情緒對上情緒,只會產生更多情緒;當理智回來時,我們才能開啟反思:

 

• 對方的指控背後,他想維持什麼關係?

• 對方的指控,跟我有什麼關係?

• 我除了「情緒勒索」這個維繫關係的方式,還有其他招嗎?

 

成熟的關係不是「誰欠誰」,而是兩顆心靠近

 

情緒勒索作為一種焦慮的愛的行為反應,與其反擊倒,不如反其道而行,因為關係品質才是我們真正在乎的,不是輸贏。

 

當我們懂得去看見這份心情,就能在界線與愛之間,找到新的平衡點。

 

因為真正成熟的關係,不是誰欠誰,而是「我知道你想被愛,而我也練習不再用會讓彼此受傷的方式回應。」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