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化學治療

顯示第 415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158

李玟抑鬱成疾…半年前罹癌瞞老母手術,富商尪沒陪伴還去旅遊!乳癌早期不致命「看清8徵兆」

tCol 2023-07-07

胡肇芳 整理

李玟抑鬱成疾…半年前罹癌瞞老母手術,富商尪沒陪伴還去旅遊!乳癌早期不致命「看清8徵兆」

樂壇天后李玟7月2日輕生送醫,搶救3天於5日過世,享年48歲,家人也發出聲明證實。據了解,李玟在達醫院已呈現「腦死狀態」,被醫生宣判腦死難以救回,不過港媒報導,高齡86歲的母親除了要醫生持續搶救以外,中醫出身的她親自幫女兒針灸頭部,無奈仍回天乏術。有知情人士透露,李玟不只患有憂鬱症,半年前也傳罹患乳癌,為了不讓媽媽擔心,她隱瞞病情獨自一人到醫院開刀,當時富商夫Bruce竟不在身邊陪伴。

閱讀更多

10大癌症殺手》朱芯儀切除乳房「癌細胞清乾淨」!台大名醫揭「贏得十倍存活率的乳癌真相」

tCol 2023-06-29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黃俊升、黃亞琪主筆

10大癌症殺手》朱芯儀切除乳房「癌細胞清乾淨」!台大名醫揭「贏得十倍存活率的乳癌真相」

編按:據國健署109年癌症登記資料及衛生福利部111年死因統計顯示,乳癌是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位及死亡率第3位,每年新增約1.5萬名病人,平均每36分鐘就有1名女性被確診乳癌。包含歌手朱俐靜、前民視主播張瑞玲、星座專家薇薇安,都因乳癌而離世。儘管乳癌致命,但仍有機會爭取更高的治癒機率,若透過正規治療,乳癌5年整體存活率可高達85%,其中0~1期個案高達95%以上,第2~4期也分別可達89%、70%與21%。國健署提醒,45至69歲以及40至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的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乳癌有年輕化趨勢,許多病例還不到40歲就得到乳癌,如以《犀利人妻》奪下金鐘獎最佳女配角的37歲女星朱芯儀,也在去年3月宣布罹患乳癌2至3期,歷經一整年的化療、乳房切除及重建手術,宣告戰勝病魔。朱芯儀說,她在2021年11月發現兩邊胸部大小不一,洗澡時自我檢查又摸到「一顆東西」,因此趕緊安排檢查,確認罹患乳癌第二至三期,且已經擴散淋巴。她勇敢抗癌,除了完成化療,也進行乳房切除手術。朱芯儀曾在臉書上寫下長文,提到自己開刀後煎熬一整個月沒有辦法睡好覺,不能翻身、不能側躺,「但經歷了多麼艱辛的一役,我的命救回來了!」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黃俊升醫師提醒,乳癌為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的第4位,但早期發現多半預後良好,大部分開完刀,做完 化學治療 ,吃抗荷爾蒙藥物5年,就可結束療程。(原文刊載於2022/3/9,更新時間為2023/6/29)

閱讀更多

10大癌症殺手》生有2子卻罹肺癌4期,妻子盼他看到小孩長大!名醫嘆沒做1件事:他恐半年內離世

tCol 2023-06-19

陳晉興

10大癌症殺手》生有2子卻罹肺癌4期,妻子盼他看到小孩長大!名醫嘆沒做1件事:他恐半年內離世

編按:衛福部統計處日前公布最新國人死因統計結果,依死亡率排序,惡性腫瘤(癌症)已連續41年居冠,其中又以肺癌連續19年位居所有癌症之首,發生率也是排名第2,每年死於肺癌者就超過1萬人,儼然取代肝癌成為「新國病」。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陳晉興表示,肺癌蟬聯十大癌症之首多年,男女癌症死亡第1名都是肺癌。從1990年後,台灣的吸菸比率年年下降(32%降到14%),肺癌發生率卻是年年上升(每10萬人口17人升高到35人)。這顯示不是抽菸才會罹患肺癌,二手菸、廚房油煙也都是成因,特別是「非抽菸」而罹患肺癌的比例逐漸攀升。值得注意的是,肺癌死亡率雖高,但若能早期發現,存活率也能提高,罹患肺癌第1期的5年存活率超過9成,第2期降至59.2%,第4期更只剩下12.6%,因此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至關重要。尤其近7成肺癌比例屬於肺腺癌類型,而早期肺腺癌無法透過胸部X光發現,最好的防治方法就是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肺癌篩檢。國健署表示,LDCT做為肺癌篩檢工具確實有機會早期發現肺癌,特別是用於偵測小於1公分的肺部結節,根據結節大小和CT影像型態特徵,來評估良性和惡性的可能性。《今周刊》早在2017年率先以封面故事報導「新國病肺癌」,時任肺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的陳晉興就疾呼國民健康署應在既有的「四癌篩檢」外,另將國人死亡人數高居前二位的肺癌、肝癌篩檢納入。經過5年奔走,國健署自去年7月1日起開辦第5癌篩檢「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肺癌篩檢」,短短半年就揪出160個確診肺癌個案,新診斷的4期(末期)肺癌個案比例更從57.9%下降為109年度的50.1%,減少近8個百分點,對於4期存活率極低的肺癌來說,是難能可貴的一大進步。(原文刊載於2022/3/10,更新時間為2023/6/19)

閱讀更多

肺癌蟬聯頭號殺手19年,肺腺癌占7成!胸腔外科名醫「圖解」抗癌攻略:手術後輔助治療防復發

tCol 2023-06-16

癌症希望基金會

肺癌蟬聯頭號殺手19年,肺腺癌占7成!胸腔外科名醫「圖解」抗癌攻略:手術後輔助治療防復發

根據衛福部2023年所公布的資料顯示,肺癌已連續19年高居癌症死亡第一位,成為國人的致命殺手。肺癌當中,以肺腺癌發生率最高,而最常見的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EGFR)所致。肺癌越早期發現,手術切除範圍越小,生活品質愈佳,長期存活率也愈高,研究發現,EGFR 肺腺癌病人,手術後使用輔助性藥物治療,特別是口服TKI標靶藥物,可有效降低復發率,預防腦部轉移。想知道肺癌如何早期發現? 如何開刀? 如何預防復發嗎? 快來看林口長庚胸腔外科趙盈凱醫師的最新臨床治療經驗分享,好好保護自己的肺!

