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6
郭美懿整理
20241204編按:知名作家瓊瑤今(12/4)驚傳輕生亡,享壽86歲!瓊瑤25歲發表《窗外》出道,代表作品包括《庭院深深》、《幾度夕陽紅》、《煙雨濛濛》、《望夫崖、雪珂、青青河邊草》、《還珠格格》等,逾50年寫作生涯創作百部作品,且幾乎改編為電影與電視劇,成為華人世界跨越世代的 共同回憶 。據了解,瓊瑤曾交代兒媳秘書4日中午回淡水住處「雙映樓」看看,秘書進門後發現瓊瑤陳屍家中,趕緊通報119,救護人員到場時已無生命跡象。瓊瑤在輕生前7天(11/28),才在臉書以《憶亡夫》─不如歸去─,寫下長文思念亡夫平鑫濤。她在文中寫到,「最近,我忙著為我的人生做一些收尾工作,快要87歲了,我要把一切安排好,我不能步上你的後塵」。 「你去世已經5年半,加上臥床人事不知3年多,再加上失智忘記我的日子,早已超過10年!」瓊瑤感嘆,自己終於可以再度面對夫妻倆那些美好的「當下」、「那間病房」、「花塚」、「在朋友家逗猫」和其他種種……坦言:「我多麼多麼的想你!」字裡行間透露思念之情。而瓊瑤辭世後留下千字絕筆遺書,透露曾經目睹依賴「插管維生」的「臥床老人」慘況,而自己不願那樣的「死亡」,強調「我是『火花』,我已盡力燃燒過。如今,當火焰將熄之前,我選擇這種方式,翩然歸去。」但她也呼籲年輕人千萬不要輕易放棄生命,一時的挫折打擊,可能是美好生命中的「磨練」,應該勇敢,要活出強大的「自我」,不要辜負來世間一趟!其實瓊瑤在4月生日當天,曾宣告決意逐步淡出媒體,歷經多年喪摯愛的生活,也在《今周刊》裡讀到一篇「預約我的美好告別」,影響她不斷學習放下。瓊瑤還自創歌曲,祝福每一個人都擁有「快樂與翩然」,她說,這兩樣東西,才是人生追求的極致,「因為有了這兩樣,表示你已經努力過了,沒有生活壓力。你的心靈,是滿足的,自由的,沒有遺憾的!」如今,突然離開眾人離世的瓊瑤令人不捨且震驚,但留下的祝福,或許也不曾少過。
閱讀更多
2023-11-06
NOW健康
民眾保持運動習慣可有益身心外,現場觀看體育賽事能增加社交互動、形成族群認同和歸屬感,也能有助心理健康。根據1項發表於2023年年初《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公共衛生前沿)期刊的研究指出,觀看現場體育賽事可以提高幸福感,並減少孤獨感。
閱讀更多
2023-08-10
莊宜芳醫師
最近讀了張曼娟的《自成一派》,才知道她成了照顧者,照顧罹患老年思覺失調的父親與認知(失智)症的母親,書中「照顧者的巨大沙漏」一系列文章,娓娓道出照顧者種種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天堂與地獄。
閱讀更多
2023-06-08
呂佩芬
如果孩子被醫師宣判活不過20歲,會選擇怎麼陪伴他呢?單親媽媽陳嘉齡推著患有重度腦性麻痺的兒子小比,5年內參加了兩百多場馬拉松賽事,在2023年更帶著小比成功挑戰鐵人三項比賽。
閱讀更多
2022-11-18
郭美懿
今周刊與新光醫院今(11/18)日攜手舉辦【擁抱熟齡Ⅱ長壽新人生】健康講座,跨海邀請日本「木下川吾亦紅」施設長岩田尚明與建築師村田行庸,分享日本如何將廢棄學校改建為養老村的經驗,在私校紛喊退場的今天,提供台灣一些另類思考。
閱讀更多
2021-05-28
林靜君談心室
台灣Covid-19疫情驟變進入三級警戒,學生遠距教學,大人分流居家辦公,平時各自忙碌的家人,被迫要長時間共處。外有病毒威脅,內有關係要面對,在這非常時期,家人能夠好好相處是嚴峻挑戰。
閱讀更多
2021-03-04
劉黎兒
32歲的福原愛被週刊《女性SEVEN》跟拍到,與7年前相識的男人一起出遊、投宿或到她家住宿,為了平衡報導,她轉而跟《週刊文春》爆料被江宏傑及婆家霸凌,卻未必能引起同情。被日本全民當家人般對待的桌球少女福原愛,是否還有翻轉的機會呢?其實並非全然沒有,但危機管理很差的她能否逆轉,跟她今後的表現以及江家的態度很有關係!
閱讀更多
2020-08-19
邱天助
由於平均壽命的延長,今天的老夫老妻,在中止職業生涯後,還得彼此相處四分之一個世紀,而中世紀時,他們繼續共同生活的時間不超過十五年。如今,大多數老人都知道,他們退休後還有二十到三十年可活。退休只是人生的下午時刻,而非夕陽西下。退休後,夫婦必須面臨一天二十四小時,同在一個屋簷下的兩人世界,這是一個重新界定夫妻關係的時刻。因此,是否仍然希望與同一個人,在退休後的這麼多年裡,過同樣的日子,變成值得思考的問題。
閱讀更多
2020-06-18
上野千鶴子
君江在丈夫退休後,為了一圓丈夫長年的夢想,夫婦倆決定從都市搬到鄉間,過著與大自然為伍的悠閒生活。沒想到正當他們準備享受新生活時,丈夫卻突然身體不適,罹患了癌症。
閱讀更多
2019-10-29
林芷揚
53歲的徐女士今年五月發現罹患胰臟癌,確診時已經轉移到肝臟;治療了一陣子,八月就決定不再接受治癒性治療,轉入安寧病房,把握最後與家人相處的時光。徐女士19歲的女兒每次探病時,總是淚眼汪汪,「說再見真的好難…好希望媽媽能看見,有個人牽著自己的手,走上紅毯的那天,但其實知道等不到那一天了…。」不過,在徐女士生命的最後,女兒發揮做麵包的專長,在安寧病房醫療團隊的協助下,全家再次共創美好回憶,讓愛永留心中。
閱讀更多
1/ 2
第 1頁,共 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