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份量

顯示第 12113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187

DNR/他執意搶救,揚言要告醫院...讓原本已簽「放棄急救」的叔叔痛苦往生!醫療價值觀到底是什麼?

tCol 2019-10-28

黃勝堅

DNR/他執意搶救,揚言要告醫院...讓原本已簽「放棄急救」的叔叔痛苦往生!醫療價值觀到底是什麼?

曾老先生,是等待心肺移植的肺動脈高壓病人,他知道以國內捐贈器官的風氣來說,機會很低,所以事先自己簽了DNR意願書。曾老先生特別交代妻兒:「如果等不到,病情變壞要插管了,就放棄、算了、不再等了。」

閱讀更多

糖尿病易引發腎病變 醫師:8招控血糖遠離洗腎風險

tCol 2019-10-22

林芷揚

糖尿病易引發腎病變 醫師:8招控血糖遠離洗腎風險

彰化一名陳先生患有第一型糖尿病,本來一直控制得很好,不覺得糖尿病對他生活有多大影響,但自從失戀之後,心情低落、生活失序,糖尿病因此快速惡化,造成尿毒症,最後只能洗腎保命。

閱讀更多

運動完馬上吃東西,會不會讓我白運動了?運動後1小時內吃對加速代謝、脂肪不再堆積!

tCol 2019-10-16

國健署

運動完馬上吃東西,會不會讓我白運動了?運動後1小時內吃對加速代謝、脂肪不再堆積!

編按:許多人在減肥時,剛運動完不吃東西。但是運動完吃東西,真的會讓自己越減肥越肥嗎?衛生福利部指出,運動完吃東西,只要按照每次運動後1小時內進食,且依照運動強度與時間來補充運動後黃金比例的飲食(碳水化合物:蛋白質=3:1,熱量則約250~300大卡),進食時更要注意細嚼慢嚥。此舉,可增加肌肉量以提升基礎代謝率,進一步阻止脂肪堆積,讓減肥更順利,反而能更快瘦成理想好身材!

閱讀更多

台灣淪為糖尿病之島...國健署揭血糖失控食物表:除了飲料甜點之外,這3種也要少吃

tCol 2019-10-15

國健署

台灣淪為糖尿病之島...國健署揭血糖失控食物表:除了飲料甜點之外,這3種也要少吃

編按:糖尿病是國人位居十大死因之一,每年近萬人因為糖尿病死亡,依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且每年以25,000名的速度持續增加,相當快速,糖尿病及其所引發的併發症影響國人健康不容小覷,醫療負擔相當龐大,台灣似乎成了「糖尿病之島」,值得民眾探討。

閱讀更多

當父母需要照顧時,外籍看護不是唯一選擇,幸好有「他們」的協助,到府指導、恢復健康不臥床!

tCol 2019-10-03

長照萱言

當父母需要照顧時,外籍看護不是唯一選擇,幸好有「他們」的協助,到府指導、恢復健康不臥床!

個管師每個月都會打電話追蹤陳媽媽的健康狀況,這天個管師提醒敏惠可以到他們家附近的社區保健室諮詢,那邊有免費的健康促進課程與各種才藝課程,平日有護理師駐點服務,有需要時可以直接去諮詢。

閱讀更多

減肥也能吃澱粉!芋頭富含抗性澱粉,熱量低、不易胖、還能幫助消水腫!

tCol 2019-09-27

Q老師的營養教室─張佩蓉營養師

減肥也能吃澱粉!芋頭富含抗性澱粉,熱量低、不易胖、還能幫助消水腫!

台灣是一塊寶島,擁有許多在地好食材,其中芋頭就是一個很棒的食材,就讓我們來看看它的營養價值吧!

閱讀更多

「鳳凰不浴火,怎成火鳳凰?」抗癌成功的她,挑戰歐洲自助旅行!能夠重生來自她的「四大原則」

tCol 2019-09-27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鳳凰不浴火,怎成火鳳凰?」抗癌成功的她,挑戰歐洲自助旅行!能夠重生來自她的「四大原則」

有一天偶然在網路上看到的,當這幾個字映入眼簾時,突然感覺腦中「叮」一聲,頓時有種醒悟開竅的感覺。是啊!一定要好好活著,才會在接下來的人生中遇到更多好事。

閱讀更多

瘦不下來是麵包吃太多?60歲減重近10公斤,全靠均衡飲食這樣吃

tCol 2019-09-24

林芷揚

瘦不下來是麵包吃太多?60歲減重近10公斤,全靠均衡飲食這樣吃

許多人不知道如何控制飲食 份量 ,無形中吃下過多油脂和糖分不自知,導致長期減重沒有效果,又常復胖。建議採取均衡飲食、控制三高、改變烹調方式,成功瘦身、甩掉肚子肥肉其實很簡單!

閱讀更多

月餅熱量最高的竟是「它」!營養師傳授私房5秘訣:這樣吃就不怕胖!

tCol 2019-09-13

林芷揚

月餅熱量最高的竟是「它」!營養師傳授私房5秘訣:這樣吃就不怕胖!

中秋節來臨,少不了吃月餅應景!不過,小小一個月餅,熱量卻相當驚人,該如何享受美食又不怕變胖、血糖飆高?營養師有解。

閱讀更多

降膽固醇藥也要注意!這6種藥你有吃嗎?小心與柚子交互作用,引發腎衰竭

tCol 2019-09-11

林芷揚

降膽固醇藥也要注意!這6種藥你有吃嗎?小心與柚子交互作用,引發腎衰竭

中秋節即將到來,家家戶戶都在吃柚子;柚子富含維生素和膳食纖維,適量補充確實有益健康。不過,柚子含有一些成分,會與部分藥物出現交互作用,提醒民眾特別注意!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