閱讀更多

腫瘤教關係斷裂夫妻的事:是我對不起妳,我想用接下來的日子,讓妳感受我的溫柔

tCol 2023-06-13

王映之

腫瘤教關係斷裂夫妻的事:是我對不起妳,我想用接下來的日子,讓妳感受我的溫柔

一顆一顆為了要除去腫瘤惡臭的洋蔥,散落在安寧病房各處。在安寧病房看了許多令人動容的夫妻,卻有這麼一對夫妻是因為他們磨了一輩子的感情,讓我印象深刻。

閱讀更多

推動周邊血造血幹細胞銀行 刻不容緩

tCol 2023-06-09

長春藤醫學新知

推動周邊血造血幹細胞銀行 刻不容緩

鑑於幹細胞治療用於血癌、淋巴癌等血液相關癌症的效果已被認可,其他癌種也抱持著微弱的希望,但因為臨床測試不足,因此,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細胞治療中心主任呂隆昇、血液腫瘤科專任主治醫師蔡佳叡有個願景:建置周邊血造血幹細胞銀行。

閱讀更多

臉色白、走路喘久咳竟是急性血癌!醫:出現4大症狀,要及早就醫檢查

tCol 2023-05-05

NOW健康

臉色白、走路喘久咳竟是急性血癌!醫:出現4大症狀,要及早就醫檢查

有位50歲男子在確診後開始有臉色蒼白、走路喘以及久咳等症狀,以為是長新冠,因血球數值異常,發現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醫師表示,如發現臉色蒼白、不明原因發燒、無碰撞卻有瘀血、骨骼疼痛等4症狀,應及早就醫。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侯信安醫師表示,過去兩、三年間偶見類似個案,病患有此症狀乃是造血功能異常所致,提醒民眾若有上述狀況應提高警覺,及早就醫。

閱讀更多

龍巖創辦人李世聰病逝!身家數百億,腦瘤纏身3年…頭痛、走不穩、視力模糊,中年後12警訊要注意

tCol 2023-03-08

照護線上

龍巖創辦人李世聰病逝!身家數百億,腦瘤纏身3年…頭痛、走不穩、視力模糊,中年後12警訊要注意

身家數百億、曾躋身《富比士》全球富豪榜的龍巖集團創辦人李世聰,2020年傳出罹患非常棘手的腦瘤,龍巖集團週三(3/8)發出聲明指出,李世聰於3/8上午安詳離世,遺愛人間,家屬、子孫等陪同在側,圓滿人生最後旅程。醫師說,如果中年後有頭痛、走不穩、視力模糊等12警訊,就要特別注意!(原文刊載於2019/10/30,更新時間為2023/3/8)

閱讀更多

97歲辜寬敏傳因肺腺癌離世…不只胸痛胸悶要注意,肺腺癌有7大病徵!台大醫:這樣做才能救命

tCol 2023-03-01

李易紓整理

97歲辜寬敏傳因肺腺癌離世…不只胸痛胸悶要注意,肺腺癌有7大病徵!台大醫:這樣做才能救命

總統府資政辜寬敏於周一(2/27)上午8點55分辭世,享耆壽97歲。1926年出生的辜寬敏,是台灣望族鹿港辜家成員,其台獨立場鮮明,已逝前海基會董事長、總統府資政辜振甫是他同父異母的兄長。台北榮總表示,辜寬敏是住院中過世,是否為肺腺癌等病況細節不便說明。據研究統計,近7成肺癌比例屬於肺腺癌類型。早期肺腺癌,常被形容為「靜悄悄」的癌症,多數肺腺癌患者,本身無抽菸習慣、不焚香拜拜,也沒有天天下廚,加上症狀與大部分肺疾病相似,而常被忽略,一旦診斷出來時,往往已是晚期。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陳晉興特別提到,十大癌症死因之首--肺癌已經蟬聯多年,男女癌症死亡第一名都是肺癌,不是抽菸才會罹患肺癌,二手菸、廚房油煙也都是成因,特別是「非抽菸」而罹患肺癌的比例逐漸攀升。陳晉興說,「我們的肺就像冷氣機的濾網,冷氣機可以洗,我們的肺只有一個、要跟著到老,民眾要重視空汙對肺癌的影響,而且定期做肺癌篩檢,也就是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只有LDCT可以提早救命」。

閱讀更多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容易復發!血癌專家圖文解說:雙特異抗體精準擊殺癌細胞,突破治療困境

tCol 2023-02-03

照護線上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容易復發!血癌專家圖文解說:雙特異抗體精準擊殺癌細胞,突破治療困境

50多歲的王先生因為反覆發燒、走路會喘、骨頭疼痛而就醫,檢查發現罹患了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接受 化學治療 後,狀況比較穩定,但在準備做造血幹細胞移植前,疾病便復發了。「當時告知患者,可能要再做 化學治療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血液腫瘤內科主任蕭惠樺醫師回憶,「但是因為之前做 化學治療 時,身體狀況很多,甚至還插管、住進加護病房,所以患者非常不願意再做 化學治療 。」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