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2
郭美懿
近期台灣各地對流發展旺盛,除了午後雷陣雨不斷之外,也將迎來梅雨季「最強降雨」,甚至還有氣象專家指對流胞將「一路炸到端午節」!大雨灌飽南北水庫,但有些人只要陰雨就會心情低落,營養師指出,這代表你可能有「季節性情感障礙」,建議可補充碳水化合物與維生素D食材,舒緩憂鬱情緒。
閱讀更多
2023-05-12
每日新聞大阪社會部採訪組
母親節前夕,國內卻傳來年近80歲老母親疑因不堪長期照護負荷,殺害52歲重度小兒麻痺兒子的憾事!台北市松山區1名患有重度小兒麻痺的林姓男子,5/12疑遭79歲老母以封箱膠帶蒙住口鼻身亡,陳屍家中。警方獲報前往時,老母親痛哭失聲表示,照護兒子40年身心俱疲,心力交瘁下動手。警方今天上午7時許接獲報案,表示有民眾需救護車急救,醫護到場時發現林男已明顯死亡,發現人則是家中菲傭。據《三立新聞網》報導,林姓男子嬰兒時期即罹患重度小兒麻痺,年長後病情持續加重,生活無法自理,長期靠母親照顧,目前與79歲母親、90歲父親及菲傭同住,林家長子及妻子住樓上,次子一家則住在外地。雖然林男尚有2位手足,但照護費用僅靠兩老存款,加上長期請菲傭協助照料,經濟壓力極大。12日清晨菲傭準備開門照料林男,發現房門反鎖,使用備用鑰匙開啟後發現林男陳屍房內,口鼻上有膠帶,老母親也在一旁,嚇得打電話給雇主次子一家,經二媳婦報案後全案曝光。警方後續通知鑑識小組到場,初步釐清為老婦人殺子,將朝殺人罪嫌偵辦。日本「每日新聞大阪社會部採訪組」匯集多年來日本發生的案例,出版《無人知曉的房間:長期照護下,走投無路的家人的自白 》一書,盼喚醒大眾對長照者遭遇困境的重視,「老病照護」就是其中一個面向。(原文刊載於2023/2/7, 更新 時間為2023/5/12)
閱讀更多
2023-03-16
林靜芸醫師
日光是調節每天睡眠規律的關鍵,建議每天在戶外至少曬30分鐘的日光。文獻報告每天在戶外1、2個小時的人,焦慮、壓力和 抑鬱 感明顯降低,比每天曬太陽少於30分鐘的人睡眠更好。
閱讀更多
2023-02-10
Katie(何雨涵)
修復瑜伽看起來非常被動,好似沒有在練習,與我們習以為常的瑜伽有著截然不同的進行模式,但同樣具有強大且廣泛的好處!除了有助於平衡我們忙碌的生活節奏,更能充分緩解與壓力相關的身體和情緒問題。
閱讀更多
2023-01-09
翁申霖
隨著年齡增長,記憶力與專注力自然會從巔峰逐漸走下坡,面對大腦的健康度不如從前,是否只能束手無策,眼睜睜地看它老去?事實上並非如此,若能適當地補充對的營養素,不僅能維護大腦健康,還能預防認知衰退,哈佛營養精神醫學家(Nutritional Psychiatrist)Dr. Uma Naidoo博士在其所撰寫的文章中指出,自己維持大腦健康、年輕的首要秘訣正是「補充維他命B」,而她也大方分享自己的每日所食。
閱讀更多
2022-12-28
沈慧卉, 梁宏峻
從小到現在 30 歲,我的人生彷彿倒吃甘蔗,愈過愈好。畢竟我硬著頭皮咬牙苦撐(再加上適度的恐懼),好不容易才成為電腦工程師,躋身人人稱羨的中產階級。現在的我,不管多少可樂都買得起,最大的煩惱是早餐瑪芬的原料是否有機且不含麩質。
閱讀更多
2022-11-28
郝萬山
這是從心理和情緒控制角度來說的。我們是人,和動物最大的不同是,人是有理智的,一個健康的人是能夠用理智控制情緒和一切行為的。大城市的公共汽車,在上下班高峰的時候,常常十分擁擠,在這種情況下,你碰我一下,我踩你一下,很難避免,說聲「對不起」、「沒關係」,相視一笑,相安無事,這就是健康人的行為。
閱讀更多
2022-11-21
劉馥寧(芬妮Fannie)
兒子出生後不到五個月,我因故舉家搬遷至母親新購的房子和父母同住。人們都說養小孩需要一個村子的力量,我如此幸運,直接住進了每個女兒的靠山――那個名為「娘家」的地方。
閱讀更多
2022-11-16
郭美懿整理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每年歲末皆會發起「寒冬助老 刻不容緩」獨居弱勢長輩關懷計畫,希望籌募到3000萬元助老服務經費,提供年節期間的除舊佈新、辦年貨、圍爐餐、走春迎新以及整年度關懷陪伴等等服務。
閱讀更多
2022-09-30
李世強
生活中,每一個人都難免會遇到各種壓力:上司不滿、下屬反戈、升職困難、客戶難纏、丈夫(妻子)的不解風情、孩子頑皮淘氣、婆媳不和......常常會讓人感到焦頭爛額,不免心中起火。
閱讀更多
4/ 11
第 4頁,共 11頁